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條引入對沙化草地土壤顆粒組分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5-08 12:21
在干旱地區(qū)通過人工灌木的引入治理沙化草地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生態(tài)治理措施。人工灌木可以通過其防風固沙作用,穩(wěn)定地表環(huán)境,從而促進沙化草地的修復。檸條是荒漠草原常見的一種治沙用灌木,其引入多年后對沙化草地土壤修復的效果到底如何,依然缺乏區(qū)域性的總結分析。采用經典統(tǒng)計學與地統(tǒng)計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寧夏中部人工檸條林地和沙化草地的土壤顆粒含量以及灌叢和斑塊尺度土壤黏粒的相對富集能力分析,探討了檸條引入對沙化草地土壤顆粒組分的影響,以期為同類地區(qū)沙化土地的恢復提供決策參考。初步研究結果表明,人工檸條林和沙化草地間土壤顆粒含量差異均不顯著。在灌叢尺度上,陰坡土壤黏粒的富集能力相對較強,平均富集率為0.11,最大值達到1.09,整體以正效應為主,尤其以研究區(qū)北部的陰坡最為顯著,南部土壤黏粒的富集能力顯著減弱;陽坡土壤黏粒的富集能力整體以負效應為主,平均富集率為-0.08;在斑塊尺度上,土壤黏粒的富集能力整體顯著低于灌叢尺度,陰坡仍以正效應為主,但富集率顯著降低;陽坡仍以負效應為主,但負效應程度顯著增強,平均富集率為-0.17。綜上,檸條引入作為荒漠草原沙化草地治理的一個重要工程措施,其效果與土壤沙化...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沙化草地土壤砂粒含量與黏粒富集率回歸分析
斑塊尺度土壤黏粒富集率空間分布圖(圖6)表明陰坡土壤黏粒富集分布整體呈現出三個分區(qū)的格局,負效應集中分布在東西向的中部地區(qū),貫穿南北,東西兩側以正效應為主;陽坡灌叢內土壤黏粒富集分布整體以負效應為主,僅局部地區(qū)呈現出正效應。2.4.3 土壤黏粒富集率與砂粒含量的關系
陰坡沙化草地土壤砂粒含量與斑塊尺度土壤黏粒富集能力的空間分布存在一定對應關系,土壤砂粒含量越高,土壤黏粒富集能力越弱;陽坡沙化草地土壤砂粒含量與斑塊尺度土壤黏粒富集能力的空間分布無明顯對應關系,陽坡灌叢內土壤黏粒富集顯示出負效應,富集土壤黏粒較少。整體來看,斑塊尺度陰、陽坡土壤黏粒富集能力明顯弱于灌叢尺度,且陽坡土壤黏粒富集能力以負效應為主。斑塊尺度上陰、陽坡均隨沙化草地土壤砂粒含量的增加,土壤黏粒富集率減少(圖7)。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ation types on soil properties afte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n alpine sandy lan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J]. LI Qingxue,JIA Zhiqing,LIU Tao,FENG Lili,HE Lingxianzi.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7(02)
[2]植被恢復程度與沙地土壤性質——以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為例[J]. 李嘗君,曾凡江,郭京衡,熱甫開提,劉波. 干旱區(qū)研究. 2015(06)
[3]基于GIS的人居環(huán)境生態(tài)適宜性評價——以寧夏中部干旱帶為例[J]. 程淑杰,朱志玲,白林波. 干旱區(qū)研究. 2015(01)
[4]小葉錦雞兒灌叢化對退化沙質草地土壤孔隙特征的影響[J]. 李宗超,胡霞. 土壤學報. 2015(01)
[5]綠洲化過程中阿拉爾墾區(qū)土壤粒徑分形變化特征[J]. 杜海燕,周智彬,劉鳳山,閆冰. 干旱區(qū)研究. 2013(04)
[6]寧夏中部干旱帶土地沙漠化評價[J]. 王梅梅,朱志玲,吳詠梅. 中國沙漠. 2013(02)
[7]干旱區(qū)三種荒漠植被“肥島”土壤顆粒變異特征研究[J]. 劉耘華,盛建東,武紅旗,高軍,張瑾,張莉燕. 土壤. 2011(06)
[8]水蝕風蝕交錯帶植被恢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J]. 李裕元,邵明安,陳洪松,霍竹,鄭紀勇. 生態(tài)學報. 2010(16)
[9]寧夏黃土丘陵區(qū)植被恢復對土壤養(yǎng)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響[J]. 成毅,安韶山,李國輝,李第紅.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0(02)
[10]退化沙質草地恢復過程土壤顆粒組成變化對土壤-植被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影響[J]. 張繼義,趙哈林.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09(04)
本文編號:3651657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沙化草地土壤砂粒含量與黏粒富集率回歸分析
斑塊尺度土壤黏粒富集率空間分布圖(圖6)表明陰坡土壤黏粒富集分布整體呈現出三個分區(qū)的格局,負效應集中分布在東西向的中部地區(qū),貫穿南北,東西兩側以正效應為主;陽坡灌叢內土壤黏粒富集分布整體以負效應為主,僅局部地區(qū)呈現出正效應。2.4.3 土壤黏粒富集率與砂粒含量的關系
陰坡沙化草地土壤砂粒含量與斑塊尺度土壤黏粒富集能力的空間分布存在一定對應關系,土壤砂粒含量越高,土壤黏粒富集能力越弱;陽坡沙化草地土壤砂粒含量與斑塊尺度土壤黏粒富集能力的空間分布無明顯對應關系,陽坡灌叢內土壤黏粒富集顯示出負效應,富集土壤黏粒較少。整體來看,斑塊尺度陰、陽坡土壤黏粒富集能力明顯弱于灌叢尺度,且陽坡土壤黏粒富集能力以負效應為主。斑塊尺度上陰、陽坡均隨沙化草地土壤砂粒含量的增加,土壤黏粒富集率減少(圖7)。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ation types on soil properties afte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n alpine sandy lan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J]. LI Qingxue,JIA Zhiqing,LIU Tao,FENG Lili,HE Lingxianzi.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7(02)
[2]植被恢復程度與沙地土壤性質——以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為例[J]. 李嘗君,曾凡江,郭京衡,熱甫開提,劉波. 干旱區(qū)研究. 2015(06)
[3]基于GIS的人居環(huán)境生態(tài)適宜性評價——以寧夏中部干旱帶為例[J]. 程淑杰,朱志玲,白林波. 干旱區(qū)研究. 2015(01)
[4]小葉錦雞兒灌叢化對退化沙質草地土壤孔隙特征的影響[J]. 李宗超,胡霞. 土壤學報. 2015(01)
[5]綠洲化過程中阿拉爾墾區(qū)土壤粒徑分形變化特征[J]. 杜海燕,周智彬,劉鳳山,閆冰. 干旱區(qū)研究. 2013(04)
[6]寧夏中部干旱帶土地沙漠化評價[J]. 王梅梅,朱志玲,吳詠梅. 中國沙漠. 2013(02)
[7]干旱區(qū)三種荒漠植被“肥島”土壤顆粒變異特征研究[J]. 劉耘華,盛建東,武紅旗,高軍,張瑾,張莉燕. 土壤. 2011(06)
[8]水蝕風蝕交錯帶植被恢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J]. 李裕元,邵明安,陳洪松,霍竹,鄭紀勇. 生態(tài)學報. 2010(16)
[9]寧夏黃土丘陵區(qū)植被恢復對土壤養(yǎng)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響[J]. 成毅,安韶山,李國輝,李第紅.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0(02)
[10]退化沙質草地恢復過程土壤顆粒組成變化對土壤-植被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影響[J]. 張繼義,趙哈林.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09(04)
本文編號:36516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6516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