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上栽培對鹽堿地食葉草根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7-27 17:16
合理利用無法耕種而荒棄鹽堿地對于解決我國耕地緊缺具有重要意義,食葉草是一種耐鹽堿草本作物,研究食葉草生長發(fā)育可為鹽堿地的開發(fā)利用提供新的改良措施。通過田間試驗,設置壟上和平作兩種栽培模式,利用微管法動態(tài)監(jiān)測食葉草根系生長動態(tài)變化,研究壟上種植模式對鹽堿地食葉草生物量、根長、根體積、平均根直徑、根尖數(shù)和葉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①壟作和平作根系生長均呈現(xiàn)近似對數(shù)特征。②一年生食葉草壟上種植模式根長為2 217. 9 cm,較平作增加10. 47%;平均根直徑為2. 41 mm,較平作增加5. 63%;根體積為101. 18cm~3,較平作增加34. 69%;食葉草產量為0. 803 kg·m-2,較平作增加20%。③與平作種植模式相比,壟上栽培能夠促進食葉草地下根系發(fā)育和葉片生長,提高食葉草產量。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微根管埋設
1.4 測定方法
1.4.1 根系監(jiān)測與處理
1.4.2 葉片數(shù)、葉面積及產量的測定
1.5 統(tǒng)計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對食葉草葉片形態(tài)的影響
2.2 不同栽培方式食葉草根長變化特征
2.3 不同栽培方式食葉草平均根直徑變化特征
2.4 不同栽培方式食葉草根尖數(shù)變化特征
2.5 不同栽培方式食葉草根體積變化特征
2.6 不同生育時期栽培方式對食葉草葉面積和產量變化特征
3 討論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北玉米根系生物量模型的構建[J]. 呂國紅,謝艷兵,溫日紅,王笑影,賈慶宇.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中英文). 2019(04)
[2]油茶細根時空分布動態(tài)對施鉀水平的響應[J]. 劉俊萍,喻蘇琴,游璐,連魯楠,王翰琨,曾進,程離,秦健,劉小平,胡冬南.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19(01)
[3]水分脅迫對甘蔗根系及地上部生長的影響[J]. 趙麗萍,劉家勇,趙培方,陸鑫,覃偉,昝逢剛,趙勇,楊昆,趙俊,姚麗,夏紅明,吳轉娣,吳才文.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1)
[4]不同有機物料對原生鹽堿地土壤腐殖質結合形態(tài)及組成的影響[J]. 陳曉東,吳景貴,范圍,朱文悅,李曉航.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1)
[5]施氮對鹽堿土入滲及水鹽運移的影響[J]. 秦顯艷,王春霞,何新林.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1)
[6]不同抗旱性冬小麥根系時空分布與產量的關系[J]. 方燕,閔東紅,高欣,王中華,王軍,劉萍,劉霞. 生態(tài)學報. 2019(08)
[7]Asymmetric Ridge–Furrow and Film Cover Improves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Light Utilization in Rain-Fed Maize[J]. Wanlin DONG,Hang YU,Lizhen ZHANG,Ruonan WANG,Qi WANG,Qingwu XUE,Zhihua PAN,Zhigang SUN,Xuebiao PAN.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8(05)
[8]全覆膜壟作種植對旱作馬鈴薯生長和土壤特性的影響[J]. 孫夢媛,劉景輝,趙寶平,楊彥明,高宇.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5)
[9]田塊尺度順坡壟作改等高壟作提高黑土有機質含量[J]. 翟星雨,張興義,李浩,鄂麗麗,陳帥,甄懷才,谷思玉.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8(19)
[10]黃土高原旱塬區(qū)不同覆蓋模式下冬小麥耗水特征及根系生長規(guī)律研究[J]. 潘小蓮,李秀,趙英,張建國,張阿鳳,馮浩. 麥類作物學報. 2018(06)
碩士論文
[1]不同覆蓋栽培模式對土壤水熱動態(tài)變化和小麥根系的影響[D]. 翟夏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65857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微根管埋設
1.4 測定方法
1.4.1 根系監(jiān)測與處理
1.4.2 葉片數(shù)、葉面積及產量的測定
1.5 統(tǒng)計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對食葉草葉片形態(tài)的影響
2.2 不同栽培方式食葉草根長變化特征
2.3 不同栽培方式食葉草平均根直徑變化特征
2.4 不同栽培方式食葉草根尖數(shù)變化特征
2.5 不同栽培方式食葉草根體積變化特征
2.6 不同生育時期栽培方式對食葉草葉面積和產量變化特征
3 討論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北玉米根系生物量模型的構建[J]. 呂國紅,謝艷兵,溫日紅,王笑影,賈慶宇.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中英文). 2019(04)
[2]油茶細根時空分布動態(tài)對施鉀水平的響應[J]. 劉俊萍,喻蘇琴,游璐,連魯楠,王翰琨,曾進,程離,秦健,劉小平,胡冬南.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19(01)
[3]水分脅迫對甘蔗根系及地上部生長的影響[J]. 趙麗萍,劉家勇,趙培方,陸鑫,覃偉,昝逢剛,趙勇,楊昆,趙俊,姚麗,夏紅明,吳轉娣,吳才文.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1)
[4]不同有機物料對原生鹽堿地土壤腐殖質結合形態(tài)及組成的影響[J]. 陳曉東,吳景貴,范圍,朱文悅,李曉航.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1)
[5]施氮對鹽堿土入滲及水鹽運移的影響[J]. 秦顯艷,王春霞,何新林.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1)
[6]不同抗旱性冬小麥根系時空分布與產量的關系[J]. 方燕,閔東紅,高欣,王中華,王軍,劉萍,劉霞. 生態(tài)學報. 2019(08)
[7]Asymmetric Ridge–Furrow and Film Cover Improves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Light Utilization in Rain-Fed Maize[J]. Wanlin DONG,Hang YU,Lizhen ZHANG,Ruonan WANG,Qi WANG,Qingwu XUE,Zhihua PAN,Zhigang SUN,Xuebiao PAN.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8(05)
[8]全覆膜壟作種植對旱作馬鈴薯生長和土壤特性的影響[J]. 孫夢媛,劉景輝,趙寶平,楊彥明,高宇.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5)
[9]田塊尺度順坡壟作改等高壟作提高黑土有機質含量[J]. 翟星雨,張興義,李浩,鄂麗麗,陳帥,甄懷才,谷思玉.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8(19)
[10]黃土高原旱塬區(qū)不同覆蓋模式下冬小麥耗水特征及根系生長規(guī)律研究[J]. 潘小蓮,李秀,趙英,張建國,張阿鳳,馮浩. 麥類作物學報. 2018(06)
碩士論文
[1]不同覆蓋栽培模式對土壤水熱動態(tài)變化和小麥根系的影響[D]. 翟夏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658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6658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