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自然地理論文 >

側金盞的親緣地理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06 11:21
【摘要】:第四紀大冰期使全球氣候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對現(xiàn)存物種的生長、演化、地理分布以及居群遺傳結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近些年來,在推測現(xiàn)存物種在第四紀的冰期避難所位置方面,親緣地理學(phylogeography)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對于我國親緣地理學的探索主要針對于華南、華北和西南地區(qū),然而,有關東北地區(qū)各類植物群體的冰期避難所研究就相對較少。為進一步探究東北地區(qū)各主要植物類群在冰期時的避難所及其間冰期的擴散路線,本研究以東北地區(qū)分布廣泛的側金盞(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為實驗對象,從而為研究該地區(qū)植物類群各居群間的演化過程提供理論基礎,也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理論依據(jù)。本研究利用葉綠體DNA通用引物rps16R2-rps16F,對側金盞進行了親緣地理學研究,得到了單倍型網(wǎng)絡圖(haplotype network)、單倍型地理分布圖(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haplotypes)和系統(tǒng)發(fā)育樹(phylogenetic tree)。通過對選取的18個居群143個個體進行研究,測算出吉林東部地區(qū)各居群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DH(Hd=0.7110,π=0.0012)、LSH(Hd=0.5710,π=0.0019)、JY(Hd=0.5360,π=0.0019)、JTJ(Hd=0.5330,π=0.0021),且共得到13種單倍型(haplotype)。通過對cp DNA進行AMOVA分析,結果顯示側金盞居群內的分化較明顯。此外,結合側金盞cp DNA的單倍型網(wǎng)絡圖和地理分布圖,可將17個居群(除了外類群根河)分為3大組群——黑龍江東北及東南部、吉林東部(長白山北部)和遼寧東南部。從FST值可以看出,黑龍江東南及東北部居群和遼寧東南部居群的遺傳距離(0.51156)最大。吉林東部居群單倍型較多且存在基出單倍型,這個地區(qū)可能是末次盛冰期時側金盞的生物避難所,也是冰期后該物種重新擴散的起點。由此可初步推測,長白山北部可能是側金盞在第四紀冰期時的避難所。這一結論與Qian的觀點基本一致。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Q948.2
【圖文】:

單倍型,測序,居群


圖 3-1 基于 cpDNA 測序結果構建的單倍型圖Fig. 3-1 The haplotype network of cpDNA of Adonis amurensis附注:“A—M”為單倍型的編號3.4 單倍型地理分布圖分析將側金盞單倍型網(wǎng)絡圖與中國東北地圖相結合,得出側金盞的單倍型地理分布圖(圖4-2)。從地理分布圖上看,基出單倍型Hap D也是分布范圍最廣的,可稱之為廣布單倍型。其分布范圍北到YL南到KD,也體現(xiàn)出Hap D是全部群體遺傳構成的最主要單倍型。與Hap A相連的另一個Hap E在進化上也相對原始,為最基出單倍型,而這個單倍型僅存在長白山北部的JTJ中。此外,從側金盞的地理分布圖可以看出,各居群出現(xiàn)單倍型的數(shù)目具有一定的地域特點,LSH和JY兩個居群各占有5種單倍型,DH占有4種單倍型,JTJ、HR和KD各占有2種單倍型,其他居群均只有1個單倍型。吉林東部的居群單倍型數(shù)目較多,而黑龍江東南、東北部和遼寧東南部的單倍型較為單一。位于單倍型網(wǎng)絡圖末端的Hap L僅分布于遼寧東南部地區(qū),表明該區(qū)域的居群是后擴散的。Hap I和Hap H均是LSH的特有單倍型,并且與Hap D相連,表明該區(qū)域的居群在進化上較原

地理分布圖,單倍型,畢業(yè)論文,碩士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2圖3-2 側金盞cpDNA的單倍型地理分布圖Fig. 3-2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pDNA haplotypes of Adonis amurensis

單倍型,居群,黑龍江,親緣關系


Hap B和Hap C由Hap D逐步與擴散而來的,兩者與Hap D的親緣關系比較近,均是黑龍江東南、東北部居群的特有單倍型。圖3-3 側金盞cpDNA單倍型構建的NJ樹Table 3-3 The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cpDNA haplotypes of Adonis amurensis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良千,張無休;側金盞花屬(Adonis L.)植物花粉形態(tài)研究[J];植物研究;1989年02期

2 萬清林,劉鳴遠;側金盞花成株年生長節(jié)律生理特性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6年03期

3 汪小全,洪德元;植物分子系統(tǒng)學近五年的研究進展概況[J];植物分類學報;1997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恩香;黃精葉鉤吻屬的親緣地理學及其近緣類群的系統(tǒng)進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2 何淼;東北地區(qū)丁香屬植物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3 龔維;孑遺植物銀杏的分子親緣地理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4 劉雁飛;長白山牛皮杜鵑的遺傳多樣性與分子親緣地理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葛永奇;孑遺植物銀杏遺傳多樣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2 方明;基于Agt1序列及nSSR的黃精葉鉤吻屬親緣地理學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3 張業(yè)棟;基于ITS和trnH-psbA對川西南杓蘭的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4 陳士惠;側金盞花(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繁殖生物學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3年

5 尹曉;岳樺的親緣地理與遺傳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7435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7435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ad0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