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林蘭童話的民族性與現(xiàn)代性——中國民間童話編輯出版的一個范例
本文選題:民間童話 切入點:編輯出版 出處:《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摘要】:民國時期署名為林蘭的八本《中國民間童話集》,作為新文化啟蒙轉(zhuǎn)化為商業(yè)出版的成果,不僅影響了一代讀者,而且在國內(nèi)外學者中享有極高的稱譽,可以說是國內(nèi)最接近《格林童話》水準的中國童話叢書。林蘭童話的采編理念獨具一格,對當下童話的編輯出版仍有可資借鑒之處:一是大有格林兄弟為追求民族精神而收集童話之風,使故事充盈著強烈的民族氣息;二是采取了以本鄉(xiāng)文人錄寫本鄉(xiāng)故事的具體做法,不避重復地采錄故事,透露著追憶的情懷和講故事的興味;三是有意識地貫注了現(xiàn)代精神,使童話與"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個體"這一命題關(guān)系更密切。
[Abstract]:The eight books of Chinese Folk Fairy Tales signed by Lin La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a resul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 Cultural Enlightenment into commercial publication, not only affected a generation of readers, but also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among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Can be said to be the closest to the level of the Grimm fairy tale series of Chinese fairy tales.Lin Lan's collection and compilation concept of fairy tales is unique and can still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current fairy tales: first, there is a strong atmosphere of collecting fairy tales for the pursuit of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Grimm brothers, which fills the story with a strong national flavor;The second is to adopt the concrete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writing the stories of this township by the native literati, and not to avoid repeating the stories, revealing the feelings of recollection and the interest of telling stories; third, consciously infusing the modern spirit so that fairy tales and "become an independent,"The proposition "free individual"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林蘭編中國民間童話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與文化意義”(14YJC751019)
【分類號】:G237.9;I207.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鄭土有;;研究者、編輯家、出版商共同構(gòu)建的學術(shù)空間——試論民國時期上海的民間文學研究與書籍出版[J];民俗研究;2006年01期
2 劉錫誠;中國民間文藝學史上的俗文學派——鄭振鐸、趙景深及其他俗文學派學者論[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車錫倫;“林蘭”與趙景深[J];新文學史料;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永貴,王靜;民國時期中小書局研究之二 從“新文藝書店的老大哥”到教科書和兒童讀物出版的勁旅[J];出版史料;2004年03期
2 黃清喜;;民俗人生——記井岡學者萬建中教授[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3 范軍;;民國中小書局“編輯掌門人”的選題策劃[J];現(xiàn)代出版;2015年02期
4 王素珍;;名與實之爭——對中國民俗學史研究的批評與反思[J];民俗研究;2012年01期
5 高有鵬;;中國民間故事書寫歷史的轉(zhuǎn)折——關(guān)于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林蘭女士”與《民間故事》[J];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2013年01期
6 張青仁;;故事學:范式轉(zhuǎn)換與學科獨立——評《20世紀中國民間故事研究史》[J];民族文學研究;2014年04期
7 萬建中;;中國百年故事學簡歷[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8 劉錫誠;中國民間文藝學史上的俗文學派——鄭振鐸、趙景深及其他俗文學派學者論[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楊軍;;試論白馬藏族民間故事中的“殉情母題”——以《新娘鳥》和《阿拜波與娥曼妹》為例[J];三江高教;2014年04期
10 高有鵬;;中國民間故事書寫歷史的轉(zhuǎn)折——關(guān)于“林蘭女士”與《民間故事》[J];文化學刊;2013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楊茜;民國時期上海民俗書刊出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旭東;北京評書的書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劉波;20世紀上半葉中國民間文藝學基本話語的嬗變[D];復旦大學;2007年
4 郭威;曲子的發(fā)生學意義[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0年
5 黎亮;林蘭民間童話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與文化意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李英;趙景深和20世紀俗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辜陳君;首創(chuàng)之功,歷史之謎,,學科之爭[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代茜;20世紀前期中國童話研究史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兵;論張靜廬[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娟;鐘敬文民間文藝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伍麗潔;趙景深翻譯對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陳澤佳;鄭振鐸《湯禱篇》與文學人類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張洋;論新時期的輪回轉(zhuǎn)世母題小說[D];西南大學;2014年
8 周超;劉守華民間故事研究述評[D];湘潭大學;2014年
9 王琨;族群敘事中婚姻的“言說”[D];遼寧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關(guān)家錚;40年代幾種《俗文學》周刊中的蒲松齡研究[J];蒲松齡研究;2000年Z1期
2 關(guān)家錚;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幾種《俗文學》周刊中有關(guān)“滿漢兼”及滿文譯本的研究[J];滿族研究;2001年03期
3 關(guān)家錚;四十年代上海《神州日報》趙景深主編的《俗文學》周刊[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4 關(guān)家錚;馮沅君先生與《俗文學》周刊[J];文教資料;2001年06期
5 張紫晨;憶趙景深先生[J];新文學史料;2002年01期
6 車錫倫;“林蘭”與趙景深[J];新文學史料;2002年01期
7 段寶林;趙景深先生與民間文學[J];新文學史料;2002年01期
8 關(guān)家錚;趙景深先生主編的“滬字號”《俗文學》周刊[J];新文學史料;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漱六;關(guān)于林蘭[J];魯迅研究動態(tài);1985年05期
2 方崗;;林蘭子其人其畫[J];中國書畫;2011年02期
3 楊臻;;不過一場相互逐獵[J];跨世紀(時文博覽);2009年24期
4 ;林蘭生:生逢其時[J];神州;2006年06期
5 錢玉貴;;邊緣旅程[J];青年文學;2003年11期
6 鄭婷;;林蘭 新柔情主義的綻放[J];綠色中國;2010年03期
7 丁新征;;節(jié)氣[J];花城;2007年05期
8 楊臻;;“偷心”陷阱[J];故事家(微型經(jīng)典故事);2009年05期
9 小徑稀紅;;掩藏在時光背后的幸福伏筆[J];中外文摘;2012年12期
10 白衣卿相;三日土·般落;;雙生局[J];今古傳奇(故事月末);2011年08期
本文編號:17037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170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