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主要土綱基層分類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0-08-07 16:34
【摘要】:湖北省位于我國中部地區(qū),地形是我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總地勢是西高東低。氣候是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由于地處長江中下游,整個區(qū)域農業(yè)生產條件優(yōu)越,具有悠久的農業(yè)耕作歷史。因此,建立湖北省主要土綱的基層分類指標體系和做好土壤基層分類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通過湖北省土壤野外調查,并對主要土綱剖面樣品進行室內分析,參照我國基層分類單元的控制層段和土族的鑒別特性,確定了適宜本區(qū)域主要土壤土族鑒別指標。根據中國土壤系統(tǒng)分類定量化要求和湖北省土壤實際情況,系統(tǒng)分析了土系指標篩選的原則和方法,修訂了包括夾砂層、鐵錳斑紋層、鐵錳淀積層、結構(B)層和碎屑層等特征土層的鑒別依據。在土族劃定的基礎上,應用變異系數和相關系數等統(tǒng)計分析方法,建立了針對湖北省四個主要土綱的土系劃分指標體系。 (1)水耕人為土土系劃分指標體系:形態(tài)特征上,以潛育層和鐵錳斑紋層作為土系劃分指標。對于不同土壤,其潛育層和鐵錳斑紋層厚度差異達2倍或相差30cm以上,視為存在明顯差異,反之則為厚度相似。同時以50cm和100cm為界,根據鐵錳斑紋層上界出現位置,將其劃分成3個層位;理化性狀上,將表層有機質含量和鐵的游離度作為土系的劃分指標。以20g/kg和40g/kg為界限,將表層有機質含量的指標值劃分為3個等級,表征土壤肥力的低、中、高。以40%和60%為界限,將鐵的游離度的指標值劃分為3個等級,表示土壤中鐵的游離程度。 (2)淋溶土土系劃分指標體系:形態(tài)特征上,將黏化層、鐵錳淀積層和黏粒膠膜作為土系的劃分指標。對于不同土壤,若黏化層和鐵錳淀積層的厚度差異達2倍或相差30cm以上,視為存在明顯差異,反之則為厚度相似。黏化層的層位以60cm為界,劃分為2個層位。鐵錳淀積層以50cm和100cm為界,劃分為3個層位。黏粒膠膜的體積以15%為界,劃分為少量和大量兩個級別;理化性狀上,將黏化值和CEC作為土系的劃分指標。以1.50和1.80為界,將黏化值分為3個等級。以10cmol/kg和20cmol/kg為界,將CEC分為3個等級,表示土壤的保肥能力。 (3)雛形土土系指標劃分體系:形態(tài)特征上,將砂土層、夾砂層和結構(B)層作為土系的劃分指標。砂土是否存在可以區(qū)分出土系。對于不同土壤,若夾砂層和結構(B)層的厚度差異達2倍或相差30cm以上,視為存在明顯差異,反之則為厚度相似。同時還將結構(B)層的層位劃分為3層,其上界出現位置分別以50cm和100cm為界;理化性狀上,將表層有機質含量和耕作層質地作為土系的劃分指標。以20g/kg和40g/kg為界限,將表層有機質含量的指標值劃分為3個等級,表征土壤肥力的低、中、高。將耕作層質地分為砂質、黏質和壤質3類。 (4)新成土土系劃分指標體系:形態(tài)特征上,將土層的厚度、碎屑層作為土系的劃分指標。將厚度小于50cm的土壤作為薄層土,50cm以上的為普通土壤。對于不同土壤,碎屑層厚度差異達2倍或30cm以上,可以視為存在明顯差異,反之則相似,層位是以表土層以下25cm為界,分為2個層位;理化性狀上,將耕作層質地作為土系的劃分指標。將其分為砂質、黏質和壤質3種類型。 以上4個土綱的土系劃分指標體系中,若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標存在差異,即可劃分為不同土系。利用已建立的土系劃分指標體系和中國土壤系統(tǒng)分類高級分類單元的劃分要求,對樣區(qū)49個土壤剖面進行土壤分類,共分為4個土綱,7個亞綱,10個土類,11亞類,17個土族和45個土系,并建立了土系檢索。建立的土系指標體系通過在樣區(qū)的應用,能很好的將形態(tài)特征和理化性狀上存在明顯差異的土壤劃分出來,劃分過程簡單、方便,進一步驗證了所建立的土系劃分指標體系的可行性。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S159;S155.1
本文編號:2784239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S159;S15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關欣,張鳳榮,李巧云,鐘駿平;南疆平原典型荒漠樣區(qū)耕種土壤基層分類的探討[J];土壤;2003年01期
2 張洪業(yè);山東省高唐縣土壤基層分類及應用研究探討[J];土壤;1999年02期
本文編號:27842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7842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