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靶向策略在抗體放射性標記中的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1-07-09 21:49
與傳統(tǒng)放射性核素體外標記抗體靶向顯像不同,預靶向策略利用特定親和偶聯(lián)系統(tǒng),將腫瘤特異性抗體與放射性核素分別修飾,先后注射入體內(nèi),利用親和偶聯(lián)系統(tǒng)間的高度特異性及親和性在體內(nèi)將放射性核素定位于抗體所在靶點,實現(xiàn)放射性標記,達到顯像的目的。該法可減少放射性核素的血液循環(huán)時間,從而減少正常組織的放射性分布,促進短半衰期核素的應用。該文就目前最主要的4種預靶向策略:生物素-鏈霉親和素(SA)系統(tǒng)、雙特異性抗體(BsAb)系統(tǒng)、互補寡核苷酸序列和生物正交點擊化學反應體系進行綜述。
【文章來源】: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 2020,(02)
【文章頁數(shù)】: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乙酰肝素酶生物素-鏈親和素系統(tǒng)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應用[J]. 朱寶,謝國強,肖華龍,黃飚,邵科晶,許亞豐,張藝. 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 2014 (04)
本文編號:3274562
【文章來源】: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 2020,(02)
【文章頁數(shù)】: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乙酰肝素酶生物素-鏈親和素系統(tǒng)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應用[J]. 朱寶,謝國強,肖華龍,黃飚,邵科晶,許亞豐,張藝. 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 2014 (04)
本文編號:32745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327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