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患者反復發(fā)作期陰道分離菌株的同源性及耐藥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2-14 15:27
目的 檢測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RVVC)患者反復發(fā)作期假絲酵母菌的核型同源性,了解假絲酵母菌菌株隨臨床進展對抗真菌藥物的敏感性變化情況。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初次確診的RVVC患者10例,收集其確診RVVC時及在本院治療后再發(fā)時的陰道分泌物,分離純化并鑒定假絲酵母菌菌株,采用基因組DNA限制性內(nèi)切酶分析方法(使用限制性內(nèi)切酶BssHⅡ)聯(lián)合脈沖場凝膠電泳方法檢測分離自同一患者菌株的核型,同時檢測臨床分離的菌株對5種抗真菌藥物(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的敏感性。結(jié)果 (1)10例RVVC患者首診及復發(fā)時分離的20株菌株均為白假絲酵母菌,其染色體DNA經(jīng)內(nèi)切酶BssHⅡ酶切后電泳圖譜極其相似,來自同一患者的前后(首診及復發(fā)時)分離菌株的電泳條帶完全一致。(2)10例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后復發(fā)時,臨床分離的白假絲酵母菌菌株對除制霉菌素外的其他4種抗真菌藥物的敏感性普遍下降,制霉菌素(首診和復發(fā):100%敏感、100%敏感)>克霉唑(首診和復發(fā):100%敏感、90%敏感)>氟康唑(首診和復發(fā):80%敏感、70%敏感)...
【文章來源】: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20,55(03)
【文章頁數(shù)】: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VVC) 診治規(guī)范修訂稿[J]. 劉朝暉,廖秦平.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 2012(06)
[2]脈沖場凝膠電泳在白色假絲酵母菌基因核型分析中的應用[J]. 雷紅,董梅,孫彬,孟祥紅,何菊芳,佟愛華,楊彩娥,朱蕾.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08(04)
[3]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兩種基因分型方法的比較研究[J]. 孫艷,李若瑜.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7(11)
[4]念珠菌DNA同源性研究的方法及應用[J]. 陳翠珠,徐英春. 中國真菌學雜志. 2006(02)
本文編號:3624811
【文章來源】: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 2020,55(03)
【文章頁數(shù)】: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VVC) 診治規(guī)范修訂稿[J]. 劉朝暉,廖秦平.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 2012(06)
[2]脈沖場凝膠電泳在白色假絲酵母菌基因核型分析中的應用[J]. 雷紅,董梅,孫彬,孟祥紅,何菊芳,佟愛華,楊彩娥,朱蕾.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08(04)
[3]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兩種基因分型方法的比較研究[J]. 孫艷,李若瑜.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7(11)
[4]念珠菌DNA同源性研究的方法及應用[J]. 陳翠珠,徐英春. 中國真菌學雜志. 2006(02)
本文編號:36248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362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