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發(fā)防范與信息集成平臺的應用構想
本文關鍵詞:一稿多發(fā)防范與信息集成平臺的應用構想
更多相關文章: 信息集成 一稿多發(fā) 稿件追蹤 投審稿平臺 科研誠信檔案
【摘要】:隨著近幾年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和中國知網開發(fā)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tǒng)的普遍運用,編輯在實際工作中防范一稿多發(fā)的舉措也必定要相應地升級更新。稿件追蹤功能是信息集成功能的初步利用,它屬于根據(jù)結果(被檢測了多少次)來推斷過程(是否一稿多投)的設計,其對投稿過程的還原性上是存在缺陷的。因此,利用信息集成技術,有必要建立期刊界統(tǒng)一投審稿平臺,通過該平臺對作者投稿流程、編輯采編流程、專家審稿流程進行管理,既可以實現(xiàn)對于一稿多發(fā)的防范,又可以通過數(shù)字化技術提高期刊編、審加工效率。集成平臺還可以用在科研誠信檔案建設以及科研誠信評價等方面,通過有信息集成功能的科研誠信檔案數(shù)據(jù)庫,個體的科研行為將得到公開、透明、有效的聯(lián)合監(jiān)管,科研誠信缺失等問題將會得到有效的改善。
【作者單位】: 江漢大學期刊社《江漢學術》編輯部;
【關鍵詞】: 信息集成 一稿多發(fā) 稿件追蹤 投審稿平臺 科研誠信檔案
【基金】:2014年江漢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編號300306000044)
【分類號】:G230.7
【正文快照】: 對于學術論文“一稿多發(fā)”的問題,雖有學者從法律角度揭示了其可能具有的合理性[1-2],但就我國學界對一稿多發(fā)的態(tài)度來看,論文一稿多發(fā)行為在學術道德層面仍是飽受詬病。如何防范論文一稿多發(fā)?從現(xiàn)有相關文獻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編輯應加強與作者的信息溝通,提高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劍;;學術新媒體:緣何難以脫穎而出——兼及學術傳播領域媒體融合發(fā)展[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2 王繼紅;鄧群;肖愛華;;利用“稿件追蹤”系統(tǒng)高效識別一稿多投[J];科技傳播;2015年16期
3 尹闖;黎貞崇;;基于學術不端檢測系統(tǒng)構建作者信用檔案的設想[J];編輯學報;2015年01期
4 田欣;馬瀚青;鄭軍衛(wèi);侯春梅;;國內外5種主要網絡同行評議系統(tǒng)平臺對比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11期
5 劉延玲;;“一稿多投”的背后——從“一稿兩投”、“一稿多投”到“一稿多發(fā)”、“重復發(fā)表”[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1年01期
6 詹啟智;;一稿多投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權利——兼論一稿多發(fā)后果的規(guī)制[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0年02期
7 陳柏安;;論多維視角下的“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發(fā)”——兼評報刊雜志對其發(fā)表的作品的獨占使用權[J];知識產權法研究;2008年02期
8 王峰;梅成才;;基于學術期刊網的一稿多發(fā)信息挖掘系統(tǒng)[J];福建電腦;2008年03期
9 劉吉元;;“一稿多投”的重新審視與“一稿多發(fā)”的編輯預防[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胡兵,程群,湯雪峰,王昌度;“一稿多發(fā)”凸顯編輯在維護學術規(guī)范上的不足[J];圖書與情報;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劍;;從無序聚合到專域平臺:學術傳播秩序的重構[J];傳媒;2016年19期
2 夏瑩;;一稿多發(fā)防范與信息集成平臺的應用構想[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3期
3 趙真;;探討合作共贏的期刊數(shù)字化發(fā)展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2016年17期
4 顧相偉;;一稿多投的合法性評析與有效規(guī)制探討[J];青年記者;2016年25期
5 張瑞麟;吳益?zhèn)?袁醉敏;;國內外期刊網絡采編系統(tǒng)的應用分析[J];科技通報;2016年08期
6 朱令軍;;Web視域下國外學術期刊主流稿件處理系統(tǒng)審稿設計比較研究[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04期
7 石鶴;夏黎明;汪曉;楊岷;明橋;艾文霞;;《放射學實踐》應用AMLC檢測已發(fā)表論文結果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07期
8 黃雪梅;張紅;張曉;;學術研究成果同行評議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06期
9 孟月;;國內外關于自我剽竊的研究現(xiàn)狀綜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05期
10 閆衛(wèi)平;朱明;;動力、期待與疑惑——對五部委《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的解讀[J];科技與出版;2016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劍;;科研體制與學術評價之關系——從“學術亂象”根源問題說起[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2 李頻;;數(shù)字時代社科學術期刊改革路徑的思考[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4年04期
3 李劍鳴;;自律的學術共同體與合理的學術評價[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4 梁潔;;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學術期刊采編系統(tǒng)的功能配置與建議[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5 申軼男;曹兵;佟建國;李寧;;騰云科技期刊協(xié)同采編系統(tǒng)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02期
6 徐海麗;劉志強;陳光宇;;美國SIAM期刊的審稿機制及對中國應用數(shù)學類期刊的啟示和改進建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05期
7 接雅俐;唐震;陳汐敏;蔣莉;鄒建剛;;科技期刊同行評議審稿流程改革與初步成效[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05期
8 駱筱秋;王晴;張玉楠;王姝;杜冰;李彩;;從編輯角度比較ScholarOne Manuscripts與eJournalPress系統(tǒng)[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04期
9 張向誼;;應引導審稿人進行有效的同行評議[J];編輯學報;2013年03期
10 吳慶晏;;一稿多投現(xiàn)象再思考[J];編輯之友;2013年04期
,本文編號:10329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103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