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技術風險的產生及其規(guī)避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N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宗生;;風險社會理論范式的批判性闡釋[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02期
2 馮虎成;;透視“挺轉”與“反轉”之爭——基于貝克風險社會理論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2期
3 劉秦民;;貝克風險社會理論及其現實啟示[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03期
4 劉秦民;;發(fā)展與風險:風險社會理論與中國和諧社會的構建[J];社科縱橫;2015年08期
5 謝友倩;;西方風險社會理論中的馬克思[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孟慧麗;;風險社會理論:中國式的接駁與續(xù)寫——以新聞傳播學為例[J];新聞記者;2010年08期
7 李懷濤;陳治國;;貝克風險社會理論評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11期
8 王然;;“風險社會理論”對知情同意制度完善的若干啟示[J];中國衛(wèi)生法制;2009年05期
9 賈英健;;反思風險社會理論:風險社會研究的人學轉向[J];實事求是;2008年06期
10 張恩明;;風險社會理論相關研究文獻概述[J];探求;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倩;;以復雜性思維應對風險社會[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楊雄;;風險社會理論的意義及對當前中國社會公共安全問題的政策思考[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3 王衛(wèi)城;;城市中的風險—基于風險社會理論的探討[A];2012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2年
4 景鑫;;風險社會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A];“決策論壇——公共管理決策案例與鏡鑒研討會”文集[C];2015年
5 夏少敏;;風險社會的環(huán)境法[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6 林婷;;從貝克風險社會理論看階級結構變遷[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欒卉;;我國社會福利的發(fā)展取向:重返福利國家?——基于風險社會理論的分析[A];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廖建凱;喬剛;;論政府、企業(yè)與公眾應對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的責任——以風險社會理論為視角[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9 梁華;;后現代主義文化視角——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理論綜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王磊;;關于天津港;繁ㄊ录膸c思考——基于風險社會的理論視角[A];“決策論壇——區(qū)域發(fā)展與公共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國東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貝克風險社會理論的四個關鍵詞[N];文匯報;2015年
2 郗衛(wèi)東;我們生活在一個風險社會[N];社會科學報;2002年
3 龔維斌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任;“安全社會學”芻議[N];北京日報;2016年
4 王處輝 董向慧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風險社會催生現代迷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曹蘇紅;以社會實踐為基礎尋求理論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肖瑛 教授;風險社會與當代中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楊雪冬;“有組織地不負責任”與復合治理[N];學習時報;2004年
8 陶鵬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什么是災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培林;努力回答社會發(fā)展中提出的新問題[N];人民日報;2003年
10 媒體人 柳五;“風險社會”與社會救助體制建構[N];東莞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瑞昌;風險 知識與公共決策[D];復旦大學;2005年
2 劉巖;發(fā)展與風險[D];吉林大學;2006年
3 崔德華;西方風險社會理論及其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D];山東大學;2008年
4 夏和國;吉登斯風險社會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5 毛明芳;現代技術風險的生成與規(guī)避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6 姜子敬;轉型期中國風險社會的政府治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7 趙亞輝;風險社會視角下的中國科技傳播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8 袁初明;發(fā)展風險的哲學審視[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9 李香民;風險社會與我國法律觀念的變革[D];吉林大學;2012年
10 錢亞梅;風險社會的責任擔當問題[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振飛;現代技術風險的產生及其規(guī)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年
2 劉秀梅;中國視角下對風險社會理論的反思與展望[D];華東政法大學;2018年
3 劉洪佐;貝克風險社會理論的再詮釋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東北財經大學;2017年
4 李明杰;風險社會理論下環(huán)境問題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7年
5 許峻銘;吉登斯風險社會理論的哲學審度[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6 段漉希;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風險社會理論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7 閆少潔;烏爾里希·貝克風險社會理論及其現實意義[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夏少輝;挑戰(zhàn)與應答:西方風險社會理論的歷史唯物主義批判[D];蘇州大學;2010年
9 林丹;烏爾里!へ惪孙L險社會理論探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10 常雅楠;烏爾里!へ惪说娘L險社會理論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6070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260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