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自然地理論文 >

AM真菌與毛霉菌的互作在海濱鹽土修復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1 22:50
【摘要】:目前鹽土資源占地球陸地總面積的7%,而土地持續(xù)鹽堿化在21世紀中葉將毀掉全球近一半適耕土地。我國各種類型的鹽漬土總額接近1億hm2,其中海濱鹽土近0.2億hm2,而灘涂鹽土面積為300萬hm2左右。土壤鹽分會顯著降低植物對礦質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磷元素的吸收,這是因為磷離子在鹽土中較易與鈣離子等陽離子結合并沉淀,以致無法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鹽土中磷缺乏成為植物生長的一個重要限制因子。然而,磷肥的大量、重復使用等不合理措施不僅導致鹽土農業(yè)面源污染的加劇,成本居高不下,還會因干擾土壤微生物多樣性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最終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因此,研究包括解磷菌和叢枝菌根(AM)真菌等有益微生物在鹽土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修復中的作用代表了一種深度應用環(huán)境友好型微生物肥料的合理選擇。本文的研究目標是探索鹽土接種解磷真菌和AM真菌后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指標的變化規(guī)律,探明兩類土壤微生物在修復海濱鹽土的過程中促進植物生長的機理。本文利用兩類土壤微生物和兩種油料植物,開展了室內試驗和大田試驗,首先篩選了在鹽脅迫下促進海濱錦葵生長的最佳菌種組合,然后比較得出在海濱鹽土中促進蓖麻生長和提高鹽土質量的毛霉菌和AM真菌的最佳配伍比例。在此基礎上,比較了不同劑量的微生物菌劑在大田條件下對土壤肥力和蓖麻生長的促進效果。最后研究了微生物菌劑聯(lián)合不同磷肥或氮肥水平的施用對鹽土質量和蓖麻產量的影響,建立了海濱鹽土中AM真菌-毛霉菌-化肥復合作用模式。主要研究內容與結論如下:(1)在四種鹽分梯度下,利用盆栽基質接種兩種AM真菌和一種解磷真菌(毛霉菌)來驗證我們的假定:a.鹽脅迫下接種AM真菌和毛霉菌能促進典型鹽生植物海濱錦葵的生長。b.接種微生物會協(xié)同影響植物根際土壤中的土壤酶活性(如:轉化酶、過氧化氫酶、尿酶、堿性和中性磷酸酶)和速效磷含量。試驗結果表明,AM真菌和毛霉菌雙接種對于植物生長的促進效果要好于三重接種。接種兩類真菌能顯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這可能會減輕鹽脅迫對植物生長的抑制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篩選適于鹽土環(huán)境并具有較高促進植物生長效果的AM真菌和解磷真菌組合以獲取高效生物肥料。(2)本文在室內試驗條件下,利用采自江蘇沿海地區(qū)的鹽土,通過測定植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速效磷含量等指標,比較了不同劑量比例的AM真菌和毛霉菌對部分蓖麻生長和土壤理化指標的影響效果。結果表明,兩種真菌的混合接種可以顯著提高海濱鹽土中的土壤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促進蓖麻根系對磷素的吸收,從而達到提高蓖麻生物量的目的。對鹽土質量和植物生長達到最佳刺激效果的菌種劑量比例是28.56個:11.5×105 CFU(AM真菌孢子數(shù):毛霉菌落數(shù))。(3)本文在大田條件下比較了不同劑量的混合菌劑(AM真菌孢子數(shù):毛霉菌落數(shù)=28.56個:11.5×105 CFU)對蓖麻生長和產量以及土壤理化和生化指標的影響。數(shù)據(jù)顯示,混合菌種能顯著提高蓖麻在野外鹽土中的成活率,并大幅提高生物量和種子產量;旌暇N接種主要通過刺激土壤酶活性提高、降低土壤電導率,并增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來達到提高鹽土肥力的效果。本試驗中提高鹽土肥力最有效的劑量是混合菌劑20克/株(大約含AM真菌孢子78個,毛霉菌落2.4×106 CFU)。因此,在大田條件下聯(lián)合應用AM真菌和毛霉菌可以促進海濱鹽土修復。(4)最后,本文設計了一個大田試驗來考察不同的磷肥或者氮肥水平對AM真菌和毛霉菌的影響,以及蓖麻和土壤肥力對化肥和菌劑之間互作效應的響應。結果表明:從蓖麻生長角度看,蓖麻生物量隨磷肥或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從鹽土肥力角度看,混合菌劑40克/株(大約含AM真菌孢子185個,毛霉菌落3.7×106 CFU)聯(lián)合施用過磷酸鈣(磷含量30%)120公斤/公頃或尿素(氮含量46%)240公斤/公頃在大多數(shù)土壤肥力指標上具有較好的促進效果;屎蜕锞鷦┰谥参锊煌纳L時期對一些土壤生化指標(如: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等)有不同的作用。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有三:(1)復合接種毛霉菌和AM真菌有利于海濱鹽土的修復;(2)鹽土中毛霉菌和AM真菌的雙接種有利于耐鹽油料植物的生長,其最佳配伍是28.56個:11.5×105 CFU(AM真菌孢子數(shù):毛霉菌落數(shù));(3)鹽土中毛霉菌和AM真菌混合菌劑40克/株(大約含AM真菌孢子185個,毛霉菌落3.7×106 CFU)聯(lián)合施用過磷酸鈣(磷含量30%)120公斤/公頃或尿素(氮含量46%)240公斤/公頃在大多數(shù)土壤肥力指標上具有較好的促進效果。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S156.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忠勇;田長彥;胡明芳;呂昭智;;不同形態(tài)磷肥對棉花生長和AM真菌接種效應的影響[J];干旱區(qū)研究;2008年02期

2 王紅新;李富平;國巧真;郭紹義;;AM真菌生長發(fā)育影響因素及其對植物作用的研究[J];土壤肥料;2006年01期

3 薛會英;張永青;彭岳林;;藏北草原主要植物AM真菌的初步研究[J];山地學報;2007年03期

4 賀學禮,趙麗莉,李英鵬;NaCl脅迫下AM真菌對棉花生長和葉片保護酶系統(tǒng)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5年01期

5 王淼焱;徐倩;劉潤進;;長期定位施肥土壤中AM真菌對寄主植物的侵染狀況[J];菌物學報;2006年01期

6 王發(fā)園,劉潤進;黃河三角洲鹽堿土壤中AM真菌的初步調查[J];生物多樣性;2001年04期

7 彭岳林;錢成;蔡曉布;薛會英;張永青;;藏北高原AM真菌種群多樣性及生態(tài)分布特征[J];中國農學通報;2006年08期

8 張貴云;劉珍;范巧蘭;魏明峰;羅山;崔婷;張麗萍;徐國華;;盆栽基質對AM真菌及宿主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年08期

9 高克祥,劉曉光,商金杰,甄志先,王樹良,朱天博;河北省果樹AM真菌優(yōu)良菌株的篩選[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10 葉佳舒;李濤;胡亞軍;郝志鵬;高彥征;王幼珊;陳保冬;;干旱條件下AM真菌對植物生長和土壤水穩(wěn)定性團聚體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1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永坤;朱寧;程陽;王曉靜;馮固;;AM真菌對不同磷效率基因型玉米生長和磷營養(yǎng)的效應[A];第五次全國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晉榮;洪堅平;郝鮮俊;陳芬;張麗;;不同磷水平下接種AM真菌對礦區(qū)玉米光合性能的影響[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中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劉冰江;李敏;劉潤進;;AM真菌對棉花根內防御性酶活性的影響[A];中國植物病理學第七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4 張霽;郭蘭萍;劉大會;黃璐琦;;干旱脅迫下AM真菌對蒼術幼苗生長及保護酶活性的影響[A];2010年全國中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劉春卯;賀學禮;徐浩博;張淑容;牛凱;;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種多樣性研究[A];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的植物學:現(xiàn)在與未來——中國植物學會第十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八十周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2分會場:植物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保護[C];2013年

6 劉冰江;李敏;劉潤進;;AM真菌對棉花生長和黃萎病的影響[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趙萌;李敏;王淼焱;劉潤進;;AM真菌克服作物連作障礙的潛力[A];山東農業(yè)微生物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石兆勇;李敏;劉潤進;;栽培基質對AM真菌和西瓜生長發(fā)育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1年

9 劉翠花;張紅鋒;李菊;大次卓嘎;鐘國輝;張澈;;AM真菌對青稞抗旱性影響的機理研究[A];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農業(yè)分會場論文專集[C];2006年

10 劉翠花;張紅鋒;李菊;大次卓嘎;鐘國輝;張澈;;AM真菌對青稞抗旱性影響的機理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雪琴;納米ZnO/AM真菌對玉米的生物效應及作用機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王同智;不同復墾方式下露天礦排土場AM真菌、宿主植物群落及修復作用的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年

3 劉洪光;AM真菌提高枸杞耐鹽性的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4 楊榕;植物-AM真菌的共生適應性對青藏高原海拔環(huán)境梯度的響應[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7年

5 孫學廣;AM共生機制研究:AM真菌與植物根系的識別及AM功能相關基因[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6 朱曉琴;AM真菌對刺槐光合固碳和能源性狀的影響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7 王倡憲;AM真菌對設施黃瓜幼苗生長及抗枯萎病能力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乾;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種多樣性演替規(guī)律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 喬亞君;AM真菌與施硒量對丹參幼苗生長及品質的影響[D];河北大學;2015年

3 于美迪;AM真菌與苜蓿共生對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特性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4 孫玉芳;鹽堿脅迫下AM真菌對沙棗苗木生長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15年

5 牛麗純;沙棗根瘤微生物及根系內AM真菌多樣性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6 王健;AM真菌與紫穗槐形成叢枝菌根過程中差異蛋白質圖譜庫的構建[D];黑龍江大學;2012年

7 李媛媛;不同紫花苜蓿基因型對AM真菌的響應以及AM真菌擴繁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8 林雙雙;AM真菌調節(jié)紫花苜蓿對重金屬元素Cd的吸收和分配策略[D];蘭州大學;2013年

9 孔祥仕;抑制消減雜交技術篩選AM真菌與紫穗槐共生相關基因[D];黑龍江大學;2013年

10 羅佳佳;施肥對垂穗披堿草根系內AM真菌群落功能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26591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6591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363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