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反映的報刊閱讀與精神世界:《觀察》讀者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22:02
本文以“觀察報告書”和“讀者投書”欄目為主要史料,相關撰稿人、儲安平、讀者的通信往來和日記為輔助資料,從報刊閱讀史的角度解讀《觀察》。作為一份影響力巨大的刊物,《觀察》的讀者成份呈現以下特征:在年齡特征上,絕大多是20歲至50歲的青壯年;在文化特征上,受高等教育的讀者是《觀察》讀者群的絕對主力軍;在職業(yè)特征上,呈現教育業(yè)讀者(學生、教師)、黨政界讀者(公務員、軍人)和工商銀行業(yè)讀者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在地域特征上,《觀察》的讀者遍布中國各地,以華東地區(qū)讀者為主,占比約35%。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中國社會變革動蕩激烈,“讀者投書”欄目反映《觀察》讀者在生活上窮困潦倒、精神上焦慮苦悶;《觀察》通過行之有效的發(fā)行策略進入讀者的生活世界,通過客觀理性的言論穩(wěn)固與讀者的關系。讀者在《觀察》這個“公共領域”內傳播信息、碰撞思想并建立交往,他們關心時事熱點,了解邊疆社會,產生了渴望和平、痛斥腐敗和勇于擔當的政治共鳴。他們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局勢發(fā)表看法,寄往通過呼吁教育自由、提倡文化變革和言論干政的方式,向混亂黑暗的國民黨統(tǒng)治發(fā)出抗議,為懷抱新中國希望的黎民百姓高聲疾呼,成為強大的輿論力量。在此過程中,讀...
【文章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方法
1.4 創(chuàng)新思路
第2章 《觀察》及其讀者簡介
2.1 《觀察》內容與發(fā)行
2.2 《觀察》的讀者成份
2.3 讀者的生活世界
2.4 讀者的閱讀興趣
第3章 定傾扶危:政論閱讀
3.1 渴望和平
3.2 痛斥腐敗
3.3 勇于擔當
3.4 關懷政治
第4章 廣見博聞:知識文化閱讀
4.1 關心時事熱點:其他讀物
4.2 了解邊疆社會:“觀察通信”
4.3 呼吁教育自由
4.4 提倡文化變革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在學期間發(fā)表論文清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九四七:民社黨的分裂[J]. 李村. 書城. 2016(06)
[2]中國閱讀史的構建——《中國閱讀通史》序[J]. 王余光.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6(03)
[3]辦報與讀報:晚清報刊大眾化的探索與困惑[J]. 蔣建國. 新聞大學. 2016(02)
[4]晚清閱報組織與公共讀報活動的發(fā)展[J]. 蔣建國.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6(02)
[5]從報刊史到報刊閱讀史: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視角[J]. 卞冬磊. 國際新聞界. 2015(01)
[6]清末學堂學生的讀報活動與觀念變革[J]. 蔣建國.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4(07)
[7]清末報刊的大眾化與發(fā)行網絡的延伸[J]. 蔣建國. 新聞大學. 2014(04)
[8]“現實主義的匱乏”:甲午前夕中國讀書人的閱讀生活[J]. 卞冬磊.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6)
[9]哈貝馬斯論生活世界[J]. 汪懷君. 前沿. 2011(05)
[10]五四思想界:中心與邊緣——《新青年》及新文化運動的閱讀個案[J]. 章清. 近代史研究. 2010(03)
博士論文
[1]媒介與學生:思想、文化與社會變遷中的《學生雜志》(1914-1931)[D]. 劉宗靈.復旦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自由的言說——《觀察》周刊公共輿論研究[D]. 程茂枝.安徽大學 2010
[2]《觀察》與中國自由主義運動研究(1945-1948)[D]. 譚會樂.華東師范大學 2010
[3]儲安平新聞思想探析[D]. 林立華.新疆大學 2008
[4]1946-1948年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政治理想與社會角色[D]. 張蕾.蘭州大學 2008
[5]論《觀察》時期儲安平的新聞思想[D]. 王先孟.蘭州大學 2006
[6]《觀察》周刊研究(1946—1948)——現代自由主義刊物的個案[D]. 付祥喜.暨南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00402
【文章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方法
1.4 創(chuàng)新思路
第2章 《觀察》及其讀者簡介
2.1 《觀察》內容與發(fā)行
2.2 《觀察》的讀者成份
2.3 讀者的生活世界
2.4 讀者的閱讀興趣
第3章 定傾扶危:政論閱讀
3.1 渴望和平
3.2 痛斥腐敗
3.3 勇于擔當
3.4 關懷政治
第4章 廣見博聞:知識文化閱讀
4.1 關心時事熱點:其他讀物
4.2 了解邊疆社會:“觀察通信”
4.3 呼吁教育自由
4.4 提倡文化變革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在學期間發(fā)表論文清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九四七:民社黨的分裂[J]. 李村. 書城. 2016(06)
[2]中國閱讀史的構建——《中國閱讀通史》序[J]. 王余光.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6(03)
[3]辦報與讀報:晚清報刊大眾化的探索與困惑[J]. 蔣建國. 新聞大學. 2016(02)
[4]晚清閱報組織與公共讀報活動的發(fā)展[J]. 蔣建國.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6(02)
[5]從報刊史到報刊閱讀史: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視角[J]. 卞冬磊. 國際新聞界. 2015(01)
[6]清末學堂學生的讀報活動與觀念變革[J]. 蔣建國.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4(07)
[7]清末報刊的大眾化與發(fā)行網絡的延伸[J]. 蔣建國. 新聞大學. 2014(04)
[8]“現實主義的匱乏”:甲午前夕中國讀書人的閱讀生活[J]. 卞冬磊.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6)
[9]哈貝馬斯論生活世界[J]. 汪懷君. 前沿. 2011(05)
[10]五四思想界:中心與邊緣——《新青年》及新文化運動的閱讀個案[J]. 章清. 近代史研究. 2010(03)
博士論文
[1]媒介與學生:思想、文化與社會變遷中的《學生雜志》(1914-1931)[D]. 劉宗靈.復旦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自由的言說——《觀察》周刊公共輿論研究[D]. 程茂枝.安徽大學 2010
[2]《觀察》與中國自由主義運動研究(1945-1948)[D]. 譚會樂.華東師范大學 2010
[3]儲安平新聞思想探析[D]. 林立華.新疆大學 2008
[4]1946-1948年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政治理想與社會角色[D]. 張蕾.蘭州大學 2008
[5]論《觀察》時期儲安平的新聞思想[D]. 王先孟.蘭州大學 2006
[6]《觀察》周刊研究(1946—1948)——現代自由主義刊物的個案[D]. 付祥喜.暨南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004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310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