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文藝》與東北解放區(qū)文學
本文選題:解放區(qū)文學 切入點:文學生產(chǎn) 出處:《文藝評論》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文學媒介是文學生產(chǎn)機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文學媒介對于文學的重要性,本雅明曾經(jīng)論述說:"在現(xiàn)代社會中文學的品格與本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學的生產(chǎn)方式和體制。以報紙雜志、書店和出版單位為核心的文學生產(chǎn)機制,構成了政治體制之外的文化、言論空間和社會有
[Abstract]:The literary media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mechanism of literary production, and the literary media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literature. Benjamin once stated: "in modern society, the character and nature of Chinese studies depend to a great extent on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system of literature."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literature, with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bookstores and publishing units as the core, Constitutes a culture outside the political system, a space for speech and a social presence.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
【分類號】:I206.6;G239.2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玉偉;;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述評[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黃曉華;;革命與啟蒙的互動與背離——論解放區(qū)文學的婚戀書寫[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3 劉增杰;;青年學者的解放區(qū)文學研究的三個特色——由李軍《解放日報·文藝》研究引發(fā)的思考[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卜召林;試談解放區(qū)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題[J];齊魯學刊;1986年02期
5 紀桂平;;新時期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述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6 心頁;堅持正確指導思想 推進解放區(qū)文學研究——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第五屆學術討論會綜述[J];求索;1992年01期
7 紀桂平;建國前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述評[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3年05期
8 王偉;試論解放區(qū)文學的土地意識[J];江漢論壇;1996年11期
9 劉增杰;批評的偏至──近年來的解放區(qū)文學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01期
10 張永泉;解放區(qū)文學的開拓者與超越者——丁玲與解放區(qū)文學[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胡玉偉;;“革命史觀”與解放區(qū)文學[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2 趙朕;;關于“解放區(qū)文學”的斷想[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劉增杰;;丁玲與解放區(qū)文學[A];丁玲與中國新文學——丁玲創(chuàng)作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專集[C];1986年
4 黃書泉;;現(xiàn)實主義的當代命運——漫議建國以來農村現(xiàn)實題材小說的嬗變[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本報記者 張清俐;解放區(qū)文學應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基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王學海;“工作著是美麗的”:一個美學觀點[N];太原日報;2006年
3 記者 曾祥書;紀念《講話》發(fā)表64周年暨解放區(qū)老作家作品研討會舉行[N];文藝報;2006年
4 蔡詩華邋胡松夏;田間詩歌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N];文學報;2008年
5 王之望;歷史與心史的詩[N];文藝報;2001年
6 李歷;影響深遠的解放區(qū)文學[N];解放軍報;2000年
7 楊志 李娟;新北京第三代作家的精神譜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8 劉忱;還我革命真本色[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孫紅震;解放區(qū)文學的革命倫理闡釋[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胡玉偉;“歷史”的規(guī)約與文學的建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軍;解放區(qū)文藝轉折的歷史見證[D];河南大學;2006年
4 湯偉麗;“歐美尼德斯”之魅[D];復旦大學;2009年
5 張文諾;文學大眾化與解放區(qū)小說[D];蘭州大學;2011年
6 汪振軍;獨立精神的堅守與失落[D];河南大學;2003年
7 劉金冬;解放區(qū)前期詩歌研究(1936—1942)[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靜;啟蒙語境中的解放區(qū)文學思潮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丁巧丹;媒介政治社會視閾下的解放區(qū)文學發(fā)展[D];寧波大學;2011年
3 羅慧林;論解放區(qū)小說的愛情敘事[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4 尹寶茹;解放區(qū)文藝傳播及其當代價值[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玫;解放區(qū)文學女性形象書寫[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呂靜;解放區(qū)舊劇改革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孫滌平;解放區(qū)文學思潮論[D];安徽大學;2011年
8 劉剛圣;解放區(qū)文學批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9 馬艷輝;解放區(qū)文學創(chuàng)作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郭文斌;解放區(qū)小說中的服飾敘事[D];重慶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84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158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