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學課的學習方法
語言文學課的學習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學法是將字詞句點點滴滴化解清楚,即視為功德園滿,達到學習目的。其實,這僅僅是基礎的頭一步,重要的是靈丹一粒,點鐵成金。將千百年前的文學作品化腐朽為神奇,為今人所用。這是教材、教法的充實、革新,是課堂學習的升華,是單單學習字詞句所不可比擬的另一境界。切實、具體、形象引人活生生事例,是將古典文學從僵化、于癟中解脫出來,賦予血肉、靈魂的重要步驟。"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只是讀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領悟。"(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不應該那么寫。我們不能定出法則,但是可以從分析名著中探得幾分消息。"從"探得幾分消息"進而"領悟",是學習者要悉心琢磨來完成的。那么,如何操作呢?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聯系寫作實際提高寫作水平要突破這層"繭面面俱到,只須攻其一點即可。這就需要不滿足于停留在"參考書"的批量習題、答案,而應自個兒再生產"拿來"。久而久之,學習者自有日進日深的不同體悟。以《報劉一丈書》為例:臣獲前輩書函,內容該是很多的,作者回信(即"讀后感")沒有前后左右多頭去逮兔子,僅僅只對贊譽自己的"上下相孚,才德稱位"大做文章。
而這簡單兩句也并非平分秋色,廖廖幾句便帶過了"稱尖上去談"孚"。學習者作文即使生硬搬用這種筆法,也會是剛開了頭便煞了尾,捉襟見肘,敷衍不下去,此即為世人所不屑的"學生腔"。毛病就在于未能運用具體、形象的實例,從正、反面剖析、充實、比較;以為只待喊幾句口號、唱一個高調、貼上大而無當標簽則可了事,這是多少人的寫作誤區(qū)!"且今世之所謂‘孚'者何哉?""孚"如同一口井,圈定打下去,深挖自然見水,于是一一一一引出了明代社會"今世"干渴者、權要者、守門人、趨勢者的言行舉止,聲口形神暴露無遺!
供材料作文往往功虧一簧在文章末尾,成了斷線風箏,筆耕文化傳播,末段未能與開頭遙相呼應,如同風箏放飛失向!《報劉一丈書》收束時云"此世所謂‘上下相孚'也,長者謂仆能之乎?"首尾照應而不偏失,結構完整而不殘缺。前人所嘖嘖稱羨的"風頭、豬肚、豹尾",是古今多少佳文美篇中若隱若現的蹤跡。
二、聯系思想實際提高認識水平古文并非昔人消失了的云煙,將手伸進爐中,還會感受到些許溫暖呢!之所以流傳千百年而不衰,自有其人文精神價值所在。今人學習,即在開發(fā)這"附加值感悟,為今人服務。以《蘇秦佩六國相印》
《戰(zhàn)國策》為例:蘇秦"孔雀東南飛"打天下,喪魂落魄而逃回家,如同掉入冰窟窿,妻埋頭縫紉,嫂不入廚做飯,父母扭頭不予搭理。當"錐刺股"的蘇秦發(fā)跡,擔任六國宰相出差時,故意繞道老家去看看。還是那一家人,面部神經突然豐富起來,蘇秦不罷不休以嫂嫂為突破口發(fā)難:"嫂,何前鋸而后卑也?"一一個擔綱天下興亡重任的人,卻在屋檐下與家庭婦女、小市民斗法比拼,實在顯得雞腸狗肚,不夠大氣!我們學習者可以思索,→個銷妹必較,有隙必報,心胸狹窄,不肯寬容的人,究竟能成何正果?即使今日一時僥幸有成,明天必以悲劇落幕!后來蘇秦果然好景不長,客死他鄉(xiāng)。再以《詩經·氓》為例"吁磋女兮,無與士耽(沉溺情海)。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采桑女從歡喜雀躍婚戀,一變遭家庭暴力不幸欺凌。昭示我們從古到今,如此"只求占有,不求永久"的悲劇,一直在上演著,現代熱昏了的人,難道不能從清然淚光中獲一滴警示嗎?走得最快的是最美的風景,傷得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從友情進入愛情只差0.01毫米,珍愛此生的木啊,要看守好"防線"!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蘊藉雋永,滿口芳香。老祖母'對幼孫一席話,難道不讓人為之動容?"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我們可以想想,如何算讀書有"效"?考大學、混個文憑;或找到白領職業(yè),或評上一個什么職稱等等,皆不算人生"達標"、的終點!這"效"延續(xù)一生,一生都要"充電當我們回頭,遺憾會少一些。小有成就,自喜為"大效";小有所得,自視為"神效",是何等滑稽可笑啊!
本文由整理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編號:56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qitalunwen/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