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編輯特色研究
本文關鍵詞:《全唐詩》編輯特色研究
【摘要】:唐詩從古至今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但從宋代至今,唐詩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存在不同程度的遺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唐詩還存在著一些以訛傳訛的現(xiàn)象!度圃姟返某霈F(xiàn),使得唐詩開始從國家的層面上得到了應有的重視,保護力度也得到加強!度圃姟肥占擞刑埔淮拔宕械脑姼,是現(xiàn)存收錄唐詩最多、分類最為精細的一部著作。《全唐詩》的編輯與明清其他“集”有很大不同,有獨有的編輯特色值得探析。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含三種,首先是文獻檢索法,要借助于文獻進行大量信息類的總結(jié),以最大程度還原當時《全唐詩》編纂的原貌。為了更好地把握《全唐詩》的編輯概況,了解當時編纂的實際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對于距離現(xiàn)在已有數(shù)百年的康熙時期,因為現(xiàn)在留存的史料并不多,所以每一份有關《全唐詩》的史料對了解《全唐詩》編輯情況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通過大量檢索查閱得知,目前涉及到《全唐詩的史料以當時的奏折、康熙時期前后的著作、《全唐詩》的凡例等作為文獻檢索的重點對象,也獲取了很多重要信息,為論文的深入研究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其二是內(nèi)容分析法。《全唐詩》共有唐詩近五萬首,從人的角度講,涉及到的詩人就有兩千多,兩千多人按照一定原則做了排序,那么排序的原則是什么就需要通過內(nèi)容的分布、詩人的生平進行詳盡的分析,而這些內(nèi)容的獲取將需要對《全唐詩》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地分析,以便對《全唐詩》的編輯思想及編輯方式有更貼切的理解;第三是比較研究法!度圃姟吩诰庉嬕潦,曾借鑒過《唐音統(tǒng)簽》等其他著作,分析《全唐詩》的編輯特色也不可缺少地需要了解《唐音統(tǒng)簽》等同類型的民間著作是什么特點,通過對《全唐詩》編輯特色的總結(jié)和《唐音統(tǒng)簽》等著作的編輯特色進行比較,會更清晰地剖析出《全唐詩》編輯較之其他著作的可取之處。《全唐詩》刊印的時間是在清代,由于歷史久遠,所以文獻資料在研究的過程中的重要性相對其他兩種研究方法更具有參考的價值,這必然要求對《全唐詩》進行研究的時候要以文獻研究法為主,以內(nèi)容研究法與比較研究法為輔。通過研究認為,《全唐詩》的編輯有其鮮明的特色。其一,《全唐詩》選擇了斷代單一文學形式的作品進行了輯錄,在此之前官方?jīng)]有過類似的編纂形式,這種形式讓后世輪番效仿,影響深遠。其二,《全唐詩》對內(nèi)容的選定有其獨到性。唐代最為耀眼的文化形態(tài)當屬詩歌,唐詩幾乎已經(jīng)成了詩歌的代名詞。選取唐詩作為輯錄的對象,既保護了唐詩,也使唐詩的流傳更為準確,較大程度上避免了唐詩在流傳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以訛傳訛的現(xiàn)象。其三,《全唐詩》在編排上遵循了人們的閱讀習慣,詩歌查找快速、方便。其四,《全唐詩》在裝幀設計上擁有極為顯著的特色。從字體上說,《全唐詩》選取的字體寫刻精美、飄逸灑脫,創(chuàng)造出了以“軟字精校精刻”見長的“康版”風格,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字體風格到現(xiàn)在仍在被廣泛地使用。可以說,《全唐詩》的編輯水平當屬那個時代的巔峰。通過對《全唐詩》的編輯特色進行研究,拓寬了以往學界的研究視野,對于了解《全唐詩》編輯思想、了解《全唐詩》編排方式、了解《全唐詩》編輯迄今仍在對編輯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的原因及可借鑒之處,加深對《全唐詩》編輯特色研究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全唐詩》 編輯特色 編輯不足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23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8
- (一)選題意義12-13
- (二)文獻綜述13-14
- (三)創(chuàng)新之處14-15
- (四)研究方法15-18
- 一、《全唐詩》的編輯背景18-22
- (一)《全唐詩》編輯的文化背景18
- (二)《全唐詩》編輯的其他背景18-22
- 1.編輯背景的政治背景18-19
- 2.編輯背景的個人喜好19-22
- 二、《全唐詩》的編輯特色22-34
- (一)《全唐詩》選題的獨創(chuàng)性22-23
- (二)《全唐詩》的內(nèi)容特色23-30
- 1.《全唐詩》收錄范圍、收錄量擴大24-26
- 2.《全唐詩》對于序次的重新編排26-27
- 3.《全唐詩》小傳重新編輯27-28
- 4.《全唐詩》對詩歌的考證28-29
- 5.《全唐詩》編纂速度效率高29-30
- (三)《全唐詩》編輯特色體現(xiàn)出的編輯思想30-31
- (四)《全唐詩》的印刷特色31-34
- 1.《全唐詩》印刷特色31-32
- 2.《全唐詩》的字體特色32-34
- 三、《全唐詩》編輯方面對后世同類書籍編輯的影響與不足34-38
- (一)《全唐詩》編輯方面對后世同類書籍編輯的影響34-35
- (二)《全唐詩》編輯的不足35-38
- 1.《全唐詩》輯錄詩歌有所缺失35-36
- 2.《全唐詩》編輯質(zhì)量有待提升36-38
- 結(jié)語38-40
- 參考文獻40-42
- 致謝42-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富季;;《全唐詩》收詩知多少[J];咬文嚼字;2011年08期
2 李浩;;《全唐詩》校讀札記[J];文獻;1994年02期
3 陳尚君;;略談《全唐詩》[J];語文學習;1986年01期
4 楊為剛;;朝鮮《十抄詩》對《全唐詩》的校勘意義[J];長江學術;2012年04期
5 褚家偉;;《全唐詩》底本的來源[J];讀書;1982年02期
6 朱琪;;提前面世的《全唐詩》[J];咬文嚼字;2007年07期
7 湯華泉;;《全唐詩》仙神鬼怪諧謔諸卷?夹略齕J];古籍研究;2009年Z1期
8 黃大宏;喻言;;《全唐詩》編撰失誤考證及其啟示[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3年05期
9 孫植;;由一則誤收詩談《全唐詩》等編纂及其他[J];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03期
10 朱光立;;《全唐詩》“張莒”條辨證[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羅時進;;《全唐詩》編校者敘錄[A];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C];1993年
2 彭慶生;;貞觀詩歌系年考(上)[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3 黃世中;;愛的困擾與半娼式戀情——《全唐詩》女冠戀歌透視[A];東方叢刊(1997年第4輯 總第二十二輯)[C];1997年
4 嚴明;權應相;;唐詩與歌妓[A];東方叢刊(2002年第2輯 總第四十輯)[C];2002年
5 王賽時;;唐代宴會的設計風格與娛樂助興[A];飲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家莊鐵道大學 宋俊麗;《全唐詩》里的中秋節(jié)俗[N];光明日報;2014年
2 魯六;從《全唐詩》看唐代酒文化[N];文藝報;2007年
3 吳菲;三百年等一回:從《全唐詩》到《全唐五代詩》[N];中華讀書報;2012年
4 謝冕;跨越時空的推進[N];中國文化報;2002年
5 魏怡勤;雕版經(jīng)典揚州刻[N];揚州日報;2011年
6 記者 謝苗楓 實習生 周穎 通訊員 譚杰;《全粵詩》編完漢代至明朝作品[N];南方日報;2007年
7 省文聯(lián)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 張福有;以先進文化促進經(jīng)濟建設[N];吉林日報;2001年
8 北京 張?zhí)煨?讀書與著述[N];社會科學報;2003年
9 ;揚州雕版書中珍[N];中國旅游報;2002年
10 張鏞;揚州雕版書中珍[N];中國商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滕云;唐代落第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謝遂聯(lián);都市文化與唐代詩人心態(tài)[D];揚州大學;2008年
3 田曉膺;隋唐五代道教詩歌的審美管窺[D];四川大學;2006年
4 岳娟娟;唐代唱和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孟祥光;唐代賦役制度與田家詩[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向宇;《全唐詩》神仙輯考[D];安徽大學;2012年
2 邵靜;唐人觀漢[D];河北大學;2015年
3 王立穎;《全唐詩》中的處置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翟瓊慧;《全唐詩》植物及植物景觀意象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5 原政;《全唐詩》編輯特色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6 張全曉;《全唐詩》歲時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馬豫鄂;《全唐詩》中的服飾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冷雯雯;從《全唐詩》看唐代的茶業(yè)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奚瀅;《全唐詩》里的“香”字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10 許林軍;《全唐詩》涉酒詞語與《漢語大詞典》訂補[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872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108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