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葉紅松林演替過程中土壤微生物變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23:52
【摘要】: 選取黑龍江省伊春涼水國家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內立地條件相似的原始紅松林和有近年紅松更新的次生闊葉林(各三塊)以及三塊周邊林場次生闊葉林的根際土(原始紅松林中根際土為紅松根際土,次生闊葉林中根際土為更新紅松幼苗根際土)及非根際土壤為研究對象,采用Biolog微平板分析技術和土壤化學分析方法,分析以上兩類林型林地土壤0-10cm土層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和土壤養(yǎng)分及其相關性,以求了解在原始紅松林次生演替過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變化,及其對紅松更新的影響。結果表明: 闊葉林土壤無論是從有機質含量還是全氮量上,都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而在無機態(tài)氮上卻是紅松土體土占優(yōu)勢。在根際土方面,闊葉林下紅松幼苗根際土中有機質和全氮量同樣占有一定優(yōu)勢,而在無機態(tài)氮上,也出現(xiàn)了闊葉林占優(yōu)的局面。 就總體微生物活性上來看,闊葉林土體土略微高于原始紅松林,但是由微生物活性與有機質等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后發(fā)現(xiàn),雖然在總體活性上相似,但其影響因素卻不一致,原始紅松林中土壤微生物活性與銨態(tài)氮相關性顯著,說明在原始紅松林這樣的銨化作用占優(yōu)勢的生境中,土壤微生物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喜胺性,而這種喜胺性在闊葉林中卻不存在。而在根際土方面,微生物活性差異較大,闊葉林紅松幼苗根際土AWCD值幾乎高出原始紅松林25%。 就整體豐富度及多樣性指數(shù)上來看,原始紅松林根際無論在多樣性還是豐富度上均占優(yōu),但其土體土卻均處于最低位置,這表明原始紅松林中,微生物分布更加集中于根系附近,其根系分泌物對微生物應有較大影響。 通過對總體碳源利用率進行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四種類型的土樣在碳源利用方面有一定差異。這種差異在土體土中不是很明顯,但在根際土中非常明顯,雖然同為紅松根際土,但是由于處于不同的優(yōu)勢植被覆蓋下(原始紅松闊葉林、白樺純林),其微生物種類也會有所不同。而對單一碳源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在原始林中,無論是土體土還是根際土,在對氨基酸類碳源的利用上均有較大優(yōu)勢,而這正與紅松的“喜銨性”相互印證。在闊葉林下的紅松幼苗根際土中,微生物對氨基酸的利用并不占優(yōu)勢,說明就根際微生境中,優(yōu)勢微生物可能有變化。 總的來說,在溫帶森林次生演替過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確有改變。且整體上朝著不利于紅松更新的方面進行。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S714.3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S71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單勇兵;于法展;李先華;;天目山闊葉林的TM影像及其地形的分維相關分析[J];地理科學;2011年06期
2 文仕知;賀希;劉迪欽;楊麗麗;;湘西南山地主要森林類型土壤養(yǎng)分研究[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1年03期
3 汪勁武;;溫帶植物的魅力(上)[J];百科知識;2011年16期
4 袁宏;孫慶艷;余新曉;;基于馬爾柯夫模型的沙廠水庫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年03期
5 趙靜;吳昌廣;周志翔;肖文發(fā);羅,
本文編號:2695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6955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