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科分類在中國的引入 ——以張之洞的“八科分學”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1-22 00:45
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學術分科不僅具有獨特的學術分類觀念,而且在其鼎盛時期建構起了一套以經(jīng)、史、子、集的“四部之學”為主要框架的學術分科體系及知識系統(tǒng)。經(jīng)、史、子、集的“四部之學”的分類主要以典籍分類為主,各典籍的分類標準不一。而西方近代的學科分類體系主要是以“學科”為分類標準,以自然界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西方學術在分類上的這種差異,是建立在中西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的基礎之上的。本文主要研究在西學東漸思想大潮的沖擊下,西方學科分類傳入中國后,中國傳統(tǒng)的學術分科體系向近代學科分類體系轉(zhuǎn)型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新的西方式的學科范式的建立。通過分析中國學科分類體系的這種巨大轉(zhuǎn)型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學科分類引入中國后,其在本質(zhì)上對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沖擊和影響。本文以張之洞引用西方學科分科后所制定的“八科分學”的大學分科為例,從分析其內(nèi)容及特點來揭示“八科分學”的實質(zhì),并充分地體現(xiàn)了滲透在“八科分學”之中的“中體西用”的學術分科思想和文化觀!鞍丝品謱W”是中國學科分類體系轉(zhuǎn)型過程的中間過渡環(huán)節(jié),促進了西方式的學科范式在中國的確立;也是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向西方思維轉(zhuǎn)變的過渡環(huán)節(jié),促...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選題依據(jù)
2. 當前研究現(xiàn)狀
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內(nèi)容
1 西方學科分類引入中國的背景
1.1 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分類觀念和學術分科體系
1.2 中國古代傳統(tǒng)學科分類與西方學科分類的對比
1.2.1 現(xiàn)象上內(nèi)容及特點的差異對比
1.2.2 本質(zhì)上思維方式的差異對比
1.3 西方分科觀念的傳入及中國近代學科分類體系的建立
2 張之洞的"八科分學"對西方學科分類的引入及其實質(zhì)
2.1 張之洞其人
2.1.1 生平及著作
2.1.2 教育實踐活動
2.1.3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基本思想
2.2 張之洞引入西方學科分類的背景
2.3 "八科分學"大學分科的內(nèi)容及實質(zhì)
2.3.1 從內(nèi)容上分析"八科分學"對西方學科分類的引入情況
2.3.2 從特點上分析"八科分學"的實質(zhì)
3 對西方學科分類引入中國的哲學反思
3.1 西方學科分類引入后對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影響
3.2 對"八科分學"的哲學思考
3.3 引用西方學科分類等西方文化的反思和啟示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體西用:功利主義與中國近代道器觀[J]. 徐慶利.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2)
[2]張之洞教育思想特色初探[J]. 李尾咕. 職業(yè)教育研究. 2006(01)
[3]清末新政時期張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實踐[J]. 裴庚辛. 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2)
[4]張之洞與中國教育近代化[J]. 翟慕華.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2004(06)
[5]從《勸學篇》看張之洞的中西文化觀[J]. 徐玲,崔新明.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4(04)
[6]從“經(jīng)世致用”到“中體西用”——張之洞對傳統(tǒng)儒學的調(diào)適和錮蔽[J]. 張昭軍. 孔子研究. 2004(04)
[7]晚清調(diào)和中西文化的“中體西用”觀[J]. 郝錦花.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1)
[8]“道”與“邏各斯”:中西哲學對話的可能性[J]. 張廷國. 中國社會科學. 2004(01)
[9]張之洞對近代中國教育實踐的創(chuàng)新——在辦學宗旨和教學內(nèi)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J]. 梁云.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5)
[10]淺議張之洞對中國學制的創(chuàng)新[J]. 梁云. 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本文編號:3601254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選題依據(jù)
2. 當前研究現(xiàn)狀
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內(nèi)容
1 西方學科分類引入中國的背景
1.1 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分類觀念和學術分科體系
1.2 中國古代傳統(tǒng)學科分類與西方學科分類的對比
1.2.1 現(xiàn)象上內(nèi)容及特點的差異對比
1.2.2 本質(zhì)上思維方式的差異對比
1.3 西方分科觀念的傳入及中國近代學科分類體系的建立
2 張之洞的"八科分學"對西方學科分類的引入及其實質(zhì)
2.1 張之洞其人
2.1.1 生平及著作
2.1.2 教育實踐活動
2.1.3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基本思想
2.2 張之洞引入西方學科分類的背景
2.3 "八科分學"大學分科的內(nèi)容及實質(zhì)
2.3.1 從內(nèi)容上分析"八科分學"對西方學科分類的引入情況
2.3.2 從特點上分析"八科分學"的實質(zhì)
3 對西方學科分類引入中國的哲學反思
3.1 西方學科分類引入后對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影響
3.2 對"八科分學"的哲學思考
3.3 引用西方學科分類等西方文化的反思和啟示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體西用:功利主義與中國近代道器觀[J]. 徐慶利.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2)
[2]張之洞教育思想特色初探[J]. 李尾咕. 職業(yè)教育研究. 2006(01)
[3]清末新政時期張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實踐[J]. 裴庚辛. 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2)
[4]張之洞與中國教育近代化[J]. 翟慕華.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2004(06)
[5]從《勸學篇》看張之洞的中西文化觀[J]. 徐玲,崔新明.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4(04)
[6]從“經(jīng)世致用”到“中體西用”——張之洞對傳統(tǒng)儒學的調(diào)適和錮蔽[J]. 張昭軍. 孔子研究. 2004(04)
[7]晚清調(diào)和中西文化的“中體西用”觀[J]. 郝錦花.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1)
[8]“道”與“邏各斯”:中西哲學對話的可能性[J]. 張廷國. 中國社會科學. 2004(01)
[9]張之洞對近代中國教育實踐的創(chuàng)新——在辦學宗旨和教學內(nèi)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J]. 梁云.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5)
[10]淺議張之洞對中國學制的創(chuàng)新[J]. 梁云. 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本文編號:36012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36012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