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濕地景觀格局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7-12 14:41
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景觀,在涵養(yǎng)水源、調(diào)節(jié)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的影響,黑河中游濕地面積銳減,破碎化程度加重,生物多樣性較少,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因此,研究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濕地景觀的影響,對合理保護黑河流域有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維持生物多樣性和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遙感影像作為主要數(shù)據(jù)源,獲取1975-2016年黑河中游地區(qū)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分布圖,通過轉(zhuǎn)移矩陣、土地利用動態(tài)度來分析近40年的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動態(tài)過程,同時通過計算濕地景觀指數(shù)來分析黑河中游濕地格局變化過程,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過程對濕地面積的影響、土地利用強度變化對濕地景觀的影響、土地利用類型與濕地類型的關聯(lián)度分析三個方面闡述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濕地景觀的影響。主要有以下結(jié)論:(1)1975-2016年之間,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變化顯著,其中,耕地、城鄉(xiāng)居民工礦用地呈增加的趨勢,而林地、草地、濕地等呈減少的趨勢。研究區(qū)在不同的時間段內(nèi),土地利用動態(tài)度隨著時間的增加基本處于不斷增長的態(tài)勢,其中城鄉(xiāng)居民工...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在黑河流域的位置示意圖
圖 4-1 1975-2016 年黑河中游地區(qū)土地利用分布格局Fig.4-1 Land us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from 1975 to 2016從圖 4-1 可以看出,1975-2016 年之間,黑河中游地區(qū)土地利用/覆被變化較
圖 4-2 黑河中游 1975-2016 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所占比例.4-2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from 1975 to 2 1975 年至 2016 年,黑河中游土地利用面積變化顯著,草地、未利用占比重較大(見 4-2)。其中,未利用地達到 60%左右,耕地、草地0%左右,城鄉(xiāng)居民工礦用地、林地、灘地所占比例平均在 2%左右,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土地利用變化對太平池濕地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的影響[J]. 湯潔,李紅薇,李昭陽,王靜靜,張溶. 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2]南四湖濕地景觀空間格局動態(tài)演變[J]. 陳芝聰,謝小平,白毛偉.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6(10)
[3]黑河中游景觀格局變化特征及其與水文過程相互關系分析——以張掖地區(qū)為例[J]. 徐茂森,徐宗學,王子豐,趙剛.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3)
[4]基于GIS/RS的濱海濕地景觀空間格局多尺度分析[J]. 趙秀麗,侯英姿,張闖,王方雄.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02)
[5]近30年來白洋淀濕地景觀格局變化及其驅(qū)動機制[J]. 張敏,宮兆寧,趙文吉,阿多. 生態(tài)學報. 2016(15)
[6]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土地利用方式對大慶湖泊濕地水質(zhì)的影響[J]. 胡遠東,王春玲,魏韓冰,達良俊.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5(02)
[7]濕地景觀演變與土地利用強度變化的響應關系——以銀川平原為例[J]. 張榮群,喬月霞,劉歡. 測繪科學. 2015(10)
[8]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變化對生境的影響——以陜西省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為例[J]. 包玉斌,劉康,李婷,胡勝. 干旱區(qū)研究. 2015(03)
[9]基于地貌特征的貴州省土地利用時空變化分析[J]. 韓會慶,楊廣斌,張鳳太.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10]Assessment of wetl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y the type change tracker model[J]. RuiFeng ZHAO,ZuoLun XIE,LiHua ZHANG,Wen ZHU,Jie LI,Dan L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5(02)
碩士論文
[1]張掖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濕地資源評價與修復對策研究[D]. 董楠楠.蘭州大學 2016
[2]近27年來黑河干流中游濕地時空變化過程分析[D]. 陳云海.蘭州大學 2015
[3]灰色關聯(lián)度的研究與應用[D]. 周秀文.吉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80105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在黑河流域的位置示意圖
圖 4-1 1975-2016 年黑河中游地區(qū)土地利用分布格局Fig.4-1 Land us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from 1975 to 2016從圖 4-1 可以看出,1975-2016 年之間,黑河中游地區(qū)土地利用/覆被變化較
圖 4-2 黑河中游 1975-2016 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所占比例.4-2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from 1975 to 2 1975 年至 2016 年,黑河中游土地利用面積變化顯著,草地、未利用占比重較大(見 4-2)。其中,未利用地達到 60%左右,耕地、草地0%左右,城鄉(xiāng)居民工礦用地、林地、灘地所占比例平均在 2%左右,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土地利用變化對太平池濕地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的影響[J]. 湯潔,李紅薇,李昭陽,王靜靜,張溶. 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2]南四湖濕地景觀空間格局動態(tài)演變[J]. 陳芝聰,謝小平,白毛偉.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6(10)
[3]黑河中游景觀格局變化特征及其與水文過程相互關系分析——以張掖地區(qū)為例[J]. 徐茂森,徐宗學,王子豐,趙剛.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3)
[4]基于GIS/RS的濱海濕地景觀空間格局多尺度分析[J]. 趙秀麗,侯英姿,張闖,王方雄.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02)
[5]近30年來白洋淀濕地景觀格局變化及其驅(qū)動機制[J]. 張敏,宮兆寧,趙文吉,阿多. 生態(tài)學報. 2016(15)
[6]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土地利用方式對大慶湖泊濕地水質(zhì)的影響[J]. 胡遠東,王春玲,魏韓冰,達良俊.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5(02)
[7]濕地景觀演變與土地利用強度變化的響應關系——以銀川平原為例[J]. 張榮群,喬月霞,劉歡. 測繪科學. 2015(10)
[8]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變化對生境的影響——以陜西省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為例[J]. 包玉斌,劉康,李婷,胡勝. 干旱區(qū)研究. 2015(03)
[9]基于地貌特征的貴州省土地利用時空變化分析[J]. 韓會慶,楊廣斌,張鳳太.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10]Assessment of wetl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y the type change tracker model[J]. RuiFeng ZHAO,ZuoLun XIE,LiHua ZHANG,Wen ZHU,Jie LI,Dan L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5(02)
碩士論文
[1]張掖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濕地資源評價與修復對策研究[D]. 董楠楠.蘭州大學 2016
[2]近27年來黑河干流中游濕地時空變化過程分析[D]. 陳云海.蘭州大學 2015
[3]灰色關聯(lián)度的研究與應用[D]. 周秀文.吉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80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2801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