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發(fā)上皮瘤的皮膚影像學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14:33
目的 比較毛發(fā)上皮瘤的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RCM)和皮膚鏡特征與組織病理學特征。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漢市第一醫(yī)院皮膚科門診收集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的毛發(fā)上皮瘤患者23例,采集RCM、皮膚鏡圖像,對比其與組織病理學特征的一致性。結果 23例中,男5例,女18例,年齡(39.5 ± 22.1)歲。組織病理特征:腫瘤界限清楚,周圍有豐富的纖維基質;腫瘤團塊為多數基底樣細胞集合或相互交織的基底樣細胞索,周邊細胞呈柵欄樣排列;腫瘤細胞不同程度地向毛乳頭分化;可見不等數量的角囊腫。RCM特征:23例患者中8例可見真表皮交界處芽蕾樣下延的條索狀細胞,有柵欄樣排列趨勢;18例可見真皮層散在分布結節(jié)狀似有分葉的瘤團,與周圍組織無收縮間隙,呈擴大的低回聲結構;16例瘤團周圍有中高折光的無定形基質包繞;16例患者可見特征性的疑似原始分化毛乳頭結構;20例可見清晰的角囊腫。皮膚鏡特征:20例可清晰觀察到珍珠白色、均質狀結構,10例線狀毛細血管擴張。結論 毛發(fā)上皮瘤的RCM特征與組織病理具有較高一致性,可作為輔助診斷及鑒別診斷的有效方法。
【文章來源】: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0,53(02)
【文章頁數】: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幼年黃色肉芽腫20例[J]. 管志偉,李欽峰,胡曉麗,宮澤琨,廉佳,王瑩,陳立新.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8(03)
[2]扁平疣皮膚鏡和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圖像特征分析[J]. 戴輝,姜紅巖,許愛娥.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7 (07)
[3]皮膚影像學的臨床應用[J]. 鄒先彪,劉華緒,盧漫,溫海.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7 (07)
[4]多發(fā)性家族性毛發(fā)上皮瘤1家系CYLD基因突變的檢測[J]. 汪丹,何永萍,汪盛.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7(01)
[5]傳染性軟疣的共聚焦顯微鏡影像特征[J]. 孫兆偉,徐麗敏.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0 (04)
[6]54例結節(jié)性硬化癥皮損的特點及其發(fā)生年齡分析[J]. 趙麗,葉靜,李存江,孫燕妮,佟長順.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8 (06)
[7]毛發(fā)上皮瘤23例臨床病理分析[J]. 杜旭峰,史維平.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05(03)
本文編號:3574720
【文章來源】: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0,53(02)
【文章頁數】: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幼年黃色肉芽腫20例[J]. 管志偉,李欽峰,胡曉麗,宮澤琨,廉佳,王瑩,陳立新.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8(03)
[2]扁平疣皮膚鏡和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圖像特征分析[J]. 戴輝,姜紅巖,許愛娥.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7 (07)
[3]皮膚影像學的臨床應用[J]. 鄒先彪,劉華緒,盧漫,溫海.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7 (07)
[4]多發(fā)性家族性毛發(fā)上皮瘤1家系CYLD基因突變的檢測[J]. 汪丹,何永萍,汪盛.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7(01)
[5]傳染性軟疣的共聚焦顯微鏡影像特征[J]. 孫兆偉,徐麗敏.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0 (04)
[6]54例結節(jié)性硬化癥皮損的特點及其發(fā)生年齡分析[J]. 趙麗,葉靜,李存江,孫燕妮,佟長順.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8 (06)
[7]毛發(fā)上皮瘤23例臨床病理分析[J]. 杜旭峰,史維平.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05(03)
本文編號:35747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357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