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民族的新生——抗戰(zhàn)期間胡愈之革命出版活動述評
本文選題:胡愈之 + 革命出版活動。 參考:《中國出版》2015年15期
【摘要】:抗戰(zhàn)期間,胡愈之在嚴酷環(huán)境中開展革命出版活動,在上海、桂林、南洋等地以復社、魯迅全集出版社、文化供應社、新南洋出版社等名義,成功出版發(fā)行了《西行漫記》《魯迅全集》等諸多有益于抗日的重要書籍,在出版理念、體制、選題、編輯、營銷等方面開創(chuàng)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出版之路。他在抗戰(zhàn)時期的革命出版活動為新中國出版業(yè)奠定了基礎,對今天的出版業(yè)發(fā)展富有啟示,值得予以總結(jié)和發(fā)揚。
[Abstract]:During the Anti - Japanese War , Hu became more and more engaged in the revolution and publishing activities in the harsh environment . In the name of Shanghai , Guilin , Nanyang and so on , he launc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books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Japa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name of publishing idea , system , selection , editing and marketing . H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new Chines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period of publishing concept , system , selection , editing and marketing .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外語學院;
【分類號】:G239.2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麥秀文;高談遠見傳天下 淡水交情接士林──革命時期胡愈之的編輯出版活動述略[J];編輯學刊;2000年06期
2 羅智國;;胡愈之與新中國出版體制的建立[J];現(xiàn)代出版;2013年05期
3 ;胡愈之談《西行漫記》中譯本翻譯出版情況[J];讀書;1979年01期
4 王益;;悼念出版總署的好署長胡愈之同志——對新中國出版事業(yè)開創(chuàng)工作的回憶[J];出版工作;198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吉少甫;新中國出版事業(yè)的開拓者——建國初期胡愈之在出版署的活動紀要[J];編輯學刊;1996年04期
2 陳建寧;;嫠不恤緯 惟國是愛——從陳嘉庚與孫中山及國民黨諸要員的交往考察其深切愛國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3 沈偉,王科瑛;胡愈之編輯思想論略[J];文史博覽;2005年Z1期
4 張之華;國際新聞的拓荒者──擔任《東方》雜志編撰人的胡愈之[J];國際新聞界;1996年05期
5 胡正強;;胡愈之新聞思想初探[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舒暢;胡愈之對中國教育事業(yè)的貢獻[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7 陳矩弘;;胡愈之的期刊編輯思想與辦刊實踐[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侯睿;;跟胡愈之學做編輯——以《西行漫記》為例[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年02期
9 梁志芳;;翻譯·文化·復興——記上!肮聧u”時期的一個特殊翻譯機構(gòu)“復社”[J];上海翻譯;2010年01期
10 朱雙一;;1946~1949年新加坡《南僑日報》的臺灣書寫[J];臺灣研究;2004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石曙萍;文學研究會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陶海洋;《東方雜志》研究(1904-1948)[D];南京大學;2013年
3 楊衛(wèi)民;摩登上海的紅色革命傳播[D];上海大學;2013年
4 王勇;《東方雜志》與現(xiàn)代中國文學的發(fā)生[D];南開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苑紅;胡愈之與近代新文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朱芳;胡愈之早期對外報道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3 王彬;《懷舊》接受史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4 劉妍;知識界對國聯(lián)處理“九·一八”事變的不同反應[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邢康;簡論新中國成立前胡愈之的政治活動[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大千;胡愈之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7 劉曉蘇;胡愈之報刊編輯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8 程仁保;走向革命:胡愈之的早期思想研究(1914-1934)[D];安徽大學;2010年
9 李云;胡愈之主編時期的《東方雜志》(1920-1927)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10 陳旭曉;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世界語運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萍;項目管理在出版活動中的應用[J];大學出版;2002年04期
2 ;中外交流雜志社違規(guī)出版活動被制止[J];傳媒;2003年01期
3 張雪峰;晚清時期傳教士在福建的出版活動[J];出版史料;2005年01期
4 戈雙劍;楊晶;;魯迅的早期出版活動及其影響[J];重慶社會科學;2008年10期
5 惠萍;;基督教書刊出版活動對中國新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J];東方叢刊;2008年04期
6 張宏;;熱點出版的冷思考——以2008年我國若干熱點出版活動為例[J];出版廣角;2009年03期
7 歐陽文彬;;上海解放前后我參加的出版活動[J];出版史料;2009年03期
8 彭云;;淺談編輯之有序化規(guī)范化系列化[J];新聞傳播;2009年09期
9 趙美娣;;南宋時期的浙江官辦出版活動[J];中國出版;2010年10期
10 張彥;;麥都思出版活動探析[J];今傳媒;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呂曉英;;論白馬湖作家群的出版活動[A];中國編輯研究(2008)[C];2009年
2 傅德本;;試論編輯學的性質(zhì)[A];學報編輯文集[C];1991年
3 方卿;;論新形勢下編輯角色的調(diào)適[A];新時期編輯活動特點探討——中國編輯學會第六屆年會論文選[C];2001年
4 駱鵬展;;淺議普通編輯群體的文化價值追求[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5 唐流德;;強化復審的制度設計[A];圖書編輯規(guī)程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二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杲;;調(diào)查研究是一項基本功[A];出版業(yè)調(diào)查報告——第四屆“未來編輯杯”獲獎文集[C];2004年
7 張獻忠;;明代南京商業(yè)出版述略[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彬;嚴厲打擊涉疆非法宗教出版活動[N];光明日報;2014年
2 ;11起涉疆非法宗教出版活動相關(guān)案件公布[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3 蔡克難;出版:文化是目的,經(jīng)濟是手段[N];學習時報;2009年
4 本報特約記者 戴錚;不景氣,沒熱情,無活性:日本讀書周漸趨形骸化[N];中華讀書報;2012年
5 記者 孫志鵬;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支隊成立[N];鐵嶺日報;2011年
6 古隆媛;四川出版物市場監(jiān)管構(gòu)筑立體防線[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李東生;堅決取締非法報刊 全力凈化文化市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8 新聞出版總署政策法規(guī)司 楊穎;3.新規(guī)定在電子出版物出版活動的審批和監(jiān)管方面有何變化?[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楊柏怡;“掃黃打非”工作成效顯著[N];光華時報;2007年
10 見習記者 王敏;本市“掃黃打非”圈定三大重點[N];安陽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阮玉寶;基于公共政策理論對完善越南出版活動的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楊洋;日本江戶時代初期書肆村上平樂寺的漢籍出版活動[D];復旦大學;2010年
3 張昕;現(xiàn)代出版批判理論的建構(gòu)與應用[D];北京印刷學院;2005年
4 劉靜;新教華文教會學校的編譯活動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0620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206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