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含金硫鐵礦氯化焙燒分離提取金的工藝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5 05:48
本文以復雜含金硫鐵礦為研究對象,采用兩段焙燒的方法,即第一段預焙燒,實現(xiàn)礦相重構(gòu),第二段中溫氯化焙燒,實現(xiàn)金氯化揮發(fā),達到金分離提取的目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為復雜含金硫鐵礦低能耗、清潔高效的提金新工藝的開發(fā)與完善提供借鑒。本文研究內(nèi)容主要有:(1)對適宜的氯化劑進行了篩選,探索了混料-焙燒方式以及添加劑對氯化焙燒過程的影響,明確了以NaCl作為氯化劑,采用干混和造球制粒焙燒的工作條件。(2)基于熱力學分析,研究了黃鐵礦焙燒過程中NaCl分解、硫的氧化和金的揮發(fā)行為,明晰了在富氧條件下黃鐵礦焙燒所得SO2對氯化鈉NaCl分解具有促進作用,進而會影響金的揮發(fā);诒簾に噷嶒炑芯,確立了直接氯化焙燒較優(yōu)工藝為:溫度1000℃,焙燒時間2 h,NaCl用量0.2 mol/g礦。在上述條件下,金揮發(fā)率可達95.37%。(3)對含金硫鐵礦直接氯化焙燒過程動力學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金揮發(fā)率隨焙燒溫度升高、氯化鈉用量增大而迅速增大,過程遵循“收縮未反應核模型”,金揮發(fā)速率受內(nèi)擴散控制;贏rrhenius方程計算得到焙燒過程的表現(xiàn)反應活化能19.066 kJ·mol-1,反應動力學方程可描述為:1-...
【文章來源】:江西理工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近年我國黃金產(chǎn)量和需求量變化
第二章 實驗原料、設(shè)備及分析方法進一步對精礦進行顯微鏡下觀察?芍,礦石的所有光片中都發(fā)現(xiàn)有金粒,說明金粒在該礦石中具有普遍分布的特點,但金在不同的載體礦物中的分布各異。從金粒的嵌布特征及產(chǎn)出特點來看,礦石中的自然金也常呈細小長條狀、粒狀并沿石英裂隙、黃鐵礦與石英粒間、毒砂與石英粒間以及黃鐵礦的裂隙嵌布?傮w而言,精礦中金主要以自然金形態(tài)存在,金礦物的粒度多數(shù)分布在 0.02 mm 以下,其最大粒度為 0.04 mm。
第二章 實驗原料、設(shè)備及分析方法表 2.2 礦石中金礦物的粒度分布Tab.2.2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gold-bearing minerals in concentrate級別 粒級范圍/mm 顆粒數(shù) 相對含量/% 累計分布/%1 +0.020 5 25.40 25.402 -0.020+0.010 8 21.52 46.923 -0.010+0.005 22 29.28 76.204 -0.005 51 23.80 100.00對精礦進行 SEM 和 EDS 能譜分析,結(jié)果見圖 2.3。從圖 2.3 可見,礦石中礦物主要是自然金。由各微區(qū)掃描結(jié)果來看,各微區(qū)與其化學組成特征是相對的。進一步由 2.3 可見,黃鐵礦是金的主要包裹體,粒度<0.01 m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熔融氯化法處理難處理金礦[J]. 趙玉龍,袁朝新,郭持皓,徐曉輝,韋其晉. 礦冶. 2016(06)
[2]堿熔預處理對廢舊稀土熒光粉中稀土提取的影響[J]. 張兆雪,王瑞祥,熊家春,溫功玉,廖根,謝博毅. 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 2016(06)
[3]1990~2015年全球黃金勘查成果分析[J]. 高兵,徐培根. 中國礦業(yè). 2016(09)
[4]我國金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研究[J]. 常勤慧,鄭燕,茹曼. 山東工業(yè)技術(shù). 2016(07)
[5]氰化尾渣氯化焙燒工藝研究[J]. 劉洪曉,王為振,楊興慶,孫振,趙立明. 礦冶. 2016(01)
[6]含金硫酸渣硫酸鹽化焙燒—氯鹽浸出試驗研究[J]. 尤大海,張亞輝. 黃金. 2016(01)
[7]氰化尾渣氯化揮發(fā)-還原焙燒一步法回收金鐵[J]. 李正要,王維維,樂坤. 金屬礦山. 2015(10)
[8]云南某高硫難處理金精礦堿性加壓預氧化-氰化浸金試驗研究[J]. 李奇?zhèn)?陳奕然,陳明軍,葛云松. 云南冶金. 2015(04)
[9]氯化焙燒法分離銅渣中鐵銅的可行性分析[J]. 趙潔婷,李伯超. 山西冶金. 2014(05)
[10]焙燒氰化渣氯化揮發(fā)提金的研究[J]. 丁劍,葉樹峰. 黃金科學技術(shù). 2014(04)
博士論文
[1]中國黃金供需預測及對策研究[D]. 李鵬遠.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5
[2]鋰云母中有價金屬的高效提取研究[D]. 顏群軒.中南大學 2012
[3]氯鹽體系提取紅土礦中鎳鈷的工藝及基礎(chǔ)研究[D]. 李金輝.中南大學 2010
[4]含砷金礦生物預氧化提金基礎(chǔ)研究[D]. 李騫.中南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高砷高硫難處理金礦提金新方法研究[D]. 涂博.武漢理工大學 2014
[2]高砷硫金精礦焙燒預處理及硫脲浸金工藝研究[D]. 朱仁鋒.山東理工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050539
【文章來源】:江西理工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近年我國黃金產(chǎn)量和需求量變化
第二章 實驗原料、設(shè)備及分析方法進一步對精礦進行顯微鏡下觀察?芍,礦石的所有光片中都發(fā)現(xiàn)有金粒,說明金粒在該礦石中具有普遍分布的特點,但金在不同的載體礦物中的分布各異。從金粒的嵌布特征及產(chǎn)出特點來看,礦石中的自然金也常呈細小長條狀、粒狀并沿石英裂隙、黃鐵礦與石英粒間、毒砂與石英粒間以及黃鐵礦的裂隙嵌布?傮w而言,精礦中金主要以自然金形態(tài)存在,金礦物的粒度多數(shù)分布在 0.02 mm 以下,其最大粒度為 0.04 mm。
第二章 實驗原料、設(shè)備及分析方法表 2.2 礦石中金礦物的粒度分布Tab.2.2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gold-bearing minerals in concentrate級別 粒級范圍/mm 顆粒數(shù) 相對含量/% 累計分布/%1 +0.020 5 25.40 25.402 -0.020+0.010 8 21.52 46.923 -0.010+0.005 22 29.28 76.204 -0.005 51 23.80 100.00對精礦進行 SEM 和 EDS 能譜分析,結(jié)果見圖 2.3。從圖 2.3 可見,礦石中礦物主要是自然金。由各微區(qū)掃描結(jié)果來看,各微區(qū)與其化學組成特征是相對的。進一步由 2.3 可見,黃鐵礦是金的主要包裹體,粒度<0.01 m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熔融氯化法處理難處理金礦[J]. 趙玉龍,袁朝新,郭持皓,徐曉輝,韋其晉. 礦冶. 2016(06)
[2]堿熔預處理對廢舊稀土熒光粉中稀土提取的影響[J]. 張兆雪,王瑞祥,熊家春,溫功玉,廖根,謝博毅. 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 2016(06)
[3]1990~2015年全球黃金勘查成果分析[J]. 高兵,徐培根. 中國礦業(yè). 2016(09)
[4]我國金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研究[J]. 常勤慧,鄭燕,茹曼. 山東工業(yè)技術(shù). 2016(07)
[5]氰化尾渣氯化焙燒工藝研究[J]. 劉洪曉,王為振,楊興慶,孫振,趙立明. 礦冶. 2016(01)
[6]含金硫酸渣硫酸鹽化焙燒—氯鹽浸出試驗研究[J]. 尤大海,張亞輝. 黃金. 2016(01)
[7]氰化尾渣氯化揮發(fā)-還原焙燒一步法回收金鐵[J]. 李正要,王維維,樂坤. 金屬礦山. 2015(10)
[8]云南某高硫難處理金精礦堿性加壓預氧化-氰化浸金試驗研究[J]. 李奇?zhèn)?陳奕然,陳明軍,葛云松. 云南冶金. 2015(04)
[9]氯化焙燒法分離銅渣中鐵銅的可行性分析[J]. 趙潔婷,李伯超. 山西冶金. 2014(05)
[10]焙燒氰化渣氯化揮發(fā)提金的研究[J]. 丁劍,葉樹峰. 黃金科學技術(shù). 2014(04)
博士論文
[1]中國黃金供需預測及對策研究[D]. 李鵬遠.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5
[2]鋰云母中有價金屬的高效提取研究[D]. 顏群軒.中南大學 2012
[3]氯鹽體系提取紅土礦中鎳鈷的工藝及基礎(chǔ)研究[D]. 李金輝.中南大學 2010
[4]含砷金礦生物預氧化提金基礎(chǔ)研究[D]. 李騫.中南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高砷高硫難處理金礦提金新方法研究[D]. 涂博.武漢理工大學 2014
[2]高砷硫金精礦焙燒預處理及硫脲浸金工藝研究[D]. 朱仁鋒.山東理工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050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yjlw/30505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