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油松混交比對土壤質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9-24 10:59
為探討合理的刺槐混交比例,使其既發(fā)揮培肥地力作用,又不致過度排擠與之混交的樹種,以泰山景區(qū)10刺槐、7刺槐3油松、4刺槐6油松、10油松4種林分類型為研究對象,分析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酶活性及土壤養(yǎng)分含量,并應用綜合指數(shù)法(MDS-PCA)對土壤質量進行評估。結果表明:1)土壤養(yǎng)分含量、微生物數(shù)量與酶活性隨刺槐比例增加而增加。當刺槐混交比例超過40%時,土壤4種微生物數(shù)量、硝態(tài)氮、有效氮、速效磷含量及過氧化氫酶活性顯著高于油松純林,而土壤酸性磷酸酶與脲酶活性在刺槐比例達到70%時,顯著高于油松純林。2)篩選出土壤p H、硝態(tài)氮、酸性磷酸酶、真菌作為最小數(shù)據(jù)集(MDS),土壤質量指數(shù)(SQI)表現(xiàn)為:刺槐純林(0. 99)> 7刺槐3油松(0. 78)> 4刺槐6油松(0. 67)>油松純林(0. 10)。綜合分析表明,增加刺槐混交比例能顯著改善林地的土壤質量,考慮刺槐的入侵性和泰山景區(qū)風景林經(jīng)營,應調控刺槐的比例介于40%~70%之間,既能保持土壤肥力,又能維持生物多樣性。
【文章來源】: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9,17(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區(qū)概況
2 研究方法
2.1 調查與采樣
2.2 測試方法
2.3 數(shù)據(jù)處理
3 結果與分析
3.1 刺槐油松混交比例對土壤p H和養(yǎng)分的影響
3.2 刺槐油松混交比例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3.3 刺槐油松混交比例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3.4 土壤質量綜合評價
4 討論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黃土高原丘陵區(qū)不同植被恢復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以橋子溝流域為例[J]. 馬建業(yè),李占斌,馬波,王賀,張樂濤,李朝棟.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7(04)
[2]黃土丘陵區(qū)植被恢復對土壤可溶性氮組分的影響[J]. 趙路紅,李昌珍,康迪,任成杰,韓新輝,佟小剛,馮永忠. 生態(tài)學報. 2017(10)
[3]模擬氮沉降對溫帶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張藝,王春梅,許可,楊欣桐. 生態(tài)學報. 2017(06)
[4]油松人工林下真菌群落對凋落物分解的影響[J]. 楊晨,劉勇,陳曉,王巍偉.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6(07)
[5]N添加對油松幼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響[J]. 呂鳳蓮,薛萐,王國梁,景航. 生態(tài)學雜志. 2016(02)
[6]晉西黃土區(qū)水土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特征[J]. 田寧寧,張建軍,茹豪,李玉婷,丁楊,張艷婷.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5(06)
[7]半城子流域3種林地枯落物的持水能力[J]. 賈劍波,劉文娜,余新曉,荀志強.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5(06)
[8]間作大豆對甘蔗根際土壤細菌及固氮菌多樣性的影響[J]. 彭東海,楊建波,李健,邢永秀,覃劉東,楊麗濤,李楊瑞.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4(09)
[9]黃河三角洲鹽堿地刺槐混交林對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J]. 劉云,李傳榮,許景偉,邴貝貝,呂蒙蒙,程玲.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3(05)
[10]刺槐萌生林與實生林的生長比較[J]. 耿兵,王華田,王延平,薛保健,李文強.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3(02)
本文編號:3407634
【文章來源】: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9,17(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區(qū)概況
2 研究方法
2.1 調查與采樣
2.2 測試方法
2.3 數(shù)據(jù)處理
3 結果與分析
3.1 刺槐油松混交比例對土壤p H和養(yǎng)分的影響
3.2 刺槐油松混交比例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3.3 刺槐油松混交比例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3.4 土壤質量綜合評價
4 討論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黃土高原丘陵區(qū)不同植被恢復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以橋子溝流域為例[J]. 馬建業(yè),李占斌,馬波,王賀,張樂濤,李朝棟.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7(04)
[2]黃土丘陵區(qū)植被恢復對土壤可溶性氮組分的影響[J]. 趙路紅,李昌珍,康迪,任成杰,韓新輝,佟小剛,馮永忠. 生態(tài)學報. 2017(10)
[3]模擬氮沉降對溫帶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張藝,王春梅,許可,楊欣桐. 生態(tài)學報. 2017(06)
[4]油松人工林下真菌群落對凋落物分解的影響[J]. 楊晨,劉勇,陳曉,王巍偉.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6(07)
[5]N添加對油松幼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響[J]. 呂鳳蓮,薛萐,王國梁,景航. 生態(tài)學雜志. 2016(02)
[6]晉西黃土區(qū)水土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特征[J]. 田寧寧,張建軍,茹豪,李玉婷,丁楊,張艷婷.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5(06)
[7]半城子流域3種林地枯落物的持水能力[J]. 賈劍波,劉文娜,余新曉,荀志強.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5(06)
[8]間作大豆對甘蔗根際土壤細菌及固氮菌多樣性的影響[J]. 彭東海,楊建波,李健,邢永秀,覃劉東,楊麗濤,李楊瑞.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4(09)
[9]黃河三角洲鹽堿地刺槐混交林對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J]. 劉云,李傳榮,許景偉,邴貝貝,呂蒙蒙,程玲.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3(05)
[10]刺槐萌生林與實生林的生長比較[J]. 耿兵,王華田,王延平,薛保健,李文強.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3(02)
本文編號:34076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40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