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性”使地市晚報文學副刊變厚——以京江晚報《江花》周刊為例
[Abstract]:Zhao Chaogou, a famous newspaper, once said: "News is the soul of the newspaper, the supplement is the face of the newspaper, newspapers can not bear to see the main supplement." With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traditional media, long Ying-tai, a Taiwanese female writer, wrote about the decline of the supplement more than a decade ago. How to transform the supplement to maintain its original statu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e predicament that the current literature supplement faces 1. The change of communication mode leads to the change of reading habit. First of all, because of the hu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t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variety of cultural choices, in contrast to people's enthusiasm for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京江晚報;
【分類號】:G2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黃俊生;;網(wǎng)絡時代報紙副刊攻略[J];中國地市報人;2010年07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夏榆;[N];南方周末;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幼川;;文學副刊的副刊文學[J];青年記者;2001年04期
2 楊秋曉;強調(diào)真情真誠 豐富文學手段——關于文學副刊如何走出低谷的思考[J];城市黨報研究;2004年06期
3 楊秋曉;報紙文學副刊如何走出低谷[J];中國編輯;2005年01期
4 胡中惠;;心靈總要靜下來——報紙文學副刊得以堅持的三個理由[J];記者搖籃;2007年08期
5 劉元娟;;文學副刊也需策劃[J];青年記者;2007年12期
6 孫秀;沈蓓;高海濤;;報紙文學副刊不能丟掉文學品質(zhì)[J];采.寫.編;2007年06期
7 陳清華;;報紙的文學副刊會消亡嗎?[J];采.寫.編;2007年06期
8 路波;;文學副刊如何革新求變[J];青年記者;2009年14期
9 張孺海;熊喚軍;;報紙文學副刊的新聞化特征[J];新聞前哨;2009年10期
10 許素銀;;也談文學副刊的品牌意識[J];中國記者;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秦方奇;;亟待開掘的撂荒地:抗戰(zhàn)時的地方報紙文學副刊——以《前鋒副鐫》為例[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韓小蕙;文學副刊緣何日漸“消瘦”[N];光明日報;2000年
2 熊江彬;對黨報文學副刊的一些思考[N];甘肅日報;2009年
3 黃田;文學副刊,為何70%的作者是老面孔?[N];文學報;2012年
4 伍松喬;文學副刊正當年[N];四川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高小立;文學副刊仍當助推文學前行[N];文藝報;2006年
6 通訊員 閆逶迤、高玉新 記者 耿建擴;揭示《大公報·文學副刊》停刊原因[N];光明日報;2004年
7 兆子;《太原日報》“雙塔周刊”呈現(xiàn)報紙文學副刊魅力[N];文藝報;2003年
8 沈耀忠 詹紅;地市報文字副刊“退”與“進”[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9 記者 曾祥書;《菏澤日報》精心打造副刊[N];文藝報;2006年
10 張登寬;文學副刊編輯要當“大家”[N];中華新聞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魏斌;論近十年(1999年-2008年)《澳門日報》副刊上的澳門女性散文[D];暨南大學;2010年
2 劉曉婷;論租界色彩下革新后的《申報·自由談》[D];山西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15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241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