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閩江河口區(qū)潮汐濕地是我國東南沿海最具代表性的河口濕地之一,并具有沿鹽度梯度分布的一系列重要濕地,短葉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是本地區(qū)重要的土著種并廣泛分布于各處濕地。本研究系統(tǒng)地測定了閩江河口區(qū)不同鹽度短葉茳芏潮汐沼澤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并利用室內(nèi)厭氧培養(yǎng)試驗,模擬了鹽水入侵對濕地土壤甲烷產(chǎn)生速率的影響,結果表明: (1)土壤理化性質(zhì)方面:4處短葉茳芏潮汐濕地土壤的容重無顯著性差異;半咸水/淡水濕地溶解性有機碳(DOC)均在鹽度低時含量低,鹽度高時含量高;與之相反,半咸水/淡水濕地土壤有機碳(SOC)勻鹽度低時有機碳含量高,鹽度高時含量低,且差異顯著;鹽度最高的鱔魚灘微生物碳(MBC)含量較高,而其余3處濕地間差異不顯著。粒徑分布具有明顯規(guī)律:沿著淡水至半咸水鹽度梯度,粉粒、粘粒逐漸增加,而砂粒含量不斷減少,反映了河流泥沙搬遷規(guī)律。pH大致隨鹽度升高而降低。 (2)土壤孔隙水中NH4+、SO42-和Cl-含量較高,NO2-、NO3-含量較低。其中,NH4+和NO2含量4處濕地間無顯著性差異,N03-大致隨鹽度降低而遞增且相互間存在一定差異,S042-和C1-隨鹽度遞增,但S042-相互間無顯著差異,而C1-有顯著差異。 (3)土壤孔隙水溶解性甲烷:冬季,水平方向分布,溶解性甲烷含量以鹽度居中的下洋洲、蝙蝠洲居多,具體為下洋洲蝙蝠洲塔礁洲鱔魚灘(334.77±29.17μmol/L266.67±63.80μmol/L46.17±7.89μmol/L9.73±3.11μmol/L。垂直分布看,自表層至50cm深度孔隙水溶解性甲烷含量大多呈持續(xù)增加趨勢。夏季則大多表現(xiàn)為表層0-10cm較高,然后隨深度增加先迅速遞減后又隨深度增加而遞增。整體而言,存在隨深度增加而遞增規(guī)律。 (4)原位鹽度土壤甲烷產(chǎn)生速率:冬季,0-10cm表層土壤,鹽度居中的兩處濕地甲烷產(chǎn)生速率高,40-50cm底層濕地土壤表現(xiàn)為自淡水至半咸水潮汐濕地,隨鹽度升高甲烷產(chǎn)生速率遞減(0.1093±0.0179μg·g-1·d-10.1035±0.0343μg·g-1·d-10.0649±0.0312μg·g-1·d-10.0110±0.0035μg·g-1·d-1),即甲烷產(chǎn)生速率與原位鹽度呈負相關。夏季,0-10cm表層土壤出現(xiàn)鹽度最低和鹽度最高濕地甲烷產(chǎn)生速率較高,鹽度居中濕地速率較低的空間格局,且夏季甲烷產(chǎn)生速率一般是冬季的50倍以上,40-50cm底層土壤甲烷產(chǎn)生速率則4處濕地間差異不顯著。 (5)冬季,半咸水的鱔魚灘濕地遭受純鹽水/海水入侵,土壤甲烷產(chǎn)生速率降低,但與淡水對照差異不顯著;淡水的塔礁洲濕地遭受純鹽水/海水入侵,土壤甲烷產(chǎn)生速率升高,但同樣與淡水對照差異不顯著。夏季,淡水沼澤土壤遭受鹽水入侵初期甲烷產(chǎn)生速率增加,但隨后低于淡水對照,半咸水沼澤則鹽水入侵后的甲烷產(chǎn)生速率始終低于淡水對照,兩類濕地遭受鹽度5‰以上海水入侵則甲烷產(chǎn)生會受到極大抑制,速率降低可達97%以上。綜合考慮冬夏季情況,純鹽水/海水入侵會顯著抑制潮汐濕地土壤甲烷產(chǎn)生能力。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X1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曉非,張衛(wèi)國,陳滿榮,俞立中;長江口潮灘植物對沉積物鐵的地球化學循環(huán)及磁性特征的影響[J];沉積學報;2003年03期
2 潘月鵬;閻百興;路永正;楊宗興;張鳳英;;三江平原水環(huán)境中可溶性鐵的分布特征研究[J];地理科學;2007年06期
3 王維奇;曾從盛;仝川;;潮汐鹽濕地甲烷產(chǎn)生及其對硫酸鹽響應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2010年01期
4 劉岳峰,韓慕康,鄔倫;海平面上升對我國主要三角洲平原影響的綜合評估[J];第四紀研究;1999年03期
5 王維奇;曾從盛;仝川;;濕地甲烷產(chǎn)生的測定方法及主要控制因子研究綜述[J];亞熱帶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7年02期
6 鄒元春;呂憲國;姜明;;不同開墾年限濕地土壤鐵變化特征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08年03期
7 鄒元春;呂憲國;姜明;;不同水文情勢下環(huán)形濕地土壤鐵的時空分布特征[J];環(huán)境科學;2009年07期
8 于曉菲;王國平;呂憲國;鄒元春;姜明;;凍融交替處理下濕地土壤可溶性鐵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10年05期
9 陳慶鋒;單保慶;馬君健;高新國;丁世剛;劉偉;張婧;;暴雨型濕地孔隙水中鐵錳的時空變化特征[J];環(huán)境科學;2011年05期
10 楊文燕;宋長春;張金波;;沼澤濕地孔隙水中溶解有機碳、氮濃度季節(jié)動態(tài)及與甲烷排放的關系[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丁維新;沼澤濕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田琳琳;閩江口沼澤濕地土壤孔隙水營養(yǎng)鹽和甲烷剖面特征[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金玉鳳;閩江河口不同沼澤植被帶土壤甲烷產(chǎn)生速率的比較及機制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
27835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78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