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融作用對退化紫花針茅草原有機碳含量及組分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7-11 17:36
為進一步揭示典型高寒地區(qū)紫花針茅草原退化進程中土壤有機碳含量及組分的變化規(guī)律,在具有典型特征的高寒草原設置了不同退化程度的研究樣地,進行了野外觀測、土壤樣品采集、室內凍融作用處理,測定了土壤有機碳含量,分析了不同凍結時間、不同凍融循環(huán)次數對退化草原土壤有機碳含量及組分的作用規(guī)律。結果表明:較長凍結時間處理下,土壤有機碳、輕組有機碳含量呈增加趨勢,重組有機碳含量呈減少趨勢,從未退化到重度退化,有機碳、輕組有機碳含量增幅范圍分別為1.34%~3.00%、7.75%~34.48%,重組有機碳含量減少幅度為1.83%~6.08%;隨著凍融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土壤有機碳、重組有機碳含量總體呈減少趨勢,輕組有機碳含量則呈增加趨勢,從未退化到重度退化,土壤有機碳、重組有機碳含量減少幅度分別為4.65%~35.68%、10.99%~55.17%,輕組有機碳含量的增幅范圍為12.41%~51.11%。說明不同凍結時間、不同凍融循環(huán)次數對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有機碳含量及組分的影響不同,凍融循環(huán)次數總體上較凍結時間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及組分的影響更明顯;草地退化程度不同,對凍結時間、凍融循環(huán)次數的響應不同,凍結時間...
【文章來源】: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19,(1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樣地概況
2 材料與方法
2.1 樣地設置
2.2 凍融試驗
2.3 項目測定
2.4 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凍結時間對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3.2 凍結時間對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2.1 對輕組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3.2.2 對重組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3.3 凍融循環(huán)次數對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3.4 凍融循環(huán)次數對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4.1 對輕組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結果見圖5。
3.4.2 對重組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4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退化高寒草原淺層土壤凍融作用特征分析[J]. 魏衛(wèi)東,劉育紅,馬輝,李積蘭.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8(09)
[2]青藏高原瑪曲冬季牧場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 楊書榮,張劍,陳淑珍,曹建軍. 冰川凍土. 2018(03)
[3]凍融作用對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 韓露,萬忠梅,孫赫陽. 土壤通報. 2018(03)
[4]青海南部高寒草地土壤凍融交替期水熱特征分析[J]. 韓炳宏,周秉榮,吳讓,顏玉倩,牛得草,傅華. 氣象科技. 2018(02)
[5]基于冗余分析的高寒草原土壤與草地退化關系[J]. 魏衛(wèi)東,劉育紅,馬輝,李積蘭. 草業(yè)科學. 2018(03)
[6]凍融作用對大興安嶺多年凍土區(qū)泥炭地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研究[J]. 王嬌月,韓耀鵬,宋長春,郗鳳明.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8(01)
[7]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機碳組分特征[J]. 劉育紅,魏衛(wèi)東,溫小成,李積蘭.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5(02)
[8]三江源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組分分布研究[J]. 劉育紅,魏衛(wèi)東,溫小成,李積蘭. 土壤通報. 2014(06)
[9]藏北高寒草原土壤溫度變化與凍融特征[J]. 李衛(wèi)朋,范繼輝,沙玉坤,陳有超,孫建,程根偉. 山地學報. 2014(04)
[10]凍融作用對土壤團聚體及有機碳組分的影響[J]. 王洋,劉景雙,王全英.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3(07)
碩士論文
[1]川西北高寒區(qū)凍融交替作用下土壤水—熱運移研究[D]. 李曉寧.西南科技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278543
【文章來源】: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19,(1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樣地概況
2 材料與方法
2.1 樣地設置
2.2 凍融試驗
2.3 項目測定
2.4 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凍結時間對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3.2 凍結時間對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2.1 對輕組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3.2.2 對重組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3.3 凍融循環(huán)次數對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3.4 凍融循環(huán)次數對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4.1 對輕組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結果見圖5。
3.4.2 對重組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4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退化高寒草原淺層土壤凍融作用特征分析[J]. 魏衛(wèi)東,劉育紅,馬輝,李積蘭.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8(09)
[2]青藏高原瑪曲冬季牧場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 楊書榮,張劍,陳淑珍,曹建軍. 冰川凍土. 2018(03)
[3]凍融作用對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 韓露,萬忠梅,孫赫陽. 土壤通報. 2018(03)
[4]青海南部高寒草地土壤凍融交替期水熱特征分析[J]. 韓炳宏,周秉榮,吳讓,顏玉倩,牛得草,傅華. 氣象科技. 2018(02)
[5]基于冗余分析的高寒草原土壤與草地退化關系[J]. 魏衛(wèi)東,劉育紅,馬輝,李積蘭. 草業(yè)科學. 2018(03)
[6]凍融作用對大興安嶺多年凍土區(qū)泥炭地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研究[J]. 王嬌月,韓耀鵬,宋長春,郗鳳明.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8(01)
[7]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機碳組分特征[J]. 劉育紅,魏衛(wèi)東,溫小成,李積蘭.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5(02)
[8]三江源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機碳組分分布研究[J]. 劉育紅,魏衛(wèi)東,溫小成,李積蘭. 土壤通報. 2014(06)
[9]藏北高寒草原土壤溫度變化與凍融特征[J]. 李衛(wèi)朋,范繼輝,沙玉坤,陳有超,孫建,程根偉. 山地學報. 2014(04)
[10]凍融作用對土壤團聚體及有機碳組分的影響[J]. 王洋,劉景雙,王全英.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3(07)
碩士論文
[1]川西北高寒區(qū)凍融交替作用下土壤水—熱運移研究[D]. 李曉寧.西南科技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2785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27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