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靖邊龍洲波浪式丹霞地貌成因機理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1-12-23 09:04
近期,通過對陜西靖邊龍洲地區(qū)的丹霞地貌進行詳細調查,查明了該地區(qū)丹霞地貌類型為丹霞正-負地貌的過渡類型——波浪式丹霞地貌。為了科學評價其價值和意義,本文主要從成景地層巖石特征、地質構造特征以及外動力因素等方面來初步探討龍洲波浪式丹霞地貌的成因機理。研究表明:首先,研究區(qū)洛河組砂巖平行層理、大型風成交錯層理對波浪式丹霞景觀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成景地層洛河組紫紅色砂巖,為一套風成沙漠相沉積,巖石膠結程度較差,硬度低易碎,是波浪式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質基礎;晚白堊世以來,鄂爾多斯盆地掀斜,區(qū)內地殼普遍隆起,表現(xiàn)為靖邊龍洲地區(qū)發(fā)育多級古夷平面和河流階地,對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形成起基礎性控制作用;該區(qū)洛河組砂巖中發(fā)育多組節(jié)理、裂隙構造,將洛河組砂巖切割成塊狀,其對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形成和改造起著關鍵性控制作用;外動力因素上,靖邊為半干旱內陸性季風氣候,受西北風改造作用非常明顯,是波浪式丹霞微地貌形成的主導外動力因素,此外,夏秋季的暴雨強烈沖刷侵蝕地表巖層,春秋季的寒潮霜凍,巖石發(fā)生凍融和崩落,對龍洲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形成也有重要改造作用;靖邊龍洲波浪式丹霞地貌除了受到地質構造和流水侵蝕的約束外,風力...
【文章來源】:地球學報. 2020,41(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地貌圖
從整體看,靖邊龍洲丹霞地貌造景巖層巖石膠結程度較差,硬度低易碎,抗風化能力較弱,易受到風力、流水作用的侵蝕改造,是波浪式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質基礎(鮑鋒和董治寶,2015)。3.3 地質構造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國西部紅層地貌發(fā)育及與中國東南部丹霞地貌的對比[J]. 潘志新,任舫,彭華. 地理研究. 2018(12)
[2]陜北延安丹霞地貌類型特征及演化模式分析[J]. 吳昊,李益朝,王秦偉,陳艷,姚珊,彭小華,李興文,祝捷. 礦產勘查. 2018(09)
[3]美國Zion國家公園紅層地貌發(fā)育研究[J]. 潘志新,彭華,任舫,John ENCARNACION. 地球學報. 2016(01)
[4]柴達木盆地沙漠地表沉積物礦物構成特征[J]. 鮑鋒,董治寶.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1)
[5]國內外紅層與丹霞地貌研究述評[J]. 彭華,潘志新,閆羅彬,Scott SIMONSON. 地理學報. 2013(09)
[6]陜西耀州照金國家地質公園旅游資源及綜合評價[J]. 楊望暾,張陽,郭威,查方勇,孫婷. 特區(qū)經濟. 2012(11)
[7]江西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白堊系辮狀河相沉積及其丹霞地貌發(fā)育特征[J]. 朱志軍,黃寶華,郭福生,鄭海峰,姜勇彪. 地球學報. 2012(03)
[8]浙江方巖丹霞地貌發(fā)育的年代、成因與特色研究[J]. 朱誠,彭華,歐陽杰,張廣勝,李蘭,俞錦標,朱光耀,李中軒,鐘宜順,朱青,呂文,胡永起,周日良,鄭朝貴,呂振榮,胡昶,武弘麟. 地理科學. 2009(02)
博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丹霞地貌形成機制研究[D]. 楊望暾.長安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548196
【文章來源】:地球學報. 2020,41(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地貌圖
從整體看,靖邊龍洲丹霞地貌造景巖層巖石膠結程度較差,硬度低易碎,抗風化能力較弱,易受到風力、流水作用的侵蝕改造,是波浪式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質基礎(鮑鋒和董治寶,2015)。3.3 地質構造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國西部紅層地貌發(fā)育及與中國東南部丹霞地貌的對比[J]. 潘志新,任舫,彭華. 地理研究. 2018(12)
[2]陜北延安丹霞地貌類型特征及演化模式分析[J]. 吳昊,李益朝,王秦偉,陳艷,姚珊,彭小華,李興文,祝捷. 礦產勘查. 2018(09)
[3]美國Zion國家公園紅層地貌發(fā)育研究[J]. 潘志新,彭華,任舫,John ENCARNACION. 地球學報. 2016(01)
[4]柴達木盆地沙漠地表沉積物礦物構成特征[J]. 鮑鋒,董治寶.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1)
[5]國內外紅層與丹霞地貌研究述評[J]. 彭華,潘志新,閆羅彬,Scott SIMONSON. 地理學報. 2013(09)
[6]陜西耀州照金國家地質公園旅游資源及綜合評價[J]. 楊望暾,張陽,郭威,查方勇,孫婷. 特區(qū)經濟. 2012(11)
[7]江西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白堊系辮狀河相沉積及其丹霞地貌發(fā)育特征[J]. 朱志軍,黃寶華,郭福生,鄭海峰,姜勇彪. 地球學報. 2012(03)
[8]浙江方巖丹霞地貌發(fā)育的年代、成因與特色研究[J]. 朱誠,彭華,歐陽杰,張廣勝,李蘭,俞錦標,朱光耀,李中軒,鐘宜順,朱青,呂文,胡永起,周日良,鄭朝貴,呂振榮,胡昶,武弘麟. 地理科學. 2009(02)
博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丹霞地貌形成機制研究[D]. 楊望暾.長安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548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5481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