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鲅魚圈厚料層燒結燃料和混合料分布特征研究與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2-02-21 04:33
為了改善鞍鋼股份有限公司鲅魚圈鋼鐵分公司燒結礦質量,對固體燃料和混合料進行了取樣分析,對料層中燃料的賦存狀態(tài)和燒結料層結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固體燃料主要以四種形式賦存在混合料顆粒中,混合料存在料層高度和水平方向偏析不合理、布料不均勻、燃料粒度差大等影響燒結生產(chǎn)的問題。通過采取優(yōu)化燃料粒度,改變布料礦槽布料形式等一系列措施,布料偏析效果加強,兩側布料均勻,固體燃料的分布與粒徑的變化相匹配,燒結技術和經(jīng)濟指標顯著提高。
【文章來源】:鞍鋼技術. 2020,(04)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實際取樣臺車
由表5可以看出,隨著料層從燒結表面到料層底部,混合料平均粒徑呈增大趨勢,但在300~600 mm高度位置范圍內基本無偏析效果,可見目前的布料方式存在較大缺陷,會影響燒結料層的透氣性。另外,表面100 mm處與底層800 mm處混合料平均粒徑差值達到2.25 mm,說明混合料顆粒過粗,會嚴重影響液相產(chǎn)生量,降低燒結礦的成品率和強度[4];旌狭掀骄潭ㄌ己吭300~500 mm范圍內最低,在200~300 mm時最高,燃料分布無規(guī)律性。初步分析認為,燒結水分控制標準過高,有混合料粘結聚大團現(xiàn)象;同時,布料九輥傾角過大,制約了九輥的布料偏析作用。由圖2可以看出,燒結機臺車西側和東側混合料粒度極不均衡,兩側擋板處粒度最大,平均粒徑達到5.34~5.38 mm,靠近臺車中間位置粒度逐漸變小。距西側擋板1~3 m混合料粒度最小,與兩側擋板差值達到1 mm以上,整體呈“U型”分布?梢,東西布料不均勻,邊緣處漏風嚴重,且臺車中間透氣性差,易造成燒結燃燒帶不均勻。不同料層水平方向取樣位置的固定碳含量呈“波浪型”分布,在臺車中心區(qū)域含碳量最低,與擋板處差值約為1.4個百分點?梢,燃料分布不合理,會造成燒結機機尾過燒或欠燒[5-6],紅火層呈“花臉”狀,如圖3所示。初步分析認為,燒結機布料礦槽兩邊壓力不一致,兩邊存料粒度不均勻,臺車兩側漏風嚴重。
機尾紅火層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包鋼500 m2燒結機布料偏析控制優(yōu)化研究[J]. 趙彬,季文東,高萬良,渠世平,全子偉. 燒結球團. 2019(02)
[2]進口粉礦粒度變粗后燒結強化的影響因素[J]. 武軼,李騫,熊德懷,游志雄. 鋼鐵研究. 2015(03)
[3]改善900mm厚料層燒結透氣性的措施[J]. 張波. 燒結球團. 2014(01)
[4]厚料層燒結高度方向均質性研究[J]. 龍紅明,左俊,王平,李杰民,施思強,王阿朋. 燒結球團. 2013(04)
[5]京唐550m2燒結機臺車上物料和燒結礦分區(qū)研究(Ⅱ)[J]. 裴元東,史鳳奎,安鋼,趙志星,程錚明,王洪江,石江山. 燒結球團. 2013(02)
[6]京唐550m2燒結機臺車上物料和燒結礦分區(qū)研究(Ⅰ)[J]. 裴元東,史鳳奎,安鋼,趙志星,程錚明,王洪江,石江山. 燒結球團. 2013(01)
[7]鞍鋼鲅魚圈分公司鐵前工藝技術特點[J]. 韓淑峰. 煉鐵. 2011(01)
本文編號:3636507
【文章來源】:鞍鋼技術. 2020,(04)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實際取樣臺車
由表5可以看出,隨著料層從燒結表面到料層底部,混合料平均粒徑呈增大趨勢,但在300~600 mm高度位置范圍內基本無偏析效果,可見目前的布料方式存在較大缺陷,會影響燒結料層的透氣性。另外,表面100 mm處與底層800 mm處混合料平均粒徑差值達到2.25 mm,說明混合料顆粒過粗,會嚴重影響液相產(chǎn)生量,降低燒結礦的成品率和強度[4];旌狭掀骄潭ㄌ己吭300~500 mm范圍內最低,在200~300 mm時最高,燃料分布無規(guī)律性。初步分析認為,燒結水分控制標準過高,有混合料粘結聚大團現(xiàn)象;同時,布料九輥傾角過大,制約了九輥的布料偏析作用。由圖2可以看出,燒結機臺車西側和東側混合料粒度極不均衡,兩側擋板處粒度最大,平均粒徑達到5.34~5.38 mm,靠近臺車中間位置粒度逐漸變小。距西側擋板1~3 m混合料粒度最小,與兩側擋板差值達到1 mm以上,整體呈“U型”分布?梢,東西布料不均勻,邊緣處漏風嚴重,且臺車中間透氣性差,易造成燒結燃燒帶不均勻。不同料層水平方向取樣位置的固定碳含量呈“波浪型”分布,在臺車中心區(qū)域含碳量最低,與擋板處差值約為1.4個百分點?梢,燃料分布不合理,會造成燒結機機尾過燒或欠燒[5-6],紅火層呈“花臉”狀,如圖3所示。初步分析認為,燒結機布料礦槽兩邊壓力不一致,兩邊存料粒度不均勻,臺車兩側漏風嚴重。
機尾紅火層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包鋼500 m2燒結機布料偏析控制優(yōu)化研究[J]. 趙彬,季文東,高萬良,渠世平,全子偉. 燒結球團. 2019(02)
[2]進口粉礦粒度變粗后燒結強化的影響因素[J]. 武軼,李騫,熊德懷,游志雄. 鋼鐵研究. 2015(03)
[3]改善900mm厚料層燒結透氣性的措施[J]. 張波. 燒結球團. 2014(01)
[4]厚料層燒結高度方向均質性研究[J]. 龍紅明,左俊,王平,李杰民,施思強,王阿朋. 燒結球團. 2013(04)
[5]京唐550m2燒結機臺車上物料和燒結礦分區(qū)研究(Ⅱ)[J]. 裴元東,史鳳奎,安鋼,趙志星,程錚明,王洪江,石江山. 燒結球團. 2013(02)
[6]京唐550m2燒結機臺車上物料和燒結礦分區(qū)研究(Ⅰ)[J]. 裴元東,史鳳奎,安鋼,趙志星,程錚明,王洪江,石江山. 燒結球團. 2013(01)
[7]鞍鋼鲅魚圈分公司鐵前工藝技術特點[J]. 韓淑峰. 煉鐵. 2011(01)
本文編號:36365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yjlw/363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