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自然地理論文 >

龍川江流域水沙過程對景觀格局演變的響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1 07:05
【摘要】:河流水沙過程是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結果,不僅會直接引起河道的沖淤演變,對所處流域的工程、濕地、環(huán)境、生物多樣性等也會產生難以預測的影響。龍川江是金沙江的一級支流和重要水沙來源區(qū),其水沙的變化不僅影響我國西南水電基地建設和長江中上游生態(tài)屏障建設,也對滇中經濟區(qū)的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對龍川江流域水沙過程對景觀格局演變的響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自然地理學、水文學以及景觀生態(tài)學等學科為基礎,運用遙感、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結合水文和氣象數(shù)據(jù),分析龍川江流域水沙變化及趨勢,探討景觀格局變化及水沙變化對其的響應,以期為流域土地利用規(guī)劃、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提供參考依據(jù)。研究結果表明:(1)在1970-2012年期間龍川江流域徑流量和輸沙量年內分布都極不均勻,徑流量年內分配在1992年以后漸趨均勻,而輸沙量越加不均。而且兩者都呈不明顯的下降趨勢,并都經歷了4個階段:1970-1974年上升、1974-1984年下降、1984-2002年上升和2002-2012年下降。(2)在1989-2009年期間流域景觀破碎化程度加深,在2000年以來破碎化程度有所改善。各景觀類型在景觀中分布趨于均勻,景觀優(yōu)勢度顯著下降,景觀格局聚散性變化小,各景觀類型分布較為集中和簡單,景觀由少數(shù)團聚的大斑塊組成。林地、草地和耕地的斑塊形狀較為復雜,其他景觀類型的斑塊形狀較為簡單,受人類活動干擾,草地和建設用地的斑塊形狀趨于復雜,尤其是2000年之后,但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變化相反。草地、建設用地和水域的破碎化程度趨于削弱,而且建設用地趨勢更為明顯,但其他三個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相反。(3)1989-2009年期間龍川江流域土地利用年變化率較小,建設用地、水域和草地面積呈增加趨勢,但林地和未利用地變化相反。而且流域水域、林地和耕地的轉移變化不大,草地變化趨于穩(wěn)定,未利用地轉移變化最大。(4)1989-2009年期間龍川江流域徑流量變化對流域景觀動態(tài)變化的響應比輸沙量的更為敏感,尤其是前一年徑流量。雖然徑流量和輸沙量變化分別對草地和耕地的景觀格局變化響應顯著,但是都是后兩年徑流量響應更為突出。而水沙關系變化對景觀破碎化程度、聚散性程度以及林地和耕地等景觀類型面積變化的響應較為明顯。
【圖文】:

技術路線圖,技術路線,論文研究


論文研究技術路線

南華,祿豐縣,元謀縣,楚雄市


2.1 龍川江流域概況2.1.1 地理位置龍川江為長江上游河段 金沙江南岸的一級支流,經緯度位置為北緯24°45′~26°l5′,東經 l00°56′~102°02′。其源頭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天申堂鄉(xiāng)的天子廟坡東側的魚肚拉的蒲藻塘,先由西向東流經南華縣、楚雄市,再向北經過祿豐縣,在元謀縣北部的江邊鄉(xiāng)匯入金沙江。流域面積 9255 km2,整個流域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內,橫跨除雙柏縣之外的 9 個縣市,包括大姚縣和永仁縣的東南部、楚雄市和南華縣的東北部、祿豐縣和武定縣的西部、元謀縣的南部和中部、姚安縣的東部以及牟定縣的全部。其中流域分別約占姚安縣和永仁縣行政區(qū)域的 1/2、元謀縣的 4/5、南華縣的 1/3、楚雄市的 1/4,大姚縣的 2/5,祿豐縣的 1/5,武定縣所占面積最小。本文研究范圍為小黃瓜園水文站所控制的區(qū)域,,研究區(qū)面積為 5452.77km2(圖 2.1)。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90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靳長興;變動流域滯時方程[J];地理研究;1992年02期

2 何進花;丁文榮;;龍川江流域近50年氣溫、降水及徑流的變化趨勢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郭懷成;高偉;王真;陳瓊;伊璇;向男;周豐;;流域可持續(xù)性理想域和現(xiàn)實狀態(tài)測度[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4 李小雁;;流域綠水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J];地球科學進展;2008年07期

5 姚章民;珠江流域水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對策措施[J];湖南水利水電;2003年01期

6 鄧偉,嚴登華,何巖,章光新;流域水生態(tài)空間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4年03期

7 Declan Conway;Maarten Krol;Joe Alcamo;Mike Hulme;劉偉;;埃及水資源的可利用性前景:全球、區(qū)域和流域尺度的驅動力在尼羅河流域的相互作用[J];AMBIO-人類環(huán)境雜志;1996年05期

8 張丹;封志明;劉登偉;;基于負載指數(shù)的中國水資源三級流域分區(qū)開發(fā)潛力評價[J];資源科學;2008年10期

9 趙小魯;孫帆;;都陵河流域景觀類型分化與繁殖鳥類群結構的研究[J];地理科學;1991年02期

10 陳銳;基于生態(tài)重建的西部流域尺度水資源調控模式初探[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和平;周躍;;龍川江流域地表覆被變化的環(huán)境侵蝕效應[A];中國山區(qū)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C];2010年

2 楊柳;陳雯雯;史洪芳;孫然好;;溫榆河流域水環(huán)境脅迫的社會經濟概化因子定量研究[A];2010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0年?ǘC];2010年

3 何敏;周躍;呂喜璽;Alan Ziegler;;金沙江一級支流龍川江氮、磷輸送特征及輸送量估計[A];中國山區(qū)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C];2010年

4 孫波;李碩;;遙感與GIS技術輔助下的流域養(yǎng)分遷移過程模擬方法[A];中國地壤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文集(面向農業(yè)與環(huán)境的土壤科學專題篇)[C];2004年

5 楊濱章;李婷婷;;從《歐洲景觀公約》看我國景觀的安全與保護[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6 趙潔;林箐;;對當代紀念性景觀“紀念性”表達的研究[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7 張捷;唐文躍;張宏磊;;中國城鎮(zhèn)書法景觀空間分異現(xiàn)象的測量[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陳利頂;傅伯杰;趙文武;;“源”“匯”景觀理論及其生態(tài)學意義[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8年

9 李露;謝冶鳳;張玉鈞;;村鎮(zhèn)景觀鄉(xiāng)土性特征探究[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3年

10 邱斕俊;裘鴻菲;;重構城市“綠色”網絡——廢棄鐵路景觀的更新設計[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閣;龍川江濱河景觀帶工程建設全線展開[N];楚雄日報(漢);2007年

2 本報記者 鐘朝功 通訊員 段琳琳;我州不斷強化龍川江立法管理[N];楚雄日報(漢);2012年

3 楚雄州人民政府州長 李紅民;廣泛宣傳 依法規(guī)范 扎實做好龍川江保護管理工作[N];楚雄日報(漢);2013年

4 楊云杰;開發(fā)治理并重 扮靚“母親河”[N];云南政協(xié)報;2011年

5 記者 起永俊 章釗 通訊員 孫金波 李應承;母親河在嬗變[N];楚雄日報(漢);2013年

6 本報記者 李凌翌;未來五年把龍泉山脈裝扮成一條景觀風景帶[N];成都日報;2011年

7 李宗禮 甘肅省武威市水利工程局;從流域的尺度審視水資源開發(fā)模式[N];中國水利報;2005年

8 本刊記者 劉艷飛;從全流域的角度看待河流開發(fā)和保護[N];中國水利報;2008年

9 記者 楊冰潔;龍川江“清淤治污”進行時[N];楚雄日報(漢);2014年

10 本報記者 孫爽;讓綠色成為今日社區(qū)的主題[N];中國花卉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本江;延河流域水沙演變及對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響應[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王顯麗;基于水生態(tài)承載力的洱海流域TMDL總量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盧麗;北京市清河流域極端降水及防汛預警指標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7年

4 劉光遜;基于流域空間屬性的水環(huán)境響應關系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5 任曉冬;赤水河流域綜合保護與發(fā)展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6 李云駒;松華壩流域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及生態(tài)補償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于洋;基于RS和GIS的區(qū)域LUCC的景觀生態(tài)效應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4年

8 余洋;景觀體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肖紅生;基于“3S”技術村級景觀長期動態(tài)變化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10 鄧榮根;森林聲景觀品質分析[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瀾;龍川江流域水沙過程對景觀格局演變的響應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年

2 孫維婷;延河流域極端降水時空變化及其對水沙變化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3 宋智淵;干旱區(qū)流域水足跡可持續(xù)評價[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額爾敦;土地利用與景觀格局變化對流域侵蝕產沙的影響[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5 魏天鋒;基于SEBAL模型的博爾塔拉河流域典型植被生態(tài)需水估算[D];新疆大學;2015年

6 徐亞娟;紅壤區(qū)亞熱帶流域C、N流失特征及其對水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5年

7 龐佼;安家溝流域面源污染機理過程與模擬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王賀;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生態(tài)建設背景下流域“四水”轉化特征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9 劉夢鑫;基于GIS的九龍江流域水環(huán)境污染消納潛力評估[D];福州大學;2014年

10 王紅艷;采用徑流曲線數(shù)模型(SCS-CN)估算黃土高原流域地表徑流的改進[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62329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62329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73f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