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出版論文 >

作者貢獻聲明政策的初探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8-23 09:56
【摘要】:【目的】對國外學術期刊的作者貢獻聲明(ACS)政策及要素進行分析,為期刊ACS政策制定以及未來計算作者貢獻程度提供框架!痉椒ā恳晕墨I綜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提取2種綜合類期刊與8種醫(yī)學類期刊作者貢獻聲明的政策內容和要素。【結果】ACS政策內容包括對ACS的強制性要求和理由、作者提交ACS的時間與方式、在全文中ACS的呈現(xiàn)形式、寫作ACS的格式等;ACS要素內容包括研究構思與設計、內容分析與解釋、成果表達與論文撰寫三方面21項。"三視角和三層次"構建對照科研生命周期各項科研活動的ACS框架圖!窘Y論】對ACS的政策分析和所歸納的三維層次框架理論可作為期刊建設ACS標準化體系的參考依據(jù)。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licy and elements of Author Contribution Statement (ACS) in foreign academic journals, and to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formulating ACS policy and calcul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authors in future. [Methods] The policy contents and main points of ACS in two comprehensive journals and eight medical journals were extracted by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Results] The content of ACS policy includes the mandatory requirements and reasons for ACS, the time and manner of submitting ACS, the presentation form of ACS in the full text and the format of writing ACS, etc. The content of ACS policy includes 21 items in three aspects: research conception and design, content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chievement expression and paper 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ACS framework diagra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in the life cyc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policy analysis of AC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framework theor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C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in periodical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基金】:中國科學院項目“中國科學院文獻出版領域擇優(yōu)支持人才”(院1434)
【分類號】:G23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靜然;魏麗惠;;關于科技期刊設立《作者貢獻聲明》的思考[J];編輯學報;2010年01期

2 丁福虎;;合著論文業(yè)績計量的數(shù)量指標設置[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9年03期

3 錢壽初;;作者署名和作者的貢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年01期

4 張永平;姜萍;殷正坤;;科研論文署名排序的合理性探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2期

5 張春霆;;如何評價一名科研人員的學術表現(xiàn)?——關于論文引用次數(shù)泡沫問題及解決方案[J];科技導報;2009年10期

6 朱大明;;合著論文應標示署名作者貢獻及責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01期

7 張曉林;;提高學術期刊的合規(guī)標桿[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01期

8 樊玉敬;合著論文作者的名譽分配[J];情報雜志;1997年01期

9 DavidSwinbanks,趙樂靜;西方學者眼里的亞洲基礎科學[J];世界科學;1998年01期

10 朱麗娟;于建榮;;基于作者貢獻的合著網(wǎng)絡加權模式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英;李曉樂;;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學研究范式特點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王曉輝;;《關于歐洲高等教育倫理價值和原則的布加勒斯特宣言》的解讀與思考[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于雪霞;趙勇強;石春生;;國防科技獎勵促進技術創(chuàng)新的系統(tǒng)動力學建模[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4 高水紅;共享的幻象——信息社會中關于教育知識的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袁同成;;試析我國學術研究的量化考評制度[J];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6 陶范;;審稿專家的責任和權利[J];編輯學報;2010年06期

7 石朝云;游蘇寧;;誠信是學術報道之本[J];編輯學報;2012年03期

8 賀萍,崔金鐘;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科技期刊[J];編輯學刊;2000年06期

9 黎永蓮;;科研量化考核的“道德異化”分析[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劉揚棄;;淺析科學界的社會分層[J];滄桑;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青海;;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的紐帶作用——讀《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2 樊陽程;;機器發(fā)現(xiàn)與科學發(fā)現(xiàn)[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盧艷君;;對默頓科學社會學未來發(fā)展走向的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付恒陽;段聯(lián)合;;論科學發(fā)現(xiàn)的非偶然性——默頓的科學多重發(fā)現(xiàn)思想評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5 郭榮茂;;科學制度與風險社會[A];福建省社會學2006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胡慧河;;默頓的科學規(guī)范在學術期刊編輯中的適用[A];改革創(chuàng)新·科學發(fā)展——第7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岳天明;;試論我國教育人類學的學科定位與學科精神[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龐燕;胡勝利;;人教版高中化學新舊教科書中有關科學家內容的比較[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楊雄勝;張國法;劉旭;于成永;酆塵穎;;中國會計研究規(guī)范及其成效問題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10 劉則淵;;科學計量學研究[A];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紀念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衛(wèi)東;大學內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金江;中國大學本科精英學院運行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王漢熙;面向科學出版的科學信息本體結構及其生成與發(fā)布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蓉;論庫恩科學哲學的社會學轉向[D];武漢大學;2010年

5 劉輝;科研誠信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熊小剛;國家科技獎勵制度運行績效評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王燕華;大學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邱楷;我國地方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激勵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白勤;高校教師學術不端行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徐斯雄;民國大學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超;約翰·齊曼的科學哲學思想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萬覺鳴;技術創(chuàng)新中的知識產權文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汪明進;區(qū)域技術創(chuàng)新環(huán)境的構建及其評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4 李曉錦;從技術理性到理性技術的嬗變[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龐雪晨;近代云南農學書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6 陳曼;科學文化發(fā)展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呂娜;潛規(guī)則的功能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吳瑩;錢學森社會工程思想新探索[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田甜;1927-1965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科的發(fā)展歷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銀花;師生合著論文中的署名規(guī)范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文慧,錢壽初;醫(yī)學論文發(fā)表過程中的權力和責任[J];編輯學報;2000年02期

2 劉小梅,燕鳴;從集體作者的署名方式談對作者的版權保護[J];編輯學報;2003年03期

3 張峻;;關于共同第一作者與作者貢獻的署名問題[J];編輯學報;2010年05期

4 王世賢;石朝云;游蘇寧;常秀青;齊文安;;關于作者署名中共同責任者的思考[J];編輯學報;2010年06期

5 張曉麗;;國內外期刊并列第一作者論文分析與建議[J];編輯學報;2010年06期

6 張明;;不同名次合作者(單位)對總體貢獻率的研究[J];福州總醫(yī)院學報;1999年02期

7 顧琳;汪時美;;學術論文署名的嚴肅性[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8 丁;;;合著論文業(yè)績計量的數(shù)量指標設置[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9年03期

9 錢壽初;;作者署名和作者的貢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年01期

10 張永平;姜萍;殷正坤;;科研論文署名排序的合理性探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瑞英;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內容分析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5年05期

2 任立肖,沙勇忠;網(wǎng)絡內容分析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5年05期

3 陸冰鑫;;《中國圖書商報》廣告內容分析[J];新聞世界;2011年09期

4 啟之,,區(qū)永峻;電視:內容分析[J];現(xiàn)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5年05期

5 龐旭;;報紙官方微博發(fā)展研究[J];新聞世界;2014年02期

6 邱均平;柴雯;;我國社會標簽研究進展內容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4年07期

7 鄔友倩;;內容分析的概念框架新探[J];現(xiàn)代情報;2007年12期

8 周培勤;薛飛;;“綠色”廣告的“灰色”地帶——廣告的環(huán)保訴求內容分析[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年01期

9 朱向霞;;內容分析方法[J];新聞研究資料;1992年01期

10 余紅;新聞內容分析的信度和效度[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璐珞;彭泗清;;看不見的市場——有關“小廣告”的報道和評論的內容分析[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2 鐘娟;陳會昌;劉力;;博客的自我表露初探[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畢雪梅;;“人文奧運”報道的網(wǎng)絡媒體內容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4 王芳;;媒介棱鏡下的“80后”形象——對2003-2011年國內報紙上“80后”報道的內容分析[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2年

5 夏瓊;陳敏利;;艾滋病媒體報道內容分析——基于湖北省2008年艾滋病媒體報道環(huán)境監(jiān)測[A];第四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6 吳貽剛;謝丹霞;呂和武;;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練員研究狀況的調查與分析[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7 徐煜;;自殺行為何以被媒介建構?一項針對國內新聞網(wǎng)站自殺報道的內容分析研究[A];第八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3年

8 張琳琳;李朝旭;;大學生愛的原型初探[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黃雨晴;王乃考;;官網(wǎng)新聞對高校品牌形象塑造的實證研究——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十年官網(wǎng)新聞的內容分析[A];2013福建省傳播學年會論文集[C];2013年

10 劉美婷;宋廣文;李朝旭;;大學生“仁”概念的原型初探[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鄔友倩;內容分析的方法論視角新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寧;金融服務業(yè)報紙廣告內容分析[D];廈門大學;2006年

3 徐沛;文革后報紙照片中女性地位的內容分析[D];四川大學;2002年

4 楊剛;臺灣媒體對核四議題的審議式報道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5 劉金梅;我國老年報對老年人形象的再現(xiàn)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6 邵方超;我國主流報刊對“住房議題”報道的內容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7 金穎;中國科技類報紙轉基因報道內容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萍;一念之差現(xiàn)象的心理學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年

9 余文U

本文編號:21986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21986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5a2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