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期刊的全媒體報道實例
本文選題:科普期刊 + 全媒體; 參考:《科技與出版》2017年05期
【摘要】:全媒體于21世紀初進入傳媒視野,其內(nèi)涵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而更迭,并正在成為每家媒體都必須面對的轉型目標。文章詳細介紹了航空知識雜志社利用全媒體手段報道珠海航展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當前內(nèi)容創(chuàng)造者在同內(nèi)容發(fā)布渠道的合作中并不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形勢。得出了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科普期刊只有積極應用新技術,逐步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新媒體手段,創(chuàng)造優(yōu)質(zhì)的全媒體形式新內(nèi)容,并打造一支自有的融合型人才團隊,才能利用全媒體展現(xiàn)科技魅力,實現(xiàn)深度融合的結論。
[Abstract]:The whole media entered the media field of vis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its connotation chang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it is becoming the transformation target that every media must fa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typical cases of aviation knowledge magazine reporting Zhuhai Air Show by means of all medi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that content creators do not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in cooperation with content distribution channels. It is concluded that popular science periodicals as traditional media can only actively apply new technologies, gradually explore new media means that conform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create high-quality new content in all forms of media, and create their own team of integrated talents. In order to use all media to show the cha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conclusion of deep integration.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化傳媒集團;
【基金】:2013年度財政部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專項資金“基于移動終端的多媒體出版平臺建設”項目
【分類號】:G230.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鎮(zhèn)鈴;知識的力量更取決于其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努力開創(chuàng)科普期刊發(fā)展新局面的思考[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0年06期
2 常延廷;加快科普期刊發(fā)展的策略[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0年11期
3 宋鎮(zhèn)鈴;努力開創(chuàng)科普期刊發(fā)展新局面[J];中國圖書評論;2000年07期
4 張伯海;關于未來科普期刊的十點思考[J];中國圖書評論;2000年07期
5 呂祥;面向新世紀的科普期刊[J];中國圖書評論;2000年08期
6 陳伯林;跨世紀科普期刊創(chuàng)業(yè)的探索[J];北方經(jīng)貿(mào);2000年02期
7 陳伯林;新時期科普期刊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呼蘭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8 朱建平;談醫(yī)學科普期刊編輯的中介作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5期
9 徐錦杭,陳鋼;醫(yī)學科普期刊貴在“有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5期
10 陳伯林;對科普期刊在市場化進程中現(xiàn)狀的分析[J];綏化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威;;從市場需求角度看科普期刊的投資及管理[A];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艾麗曼·吐爾遜;;淺議農(nóng)村科普期刊的五大特點[A];慶祝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成立十周年學術論文專輯[C];1998年
3 瞿華;;農(nóng)業(yè)科普期刊如何適應市場經(jīng)濟新形勢[A];慶祝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成立十周年學術論文專輯[C];1998年
4 李秀容;;科普期刊應該走進校園[A];第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戴彥玲;;科普期刊與現(xiàn)代生活[A];遼寧省科技期刊編輯優(yōu)秀論文集[C];1997年
6 祝喬;;論科普期刊編輯的綜合素質(zhì)[A];遼寧省科技期刊編輯優(yōu)秀論文集[C];1997年
7 ;中國科普期刊研究會第二屆年會在山東召開[A];“中國期刊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王庭榮;;論科普期刊的定價策略[A];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1年會綜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9 陳美英;;關于科普期刊現(xiàn)狀與發(fā)展的一些思考[A];中國編輯研究(2003)[C];2003年
10 楊正梅;胡進鑫;;辦好農(nóng)機科普期刊 促進農(nóng)民安全致富[A];農(nóng)業(yè)機械化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農(nóng)業(yè)機械學會成立40周年慶典暨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范萍;科普期刊:在市場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好[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2 ;科普期刊:成長的煩惱[N];中華讀書報;2003年
3 趙乾海 陳 波;中國科普期刊 何日再創(chuàng)輝煌[N];中華新聞報;2004年
4 陳紀南;農(nóng)業(yè)科普期刊為何風光不再[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5 老書;科普期刊已顯現(xiàn)獨特作用 遠未達普及程度[N];大眾科技報;2000年
6 本報記者 尹傳紅 實習生 郝爽;你的明天在哪里[N];科技日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鐘鞍鋼;科普期刊:科技傳播主力軍[N];法制日報;2000年
8 趙乾海;中國科普期刊 何日再創(chuàng)輝煌[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9 記者 晉雅芬;科普期刊“體檢病例”將公布[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10 記者 謝耕發(fā);整頓科普期刊 繁榮科普創(chuàng)作[N];科技日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謝博識;新時期我國科普期刊編輯特征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2 周利;少兒科普期刊受眾障礙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3 樊文靜;科普期刊中外合作方式及成效的實證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09年
4 趙芳;我國科普期刊出版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霍鍵;當代科普期刊的困境與出路[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張品純;科普期刊出版產(chǎn)業(yè)化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7 張競;市場開放科普期刊的應對策略[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16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181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