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自然地理論文 >

以城市污水為水源和肥源修復荒漠化土壤中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9 09:16
【摘要】:為了同步實現城市污水的凈化和荒漠化土壤的修復,本研究以荒漠化土壤(沙土)作為人工濕地基質,分析了在不同運行條件下濕地對凈化污水和修復荒漠化土壤的效果。探討了以城市污水為水源和肥源,利用人工濕地同步凈化污水和修復荒漠化土壤的可行性。試驗系統(tǒng)位于西安市某污水廠內,共由8塊潛流/表面流人工濕地組成,基質深度為0.1m和0.6m,所種植的植物為高羊茅、黑麥草、狗牙根、蘆葦和香蒲。濕地進水為該污水廠初沉池出水,各濕地單元均獨立進水,系統(tǒng)運行時間為兩年。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人工濕地出水中有機質、總氮和總磷去除效果及去除率分析;(2)人工濕地在不同條件(植物種類、水力負荷、運行方式、基質深度、季節(jié)變化)下,荒漠化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情況分析;(3)荒漠化土壤養(yǎng)分富集速率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在系統(tǒng)運行兩年間,各濕地出水COD Cr多可達一級標準,且在水力停留時間更長的條件下,表面流濕地對COD Cr的去除效果好于潛流濕地。兩年間0.1m潛流濕地出水TN多可達一級A標準,而第一年0.1 m潛流濕地出水TP則多可達一級A標準,0.1m潛流濕地對TN、TP的去除效果好于0.6m表面流濕地。各0.1m濕地對COD Cr、TN和TP的去除效果均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植物種類對出水水質無顯著影響。2)經過近兩年的修復,荒漠化土壤中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全磷和有效磷相比于原沙均有極顯著增加(P0.01)。表明利用該方法可將污水中營養(yǎng)物質快速富集到人工濕地基質中即荒漠化土壤中。3)荒漠化土壤結構得到明顯的改善。土壤容重極顯著降低(P0.01),而孔隙率也極顯著升高(P0.01)。最終土壤容重和孔隙率趨于穩(wěn)定。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且隨著孔隙率的升高,可以減少濕地基質的堵塞,使其穩(wěn)定運行。4)修復兩年后,土壤p H變化范圍為7.5~8.5,為弱堿性土壤,土壤pH相比于原沙無顯著變化(P0.05)。電導率相比于原沙有極顯著增加(P0.01),所修復的土壤暫未發(fā)生鹽漬化。5)修復第一年,0.6m潛流濕地各養(yǎng)分指標含量與0.1m潛流濕地相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知基質深度對荒漠化土壤養(yǎng)分富集無影響。而修復第二年,0.6m表面流濕地基質養(yǎng)分含量除有效磷外均顯著高于0.1m潛流濕地(P0.05),故表面流濕地相比于潛流濕地更有利于荒漠化土壤的修復。6)修復第一年,各0.1m潛流濕地基質各養(yǎng)分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植物種類對荒漠化土壤的養(yǎng)分富集無影響。修復第二年,0.1m潛流濕地在不同水力負荷下運行,而各0.1m潛流濕地基質各養(yǎng)分指標也均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水力負荷對0.1m濕地基質養(yǎng)分富集無顯著影響。7)研究期內,各濕地基質pH、容重和孔隙率之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基質深度、植物種類、水力負荷和運行方式對這三個指標均無影響。8)荒漠化土壤中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及全磷有著相似的變化規(guī)律,均在春季(2~4月)有所下降。有效磷在夏秋季(7~9月)出現明顯下降,春季則會升高。土壤pH在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呈下降趨勢,而冬季則有所上升。9)修復兩年后,濕地基質各養(yǎng)分指標均能較好的滿足線性方程且為增函數。由線性方程可知除有效磷外表面流濕地的養(yǎng)分富集速率均高于潛流濕地。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156;X7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榮華,孫德興;哈爾濱望江賓館利用城市污水中的能源[J];中國給水排水;2003年12期

2 吳榮華;張承虎;孫德興;;城市污水類非牛頓冪律湍流流動特性研究[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5年06期

3 宋峰;;城市污水回收與再利用探討[J];科技資訊;2006年09期

4 盧芳;;淺談西寧地區(qū)城市污水資源的再利用[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5 吳靜;陳慶俊;陳茂福;律嚴勵;;城市污水的三維熒光指紋特征比較[J];光學學報;2008年10期

6 李壽軍;趙廣軍;;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規(guī)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7 周志遠;;城市污水熱能利用方式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2年11期

8 韋鶴平,張瑞安,梁源高;煙臺城市污水排海管設計探討[J];海洋通報;1990年06期

9 宋春印;城市污水排海之淺見[J];海洋信息;1995年05期

10 張文茹;;城市污水綜合治理——截排導流[J];科技風;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潤賢;;近代城市污水的社會性及其污染之綜合防治的現實性[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排水委員會第二屆第一次年會論文集[C];1991年

2 呂擰;馮彥剛;;城市污水低位熱能回收利用的研究[A];’2001全國工業(yè)用水與廢水處理技術交流會論文集暨水處理技術匯編[C];2001年

3 羽中;;城市污水成為取暖制冷新能源[A];福建省科協(xié)第六屆學術年會節(jié)能與可再生能源分會?痆C];2006年

4 肖錦;;淺議利用城市污水資源營造城市森林大業(yè)[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6年

5 肖錦;;淺議《利用城市污水資源 營造城市森林大業(yè)》[A];中國化學會第八屆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韋新東;尹軍;趙小萍;郝黎明;秦霏;劉海燕;荊玲;;城市污水熱能資源化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效果研究[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羅智剛;洪偉;;順德城市污水問題及防治對策[A];中國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實踐——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8 肖錦;;淺議《利用城市污水資源,,營造城市森林大業(yè)》[A];中國精細化工協(xié)會第二屆水處理化學品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張承虎;吳德珠;孫德興;;城市污水熱能資源化評估體系研究[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尹軍;;賦存于城市污水中的低溫熱能利用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齊智杰 記者  吳天飛;變城市污水為取暖制冷新能源[N];哈爾濱日報;2006年

2 記者 孫理 通訊員 陳紅蕾 徐蘇;利用城市污水潛能供熱[N];蘭州日報;2013年

3 ;讓城市污水成新能源[N];光明日報;2005年

4 劉瑞峰 記者 初霞;城市污水成采暖制冷新能源[N];哈爾濱日報;2005年

5 張琦 本報記者 李麗云;城市污水也能變成寶?[N];科技日報;2005年

6 齊智杰 吳天飛;哈工大首創(chuàng)城市污水冷熱源應用技術[N];中國工業(yè)報;2006年

7 記者 楊懷周 通訊員 李鳳之 楊正彥;城市污水濾清可澆灌良田[N];連云港日報;2007年

8 譚明堂 李守晟;膠南為城市污水管網安上“電子眼”[N];青島日報;2006年

9 實習記者 田博;河北邢臺城市污水何時方能休[N];現代物流報;2006年

10 于勇瀾;取暖制冷可用城市污水 哈工大研制成功新能源[N];中華建筑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徐瑩;城市污水流變與換熱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邵丕紅;城市污水高效厭氧處理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3 李超;GSBR和HBR處理城市污水的效能與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D];天津大學;2011年

4 吳鵬;ABR-MBR組合工藝處理城市污水的性能研究[D];江南大學;2013年

5 王藝;城市污水生物處理工藝中傳質機理及其載體填料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6 吳學慧;城市污水流動與換熱及污垢增長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斌;城市污水管網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及其對水質的影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2 曲韻甜;城市污水培養(yǎng)藻類系統(tǒng)中微波增強藻類產氧效能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陳瑞娟;雙向循環(huán)流化載體反應器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曹岳;城市污水特征及碳源組分結構對反硝化影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5 謝穎楠;外加碳源對采用AOA-SBR工藝處理城市污水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2014年

6 李彥e

本文編號:26331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6331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94a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