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機葉片三維氣動性能的數(shù)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1 23:26
準確的了解葉片的氣動性能對指導風力機葉片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準確求解風力機葉片氣動性能這一問題,探討了不同湍流模型及不同的近壁處理方法對風力機葉片繞流數(shù)值模擬結果的影響,對NREL PhaseⅥ實驗風力機葉片在不同來流風速下的繞流流場進行了全三維數(shù)值模擬,分析了該葉片的氣動性能,并對其氣動特性進行了改進,最后提出了一種進一步改進風力機葉片氣動性能的思想。研究工作具體內(nèi)容和結論如下:本文采用有限體積法以及基于壓力修正的SIMPLE方法,研究了計算域的大小對PhaseⅥ風力機葉片三維繞流數(shù)值模擬的影響,得到了合適的計算域,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了使用壁面函數(shù)的前提下,采用原始k-ω湍流模型和SST湍流模型對該葉片的氣動性能進行數(shù)值模擬的可行性,發(fā)現(xiàn)壁面函數(shù)不能正確的模擬轉捩過程的葉片繞流流場。直接采用密集網(wǎng)格求解近壁區(qū)的流動是另一類方法。本文采用該方法,配合SST湍流模型對PhaseⅥ風力機葉片三維繞流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并通過與實驗結果對比證明了數(shù)值計算的可靠性。通過對PhaseⅥ風力機葉片吸力面表面流線、葉片截面附近流線和輸出軸扭矩沿葉展方向的分布曲線的討論,總結了PhaseⅥ葉片的氣動...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風輪的氣流圖
圖 1.2 葉片微段上的受力葉素的推力系數(shù)nC 和功率系數(shù)tC 為:cos cos sin cossin cosn l dt l dC C CC C C = Φ Ψ + Φ Ψ = Φ Φ 片積分后得到的風輪的推力系數(shù)TC 和功率系數(shù)PC 為:2 302 30coscosRnTRtPic CC drR Uicr CC drR Uωπωπ∞∞=Ψ=Ψ∫∫i為葉片數(shù), c為葉片各個剖面弦長,ω 為角速度,R 為葉片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風輪的功率系數(shù)PC 就由各個不同葉定。理論實質上是把葉片當作標準的二維問題來處理,由于風力
均量之間的關系,以解決湍流基本方程組的不封閉性問題。這些半經(jīng)驗設就稱為湍流模型。對著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湍流模型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論研究中發(fā)展最快的分支,并成為解決工程實際湍流問題的有效手段。在對流經(jīng)風力機的非穩(wěn)態(tài)流動預估中,湍流模型起著關鍵的作用。許者研究了翼型葉片周圍的非穩(wěn)態(tài)流動分離,證明湍流模型在空氣載荷的有很重要的作用[36-41]。在這方面,二維研究為三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有文獻將 Baldwin-Lomax 模型[12](零方程)、Spalart-Allmara 模型()[14]和k ε模型[11](雙方程)這幾種不同湍流模型對風力機葉片三維繞的計算效果進行了比較[36],發(fā)現(xiàn) Baldwin-Lomax 模型和 Spalart-Allmar在低風速情況的計算精度較好,而k ε模型與 SST 修正結合,能得到比的失速條件下的三維計算結果。有結果表明,在預測正應力和展向彎矩上模型的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符合,而弦向力,扭矩等對近壁效果的法和分離的模擬效果比較敏感,不同的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之間存在較。圖 1.3 為采用不同湍流模型時對 Phase Ⅵ風力機葉片低速軸扭矩的模。由圖可以看出,不同模型得到的扭矩結果相差較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風力機槳葉翼型的氣動特性分析[J]. 李文華,蘇明軍. 通用機械. 2006(11)
[2]風電發(fā)展:借得好風揚勁帆[J]. 王柏臣. 電力設備. 2006(04)
[3]三維旋轉效應對葉片非定常氣動特性的影響[J]. 伍艷,王同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5(02)
[4]適用于風力機的新翼型氣動性能的實驗研究[J]. 葉枝全,黃繼雄,陳嚴,包能勝,霍福鵬. 太陽能學報. 2003(04)
[5]“藍天白煤”——風能在發(fā)電領域的應用研究[J]. 王曉放,孫濤,王以飛. 節(jié)能. 2002(12)
[6]風力機新系列翼型氣動性能研究[J]. 葉枝全,黃繼雄,陳嚴,曹人靖. 太陽能學報. 2002(02)
[7]定槳距風力機氣動優(yōu)化設計優(yōu)化方向分析[J]. 陳嚴,胡士山,葉枝全. 太陽能學報. 1997(03)
[8]風力發(fā)電在跨世紀能源結構中的地位[J]. 姚興佳,依雪峰. 節(jié)能. 1997(07)
碩士論文
[1]風力機專用新翼型及其氣動特性研究[D]. 黃繼雄.汕頭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114152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風輪的氣流圖
圖 1.2 葉片微段上的受力葉素的推力系數(shù)nC 和功率系數(shù)tC 為:cos cos sin cossin cosn l dt l dC C CC C C = Φ Ψ + Φ Ψ = Φ Φ 片積分后得到的風輪的推力系數(shù)TC 和功率系數(shù)PC 為:2 302 30coscosRnTRtPic CC drR Uicr CC drR Uωπωπ∞∞=Ψ=Ψ∫∫i為葉片數(shù), c為葉片各個剖面弦長,ω 為角速度,R 為葉片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風輪的功率系數(shù)PC 就由各個不同葉定。理論實質上是把葉片當作標準的二維問題來處理,由于風力
均量之間的關系,以解決湍流基本方程組的不封閉性問題。這些半經(jīng)驗設就稱為湍流模型。對著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湍流模型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論研究中發(fā)展最快的分支,并成為解決工程實際湍流問題的有效手段。在對流經(jīng)風力機的非穩(wěn)態(tài)流動預估中,湍流模型起著關鍵的作用。許者研究了翼型葉片周圍的非穩(wěn)態(tài)流動分離,證明湍流模型在空氣載荷的有很重要的作用[36-41]。在這方面,二維研究為三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有文獻將 Baldwin-Lomax 模型[12](零方程)、Spalart-Allmara 模型()[14]和k ε模型[11](雙方程)這幾種不同湍流模型對風力機葉片三維繞的計算效果進行了比較[36],發(fā)現(xiàn) Baldwin-Lomax 模型和 Spalart-Allmar在低風速情況的計算精度較好,而k ε模型與 SST 修正結合,能得到比的失速條件下的三維計算結果。有結果表明,在預測正應力和展向彎矩上模型的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符合,而弦向力,扭矩等對近壁效果的法和分離的模擬效果比較敏感,不同的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之間存在較。圖 1.3 為采用不同湍流模型時對 Phase Ⅵ風力機葉片低速軸扭矩的模。由圖可以看出,不同模型得到的扭矩結果相差較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風力機槳葉翼型的氣動特性分析[J]. 李文華,蘇明軍. 通用機械. 2006(11)
[2]風電發(fā)展:借得好風揚勁帆[J]. 王柏臣. 電力設備. 2006(04)
[3]三維旋轉效應對葉片非定常氣動特性的影響[J]. 伍艷,王同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5(02)
[4]適用于風力機的新翼型氣動性能的實驗研究[J]. 葉枝全,黃繼雄,陳嚴,包能勝,霍福鵬. 太陽能學報. 2003(04)
[5]“藍天白煤”——風能在發(fā)電領域的應用研究[J]. 王曉放,孫濤,王以飛. 節(jié)能. 2002(12)
[6]風力機新系列翼型氣動性能研究[J]. 葉枝全,黃繼雄,陳嚴,曹人靖. 太陽能學報. 2002(02)
[7]定槳距風力機氣動優(yōu)化設計優(yōu)化方向分析[J]. 陳嚴,胡士山,葉枝全. 太陽能學報. 1997(03)
[8]風力發(fā)電在跨世紀能源結構中的地位[J]. 姚興佳,依雪峰. 節(jié)能. 1997(07)
碩士論文
[1]風力機專用新翼型及其氣動特性研究[D]. 黃繼雄.汕頭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114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31141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