期刊出版中的審稿不端行為與應對策略
本文關鍵詞:期刊出版中的審稿不端行為與應對策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學術期刊的出版中,審稿人故意拖延、提交不客觀的審稿意見、使用作者的觀點等不端行為時有發(fā)生。針對此,給出一些應對措施。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
【關鍵詞】: 學術期刊 審稿人 不端行為 對策 不對稱信息
【分類號】:G232
【正文快照】: 在學術期刊的出版過程中,同行評議是控制期刊學術質量至關重要的部分,沒有經過同行評議的文章,其準確性和質量是不可靠的[1];因此,作為同行評議制度的執(zhí)行者,審稿人對稿件的評議質量就顯得非常重要。正常情況下,審稿人應客觀、公正地對稿件進行 評議,以供期刊社選稿時參考;然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麗峰,徐飛;學術成果發(fā)表中不端行為的形式、成因和防范[J];科學學研究;2005年05期
2 王含暉;;美國針對論文撤回的措施及其給我們的啟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年06期
3 ;六條標準整肅科學不端行為[J];西域圖書館論壇;2007年01期
4 杜勤;科學不端行為是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年08期
5 馬智;孫治安;趙建逸;;學術論文中的不端行為剖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年04期
6 馬智;茍萍;;期刊界在遏制學術論文發(fā)表不端行為中應擔當起社會責任[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年08期
7 瑞宏;;關于學術期刊論文不端行為的問答[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3年03期
8 瑞宏;;關于學術期刊論文不端行為的問答[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3年04期
9 唐瑛;;我們怎樣理解“神圣殿堂”?——讀山崎茂明《科學家的不端行為》[J];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07期
10 吳善超;關于科學道德問題的若干思考[J];學會;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潘篤武;;國外科學中的不端行為的案例[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馬智;孫治安;趙建逸;;學術論文中的不端行為剖析[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王丹紅;;《科學》雜志介紹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制裁不端科學行為[A];中國生理學會論文匯編2005年第五期[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醒民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如何看待科學中的欺詐與不端行為[N];上?萍紙;2013年
2 孫德宏;學界的不端行為何以至七種之多?[N];工人日報;2004年
3 李將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去年處理50起科學不端行為[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4 顧瑞珍 崔靜;認定科學不端行為:中科院出臺六條標準[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5 記者 胡建輝;導師須對撰寫論文不端行為擔責[N];法制日報;2014年
6 劉華杰(北京大學哲學系);當我們遭遇科學家不端行為[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7 記者 李大慶;中科院宣示科學理念向科學不端行為宣戰(zhàn)[N];科技日報;2007年
8 本報評論員;學術“不端行為”的根子在哪里?[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8年
9 徐玢;不合理考評與不端行為“合法化”[N];科技日報;2010年
10 劉兵;對學術規(guī)范的重要規(guī)范[N];中華讀書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段立斌;科學不端行為治理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2 石瑋;試析我國的科學不端行為[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3 李明;科學不端行為的成因及其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俞濤;論科學不端行為的犯罪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期刊出版中的審稿不端行為與應對策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0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45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