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草地土壤植硅體碳累積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學位單位】:浙江農(nóng)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S812.2
【部分圖文】:
圖 1.1(a)禾本科植物、(b)裸子植物、(c)闊葉木本植物中植硅體的形狀1 The shapes of phytolith in (a) Poaceae, (b) gymnosperms and (c) broadleaf圖 1.2 植硅體包裹碳過程的假設模型[5, 19]Fig. 1.2 A hypothetical model on the phytolith-occluded carbon formati體碳的化學組成及其穩(wěn)定性碳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類物質(zhì)、木質(zhì)素和糖蛋白[13, 20, 21
圖 1.2 植硅體包裹碳過程的假設模型[5, 19]Fig. 1.2 A hypothetical model on the phytolith-occluded carbon formati體碳的化學組成及其穩(wěn)定性碳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類物質(zhì)、木質(zhì)素和糖蛋白[13, 20, 21中其他形式的有機碳,由于受到植硅體外殼的保護,植硅體碳中保存千年甚至萬年之久[7, 22]。Parr 等[7]通過對土壤中植硅體可以在古土壤中保存 8000 年。Wilding 等[22]報道了植硅體碳存 13300 年。此外,對土壤有機碳的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 2000 多含量占到土壤原總有機碳含量的 82%[7]。因此,植硅體碳匯作地球化學碳匯機制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0]。植硅體碳穩(wěn)定性的因素碳受植硅體外殼的保護可以長時間保存在土壤中,其穩(wěn)定性取土壤中植硅體的生物地球化學穩(wěn)定性受多種因素影響。Alexa
中國北方草地土壤植硅體碳累積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表 1.1 中國主要農(nóng)作物植硅體碳產(chǎn)生通量和產(chǎn)生速率able 1.1 The production flux and rate of PhytOC in main arable crops in Ch類型 種植面積 植硅體碳含量 植硅體碳產(chǎn)生通量 植硅體碳產(chǎn)(106ha) (g kg 1) (kg CO2ha 1yr 1) (106t CO2谷 30.1 2.5 67.8 2.04麥 24.3 1.6 37.5 0.91米 33.5 1.6 44.4 1.49谷類 6.2 1.7 14.4 0.09類 10.7 0.2 1.9 0.02類 8.9 0.2 1.5 0.01作物 13.9 0.8 2.9 0.04花 5.0 0.2 16.9 0.08蔗 1.9 2.5 96.0 0.19于[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珊瓊;黃張婷;吳家森;楊杰;姜培坤;;熱帶、亞熱帶典型森林-土壤系統(tǒng)植硅體碳演變規(guī)律[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6年03期
2 應雨騏;項婷婷;李永夫;吳家森;姜培坤;;中國亞熱帶重要樹種植硅體碳封存潛力估測[J];自然資源學報;2015年01期
3 金云翔;徐斌;楊秀春;李金亞;馬海龍;高添;于海達;;不同沙化程度草原地下生物量及其環(huán)境因素特征[J];草業(yè)學報;2013年05期
4 李云鵬;那日蘇;烏日娜;劉朋濤;;內(nèi)蒙古草原荒漠化遙感監(jiān)測分析[J];中國草地學報;2011年03期
5 丁勇;牛建明;楊持;;北方草地退化沙化趨勢、成因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以內(nèi)蒙古多倫縣為例[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5期
6 張永民,趙士洞,P.H.Verburg;科爾沁沙地及其周圍地區(qū)土地利用變化的情景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04年01期
7 呂厚遠,賈繼偉,王偉銘,王永吉,廖淦標;“植硅體”含義和禾本科植硅體的分類[J];微體古生物學報;2002年04期
8 劉鳴達,張玉龍,李軍,方海霞;施用鋼渣對水稻土硅素肥力的影響[J];土壤與環(huán)境;2001年03期
9 孫武,南忠仁,李保生,張勃;荒漠化指標體系設計原則的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00年02期
10 王永吉;植物硅酸體化學成分的研究[J];黃渤海海洋;1998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汝寧;溫帶灌叢和沙化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硅分布與植硅體碳匯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323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83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