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沙丘成因
發(fā)布時(shí)間:2021-11-04 02:04
加查-米林段位于雅魯藏布江河谷中游下段,分布沙丘89片。通過實(shí)地考察、遙感衛(wèi)星影像解譯、DEM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對加查-米林段沙丘成因進(jìn)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依據(jù)沙丘沙物質(zhì)來源可將加查-米林段沙丘劃分為河漫灘型沙丘、階地型沙丘和谷坡型沙丘。河漫灘型沙丘形成與雅魯藏布江水位關(guān)系密切。豐水期洪水淹沒河漫灘,泥沙沉積;枯水期水位降低,泥沙出露,經(jīng)風(fēng)的吹蝕、搬運(yùn)、堆積形成河漫灘型沙丘。階地型沙丘和谷坡型沙丘形成與表層覆蓋的黃土層(粉質(zhì)砂土)破壞有關(guān)。雅魯藏布江不斷下切,在階地及谷坡不同高度殘留古河流沖積沙,遭受風(fēng)蝕后風(fēng)蝕堆積物形成古沙丘。因環(huán)境演變,古沙丘表面沉積黃土,形成致密堅(jiān)硬的黃土層,不易被風(fēng)吹蝕,成為古沙丘的保護(hù)層。黃土層受風(fēng)蝕、水蝕及人類活動破壞,導(dǎo)致下伏古沙丘裸露,形成現(xiàn)代流動沙丘。
【文章來源】:中國沙漠.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加查-米林段階地、谷坡型沙丘形成機(jī)制示意圖
沙丘分布密度差異與地形、氣候及人類活動密切相關(guān)。本宗村-米林縣段河谷寬1 700~2 700 m,平均河漫灘寬249 m,居民點(diǎn)分布較多,人類活動強(qiáng)度大,因此該段沙丘分布數(shù)量最多,分布面積最大,分布密度也較大。加查-朗縣段河谷相對較寬,700~1 700 m,平均河漫灘寬118 m,居民點(diǎn)也比較多。朗縣-本宗村段為峽谷段,河谷寬度500~1 200 m,兩岸山體陡峭,無法提供沙丘形成的堆積床面,因而沙丘分布較少。米林縣-才巴村段相比較其他河段氣候條件好,降水較多,植被覆蓋良好。雖然河漫灘寬度較大,但因階地植被覆蓋良好,沙丘形成較少(圖1)。河漫灘型沙丘集中或零星地分布于心灘、河漫灘和低階地處,總體呈狹長的條帶狀不連續(xù)分布格局,順著風(fēng)向由河漫灘向河谷內(nèi)側(cè)延伸。在平坦開闊的河漫灘處,狹長的沙丘分布密集,條帶狀沙丘與植被帶相間分布。沙丘內(nèi)部多發(fā)育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鏈、平沙地、灌叢沙堆。河漫灘型沙丘具有分布面積大、分布海拔低、距雅江水位線近的特點(diǎn)。階地型沙丘是加查-米林段分布數(shù)量最多的沙丘,分布在河谷兩岸相對平坦的低階地和高階地。階地型沙丘分布最高海拔為3 648 m,分布最低海拔為2 939 m,沙丘距河面高度最大519 m,最小0 m。谷坡型沙丘分布數(shù)量少,類型單一,海拔高,沙丘呈片狀或斑塊狀零星分布在坡度大于20°的谷坡上,沙丘形態(tài)多呈橢圓形或多邊形。絕大部分谷坡型沙丘分布在雅江左岸,右岸僅分布兩個(gè)。谷坡型沙丘分布最高海拔3 458 m,最低海拔為2 955 m,沙丘距河面高度最大484 m,最小1 m。
表2 加查-米林段河漫灘型沙丘沙及其他沉積物粒度參數(shù)Table 2 Grain size parameters of floodplain type dune sands and other sediments in Gyaca-Mainling section 樣品編號 粗沙/% 中沙/% 細(xì)沙/% 極細(xì)沙/% 粗粉沙/% 平均粒徑/Φ 標(biāo)準(zhǔn)偏差/Φ Ya12 0.37 73.42 24.48 1.73 3.20 0.38 Ya13 0.41 58.22 37.82 3.54 3.38 0.50 Ya15 0.48 80.55 18.68 0.29 3.09 0.36 Ya33 0.08 0.05 41.22 53.93 4.72 3.55 0.44 Ya38 0.96 73.79 24.11 1.13 3.16 0.49 Ya39 0.04 25.07 71.26 3.63 3.61 0.40 Ya43 0.44 70.48 23.72 5.35 3.25 0.53 Ya44 0.19 52.32 42.88 4.61 3.45 0.47 Ya50 0.3 15.11 67.07 12.58 4.94 2.88 0.67 Ya56 0.14 0.07 42.34 55.06 2.38 3.51 0.41 Ya57 0.33 7.69 71.35 19.75 0.87 3.04 0.54 Ya58 3.11 70.95 23.71 2.21 3.16 0.54 沉積物為流動沙丘沙,未檢出細(xì)礫及極粗沙。3.3 階地型沙丘成因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窟野河流域河岸沙丘地貌格局及變化[J]. 王鈺,李小妹,馮起,劉宇晴. 中國沙漠. 2019(01)
[2]“源-匯”沉積體系主導(dǎo)下的現(xiàn)代風(fēng)成相發(fā)育模式探討:以青海湖東岸為例[J]. 陳驥,姜在興,張萬益,劉超,許文茂. 中國沙漠. 2018(05)
[3]庫布齊沙漠南緣風(fēng)水交互特征及其對拋物線形沙丘發(fā)育的影響[J]. 管超,哈斯額爾敦,周炎廣,祁興芬,李紅悅. 中國沙漠. 2018(05)
[4]雅魯藏布江中游12kaBP前后的黃土堆積及其氣候意義[J]. 吳海鋒,鹿化煜,張瀚之,弋雙文,楊文斌. 中國沙漠. 2016(03)
[5]雅魯藏布江米林寬谷段爬升沙丘粒度分異特征研究[J]. 周娜,張春來,劉永剛. 地理研究. 2012(01)
[6]雅魯藏布江米林寬谷段新月形沙丘粒度分異研究[J]. 周娜,張春來,劉永剛. 地理科學(xué). 2011(08)
[7]雅魯藏布江加查段河流地貌對構(gòu)造運(yùn)動和氣候的響應(yīng)[J]. 祝嵩,趙希濤,吳珍漢. 地球?qū)W報(bào). 2011(03)
[8]雅魯藏布江源區(qū)風(fēng)沙化土地演變趨勢[J]. 孫明,沈渭壽,李海東,張慧,孫俊. 自然資源學(xué)報(bào). 2010(07)
[9]西藏八一鎮(zhèn)—邛多江公路沙害成因與治理[J]. 鄒學(xué)勇,劉玉璋,張春來,董光榮,劉連友,高尚玉,史培軍,嚴(yán)平,哈斯. 自然災(zāi)害學(xué)報(bào). 2004(06)
[10]西藏"一江兩河"中部流域地區(qū)土地沙漠化變化的驅(qū)動因素分析[J]. 劉毅華,董玉祥. 中國沙漠. 2003(04)
本文編號:3474780
【文章來源】:中國沙漠.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加查-米林段階地、谷坡型沙丘形成機(jī)制示意圖
沙丘分布密度差異與地形、氣候及人類活動密切相關(guān)。本宗村-米林縣段河谷寬1 700~2 700 m,平均河漫灘寬249 m,居民點(diǎn)分布較多,人類活動強(qiáng)度大,因此該段沙丘分布數(shù)量最多,分布面積最大,分布密度也較大。加查-朗縣段河谷相對較寬,700~1 700 m,平均河漫灘寬118 m,居民點(diǎn)也比較多。朗縣-本宗村段為峽谷段,河谷寬度500~1 200 m,兩岸山體陡峭,無法提供沙丘形成的堆積床面,因而沙丘分布較少。米林縣-才巴村段相比較其他河段氣候條件好,降水較多,植被覆蓋良好。雖然河漫灘寬度較大,但因階地植被覆蓋良好,沙丘形成較少(圖1)。河漫灘型沙丘集中或零星地分布于心灘、河漫灘和低階地處,總體呈狹長的條帶狀不連續(xù)分布格局,順著風(fēng)向由河漫灘向河谷內(nèi)側(cè)延伸。在平坦開闊的河漫灘處,狹長的沙丘分布密集,條帶狀沙丘與植被帶相間分布。沙丘內(nèi)部多發(fā)育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鏈、平沙地、灌叢沙堆。河漫灘型沙丘具有分布面積大、分布海拔低、距雅江水位線近的特點(diǎn)。階地型沙丘是加查-米林段分布數(shù)量最多的沙丘,分布在河谷兩岸相對平坦的低階地和高階地。階地型沙丘分布最高海拔為3 648 m,分布最低海拔為2 939 m,沙丘距河面高度最大519 m,最小0 m。谷坡型沙丘分布數(shù)量少,類型單一,海拔高,沙丘呈片狀或斑塊狀零星分布在坡度大于20°的谷坡上,沙丘形態(tài)多呈橢圓形或多邊形。絕大部分谷坡型沙丘分布在雅江左岸,右岸僅分布兩個(gè)。谷坡型沙丘分布最高海拔3 458 m,最低海拔為2 955 m,沙丘距河面高度最大484 m,最小1 m。
表2 加查-米林段河漫灘型沙丘沙及其他沉積物粒度參數(shù)Table 2 Grain size parameters of floodplain type dune sands and other sediments in Gyaca-Mainling section 樣品編號 粗沙/% 中沙/% 細(xì)沙/% 極細(xì)沙/% 粗粉沙/% 平均粒徑/Φ 標(biāo)準(zhǔn)偏差/Φ Ya12 0.37 73.42 24.48 1.73 3.20 0.38 Ya13 0.41 58.22 37.82 3.54 3.38 0.50 Ya15 0.48 80.55 18.68 0.29 3.09 0.36 Ya33 0.08 0.05 41.22 53.93 4.72 3.55 0.44 Ya38 0.96 73.79 24.11 1.13 3.16 0.49 Ya39 0.04 25.07 71.26 3.63 3.61 0.40 Ya43 0.44 70.48 23.72 5.35 3.25 0.53 Ya44 0.19 52.32 42.88 4.61 3.45 0.47 Ya50 0.3 15.11 67.07 12.58 4.94 2.88 0.67 Ya56 0.14 0.07 42.34 55.06 2.38 3.51 0.41 Ya57 0.33 7.69 71.35 19.75 0.87 3.04 0.54 Ya58 3.11 70.95 23.71 2.21 3.16 0.54 沉積物為流動沙丘沙,未檢出細(xì)礫及極粗沙。3.3 階地型沙丘成因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窟野河流域河岸沙丘地貌格局及變化[J]. 王鈺,李小妹,馮起,劉宇晴. 中國沙漠. 2019(01)
[2]“源-匯”沉積體系主導(dǎo)下的現(xiàn)代風(fēng)成相發(fā)育模式探討:以青海湖東岸為例[J]. 陳驥,姜在興,張萬益,劉超,許文茂. 中國沙漠. 2018(05)
[3]庫布齊沙漠南緣風(fēng)水交互特征及其對拋物線形沙丘發(fā)育的影響[J]. 管超,哈斯額爾敦,周炎廣,祁興芬,李紅悅. 中國沙漠. 2018(05)
[4]雅魯藏布江中游12kaBP前后的黃土堆積及其氣候意義[J]. 吳海鋒,鹿化煜,張瀚之,弋雙文,楊文斌. 中國沙漠. 2016(03)
[5]雅魯藏布江米林寬谷段爬升沙丘粒度分異特征研究[J]. 周娜,張春來,劉永剛. 地理研究. 2012(01)
[6]雅魯藏布江米林寬谷段新月形沙丘粒度分異研究[J]. 周娜,張春來,劉永剛. 地理科學(xué). 2011(08)
[7]雅魯藏布江加查段河流地貌對構(gòu)造運(yùn)動和氣候的響應(yīng)[J]. 祝嵩,趙希濤,吳珍漢. 地球?qū)W報(bào). 2011(03)
[8]雅魯藏布江源區(qū)風(fēng)沙化土地演變趨勢[J]. 孫明,沈渭壽,李海東,張慧,孫俊. 自然資源學(xué)報(bào). 2010(07)
[9]西藏八一鎮(zhèn)—邛多江公路沙害成因與治理[J]. 鄒學(xué)勇,劉玉璋,張春來,董光榮,劉連友,高尚玉,史培軍,嚴(yán)平,哈斯. 自然災(zāi)害學(xué)報(bào). 2004(06)
[10]西藏"一江兩河"中部流域地區(qū)土地沙漠化變化的驅(qū)動因素分析[J]. 劉毅華,董玉祥. 中國沙漠. 2003(04)
本文編號:34747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4747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