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軸風力機氣動阻尼特性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
【圖文】:
圖 1-1 2000 年—2010 年全球裝機容量統(tǒng)計和預測Fig.1-1 Statistic and forecast of global installed capacity in the world in recently 10 years整體來看,全球風電市場發(fā)展迅速,歐洲、北美和亞洲占據(jù)了全球絕大部分的風電市場,但由于政策環(huán)境不同、全球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等原因,拉美和非洲等地區(qū)的發(fā)展比較緩慢。歐洲是全球最重要的風電裝備設計、生產和消費市場,但是隨著市場全球化的日益加劇,其份額將比過去有所下降,亞洲和美洲風電市場增長迅速,主要由印度和中國驅動北美在總裝機容量方面繼續(xù)保持第二大區(qū)域市場的地位,美國是該區(qū)域重要的領頭羊,并以年均約 24.6%的速度增長[3]。預計到 2010 年底將達到 31.6GW,年平均裝機容量為 3GW[4],到 2010 年底,在累積裝機容量方面,美國將與德國持平。亞洲風電市場在中國和印度的領軍下高速發(fā)展,已經超出人們的預測。預計未來亞洲將以全球最高的年均增長速度(約 28.3%)發(fā)展。到 2010 年底,該地區(qū)總裝機容量將達到 29GW[5],而 2007 年到 201年,印度的裝機容量預計為 8000MW。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qū)的風能市場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發(fā)展,從 2007 年到 2010 年,風電市場快速發(fā)展,巴西首當其沖,墨西哥緊隨其后。其他國家,如阿根廷和智利也有一定的發(fā)展。盡管拉丁美洲的潛力巨大,但是直到
1.1.2 我國風電發(fā)展現(xiàn)狀及預測近年來,由于國內政策環(huán)境趨好,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yè)面臨較好的政策環(huán)境,國內風電市場增速驚人,據(jù)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企業(yè)工作委員會和風能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05 年—2009 年風電裝機容量連續(xù) 4 年翻番。2009 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 1200 萬千瓦,新增容量居全球第一[7]。截止 2009 年底,我國風電并網總量累計將達到1613 萬千瓦時,累計裝機容量超過西班牙,上升到全球第三位[8]。2010 年預計新增裝機容量達 1500 萬千瓦,,同比增速將稍有回落,將會在 30%以上,2010 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有望達 3000 萬千瓦,裝機容量將躍居世界第二[9]。圖 1-2 是 2000 年—2010 年中國裝機容量和年裝機增長率統(tǒng)計及預測。隨著風電機組裝備市場的日益擴大,風電裝備研發(fā)和生產企業(yè)日益增多,我國的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在全球風電設備商的排名不斷上升,已經進入全球前十強。截至 200年底,我國有超過 80 家的風電機組整機制造商,有超過 50 家的葉片制造商,設備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10]。
【學位授予單位】:汕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TK8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鑫;陳敏;徐君;徐德鴻;;實驗室模擬大轉動慣量風力機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11年07期
2 劉祖軍;葛耀君;楊奰昕;;彎扭耦合顫振過程中的能量轉換機理[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7期
3 萬琳;;整合兩岸資源優(yōu)勢 促進風電產業(yè)升級[J];風能;2010年06期
4 張小偉;王延榮;徐可寧;;葉輪機械葉片顫振的影響參數(shù)[J];航空動力學報;2011年07期
5 楊慧;鄭峗;;測量葉輪機振動葉片表面非定常氣動響應的實驗技術——影響系數(shù)法[J];實驗流體力學;2011年03期
6 趙瑞勇;楊慧;王延榮;;基于能量法的跨聲速風扇葉片氣彈穩(wěn)定性研究[J];航空發(fā)動機;2011年03期
7 趙瑞勇;楊慧;王延榮;;跨音軸流風扇葉片氣彈穩(wěn)定性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1年07期
8 張志田;陳政清;;橋梁節(jié)段與實橋渦激共振幅值的換算關系[J];土木工程學報;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小虎;代海濤;秦明;陳嚴;;水平軸風力機葉片穩(wěn)態(tài)失速氣動阻尼分析[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二卷)[C];2010年
2 秦仙蓉;顧明;全涌;黃鵬;;高層建筑氣動阻尼識別的隨機方法[A];第八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摘要[C];2003年
3 劉占芳;顏世軍;張凱;;計及動態(tài)失速效應的Darrieus型風力機氣動性能評價模型[A];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進展——2010(13)卷[C];2010年
4 張亮泉;武岳;沈世釗;;索膜結構風振研究中的氣動阻尼識別[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朱方劍;王振宇;劉國華;章子華;;沿海某灘涂風力機抗震分析[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0年
6 顧明;;高層建筑抗風研究的理論和應用[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2年
7 張亮泉;武岳;王基盛;沈世釗;;索膜結構氣彈性能的試驗研究[A];第十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8 劉子強;崔爾杰;;跨音速非定常分離流的空氣-彈性作用[A];第八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包能勝;陳慶新;姜桐;;風能轉換系統(tǒng)的建模與辨識[A];1997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10 郭雪蓮;李琳;;航空發(fā)動機葉片氣動阻尼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裴志偉 張逸飛;中國電科院四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準立項[N];國家電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年鑫;海上風力機氣動特性及新型浮式系統(tǒng)[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趙靜;海上風力機系統(tǒng)流體動力性能數(shù)值模擬與試驗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3 任海軍;風力發(fā)電機組控制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4 孔屹剛;大型風力機功率控制與最大能量捕獲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5 張凱;兆瓦級Darrieus型立軸式風力機氣動性能評價和結構動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6 張艷杰;基于開關磁阻電動機的風力機模擬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孫旭峰;索穹頂結構耦合風振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周曉峰;巨型鋼框架結構的靜力、抗震和抗風分析[D];浙江大學;2001年
9 李俊;大型風電機組整機及關鍵部件仿真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10 王建禮;基于多體動力學方法的大型水平軸風力機氣動彈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小虎;水平軸風力機氣動阻尼特性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D];汕頭大學;2010年
2 張鑫;基于柔性多體系統(tǒng)的大型風力機動力學特性研究與仿生機理探索[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大虎;基于風力機模擬的雙饋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動態(tài)特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4 董升;風力機模擬系統(tǒng)仿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5 孫偉;小型風力機關鍵結構優(yōu)化設計[D];蘇州大學;2012年
6 朱國權;基于摩擦風力機葉輪轉速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張博;風力發(fā)電及風力機模擬系統(tǒng)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8 石秉楠;風資源評估及風力機氣動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9 李吉晨;基于無刷直流電機的風力機模擬系統(tǒng)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10 王加偉;基于風特性和風力機動態(tài)特性耦合的檢測反饋控制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021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70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