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南段及其前陸區(qū)晚第四紀(jì)構(gòu)造變形的河流地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0 03:26
<正>作為青藏高原的東邊界,巴顏喀拉塊體與四川盆地的接觸帶,龍門山自中新世以來發(fā)生了強烈隆升,形成了世界上最陡峻的地形梯度帶。從四川盆地西邊界到青藏高原僅50 km范圍內(nèi)高差達4.5 km,龍門山因此成為研究青藏高原物質(zhì)向東運動及青藏高原東緣隆升機制的重要場所。關(guān)于青藏高原東緣的變形機制主要有兩種端元模型:一種是以地殼縮短為主的大陸逃逸模式,認為青藏高原東緣的變形主要集中在重要的活動邊界斷裂上;另一種是下地殼流模
【文章來源】:國際地震動態(tài). 2018,(05)
【文章頁數(shù)】:3 頁
本文編號:3531818
【文章來源】:國際地震動態(tài). 2018,(05)
【文章頁數(shù)】:3 頁
本文編號:35318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5318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