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新能源論文 >

新型制粒機的結構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6 22:00
  生物質燃料以諸多優(yōu)點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制粒機生產的生物質顆粒,具有熱值高、易燃燒、污染小等優(yōu)點,是替代煤炭、石油的新型燃料。設計了一種新型結構的制粒機,著重分析結構的特點和主關零件的工藝特點。制粒機主要用于壓制木屑顆粒,以推廣應用生物質燃料。 

【文章來源】: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 2018,(12)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新型制粒機的結構設計研究


SZLH420-MX制粒機示意圖

結構圖,結構圖,壓輥,木屑


傻鰨?次沽狹靠殺洌?源锏蕉疃ǖ緦骱筒?俊?2.2攪拌器攪拌器結構如圖2,主要由筒體、攪拌軸、帶座軸承、減速器、電機、蒸汽添加口、糖蜜油脂添加口、保安磁鐵、起吊器等組成。其功能是通入0.1~0.4Mpa的干燥蒸氣,將一定量的混合物料調質到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來改善物料的制粒特性,然后送入到顆粒壓制室進行制粒。攪拌器軸由電機帶動其旋轉,以達到攪拌輸送物料的作用。1.帶座軸承2.左端蓋3.筒體4.攪拌軸5.喂料器支座6.筒體座7.葉片8.保安磁鐵9.蒸汽進口10.右端蓋11.電機圖2攪拌器結構圖2.3壓制室壓制室的結構如圖3,主要有壓模、兩個壓輥、喂料刮刀、切刀、以及模輥間隙調節(jié)螺釘?shù)取?.壓模2.抱箍3.鎖緊螺釘4.壓輥5.壓輥軸6.擋銷7.止退螺母8.調節(jié)螺釘9.喂料刮刀10.刮刀螺釘11.調隙輪12.木屑顆粒壓制區(qū)圖3壓制室結構圖木屑通過壓模罩和喂料刮刀,將粉狀木屑送入兩個壓制區(qū),空軸傳動輪帶動壓模旋轉,木屑被卷入壓模和壓輥之間,兩個相對旋轉件對木屑逐漸擠壓,木屑被擠入壓模孔,在?字谐尚,并不斷向?淄舛藬D出,再由切刀把成形顆粒切成所需要的長度,最后形成顆粒料流進入下道工序。壓輥的安裝如圖4,壓輥通過兩個軸承固定在壓輥軸上,壓輥軸里端通過襯套與主軸固定,外端與壓板固定。壓輥軸是偏心的,轉動壓輥即能改變模輥間隙,轉動調隙輪可調整間隙,以取得高的壓實效果,可進行連續(xù)壓實,效率較高。1.擋銷2.擋圈3.調隙輪4.壓板5.圓螺母6.止退墊圈7.壓蓋8.擋圈9.擋油環(huán)10.軸承11.隔圈12.壓輥13.螺釘14.壓輥軸襯套15.擋圈16.壓輥軸17.主軸圖4壓輥裝配圖新型制粒機的結構設計研究錢海燕(南通開放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江蘇南通226000)

結構圖,攪拌器,結構圖,絞龍


?.減速器10.喂料絞龍11.行程開關12.聯(lián)軸器13.主電機圖1SZLH420-MX制粒機示意圖2.1喂料器喂料器的作用是為攪拌器提供合適的喂料量,主要由變頻調速電機、減速器、絞龍筒體和絞龍軸等組成。變頻調速電機與減速器配合使用,通過變頻調速控制器控制電機轉速來控制喂料器轉速。喂料減速器采用擺線針輪減速器,與調速電機直聯(lián)進行減速,使喂料絞龍的有效轉速控制在12~120rpm之間。喂料絞龍由絞龍筒體、絞龍軸和帶座軸承等組成。絞龍起到送料作用,轉速可調,即喂料量可變,以達到額定電流和產量。2.2攪拌器攪拌器結構如圖2,主要由筒體、攪拌軸、帶座軸承、減速器、電機、蒸汽添加口、糖蜜油脂添加口、保安磁鐵、起吊器等組成。其功能是通入0.1~0.4Mpa的干燥蒸氣,將一定量的混合物料調質到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來改善物料的制粒特性,然后送入到顆粒壓制室進行制粒。攪拌器軸由電機帶動其旋轉,以達到攪拌輸送物料的作用。1.帶座軸承2.左端蓋3.筒體4.攪拌軸5.喂料器支座6.筒體座7.葉片8.保安磁鐵9.蒸汽進口10.右端蓋11.電機圖2攪拌器結構圖2.3壓制室壓制室的結構如圖3,主要有壓模、兩個壓輥、喂料刮刀、切刀、以及模輥間隙調節(jié)螺釘?shù)取?.壓模2.抱箍3.鎖緊螺釘4.壓輥5.壓輥軸6.擋銷7.止退螺母8.調節(jié)螺釘9.喂料刮刀10.刮刀螺釘11.調隙輪12.木屑顆粒壓制區(qū)圖3壓制室結構圖木屑通過壓模罩和喂料刮刀,將粉狀木屑送入兩個壓制區(qū),空軸傳動輪帶動壓模旋轉,木屑被卷入壓模和壓輥之間,兩個相對旋轉件對木屑逐漸擠壓,木屑被擠入壓模孔,在?字谐尚,并不斷向?淄舛藬D出,再由切刀把成形顆粒切成所需要的長度,最后形成顆粒料流進入下道工序。壓輥的安裝如圖4,壓輥通過兩個軸承固定在壓輥軸上,壓輥軸里端通過襯套與主軸固定,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小型高速混合制粒機的設計[J]. 何明霞,馬英,王康,李娟,趙彤.  醫(yī)藥工程設計. 2007(01)



本文編號:325216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325216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772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