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碟式聚光發(fā)電供熱綜合利用系統(tǒng)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K515;TM6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金武;;橢圓腔體的銑制[J];機械工人.冷加工;1973年10期
2 張純良,張振鵬,魏志明;太陽能火箭發(fā)動機聚光器設計方法[J];航空動力學報;2004年04期
3 盧景霄;復合單面聚光器角分布特性的簡化計算方法[J];太陽能學報;1987年04期
4 王軍;張耀明;王俊毅;陳勇;安翠翠;;太陽能熱發(fā)電系列文章(11) 槽式太陽能熱發(fā)電中的真空集熱管[J];太陽能;2007年05期
5 姚敘紅;朱林泉;薛忠晉;邢進;楊敏;;菲涅爾透鏡提高太陽能利用率的研究[J];紅外;2009年03期
6 ;美國HyperSolar公司研制出超薄微型光伏聚光器組件原型[J];浙江電力;2011年03期
7 曹軍;復合彈性太陽能聚光器的光學特性[J];能源研究與信息;1986年01期
8 孟華,葛新石;CPC 接收面上光強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的理論和實驗研究[J];太陽能學報;1996年02期
9 許志龍;馮培鋒;劉菊東;侯達盤;張耀明;;基于蝶式光伏發(fā)電聚光器一維跟蹤機構(gòu)的研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8年02期
10 林海浩;張雪梅;鐘英杰;;太陽能光伏聚光器技術進展[J];太陽能;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暢;蘭文杰;徐建鴻;駱廣生;;微通道技術制備有機-無機納米復合材料微球[A];中國顆粒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衛(wèi)東;賈建援;王洪喜;;微通道換熱實驗裝置的設計與實驗研究[A];2004全國測控、計量與儀器儀表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3 賈少波;;全周期氣候性能(LCCP)法及其在微通道管冷凝機組系統(tǒng)上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食品冷藏鏈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筆鋒;駱清銘;Shigeru Terabe;;電泳芯片微通道中分子傳遞效率的比較研究[A];第二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5 婁文忠;Herbert Reichel;;硅微通道致冷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研究[A];科技、工程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劉建和;李炯明;陳戩;張勁松;姜永明;賈萬健;王光;張海燕;曲彥坤;;局麻下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屈衛(wèi)星;程永毅;;B超定位下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治療無積水腎腎盞結(jié)石[A];第十六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李炯明;劉建和;陳戩;姜永明;張勁松;賈萬健;王光;張海燕;曲彥坤;;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的并發(fā)癥及處理[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王玉軍;畢元春;趙斌;駱廣生;;運用微通道技術制備氧化鋅材料[A];顆粒學最新進展研討會——暨第十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郭劍明;王國民;徐志兵;朱延軍;胡曉軼;楊淵峰;劉宇軍;徐凱;林文耀;;標準通道與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比較[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程亮;微通道,有木有?[N];人才市場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陳杰;空調(diào)將進入微通道時代[N];科技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王建專;南洲新能源:讓太陽“落進”尋常百姓家[N];江蘇科技報;2010年
4 張亮;美海軍成功為未來武器研制微型散熱器[N];科技日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王俊鳴;“榨干”太陽能[N];科技日報;2006年
6 魏衍亮;SOLAR太陽能熱水器專利技術掃描[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6年
7 馮衛(wèi)東;美開發(fā)大幅提高太陽能收集能力的創(chuàng)新技術[N];科技日報;2008年
8 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宋雪峰;天大多項專利技術降低太陽能利用成本[N];天津教育報;2010年
9 柯時;太陽能熱利用在印度[N];中國改革報;2008年
10 ;太陽能發(fā)電有望擔當主角[N];大眾科技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云峰;太陽能碟式聚光發(fā)電供熱綜合利用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2 劉江疆;基于微通道內(nèi)表面張力控制和驅(qū)動的分析新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3 季喜燕;微通道內(nèi)氣液兩相流動及傳質(zhì)過程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4 范曉光;微通道內(nèi)蒸汽及混合蒸氣冷凝流動與傳熱[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5 付濤濤;微通道內(nèi)氣液兩相流及氣泡行為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6 金慶輝;微通道電泳芯片系統(tǒng)的原理、方法和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2年
7 王國棟;微通道內(nèi)穩(wěn)定流動沸騰的換熱特性及沸騰不穩(wěn)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8 吳信宇;磁動力微流控芯片內(nèi)磁珠動力學行為及其強化混合與分離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9 王艷;基于MEMS加工工藝的復雜結(jié)構(gòu)微通道散熱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10 蘇宏久;微通道內(nèi)溶液吸收H_2S傳質(zhì)特性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曉玉;微通道光生物制氫反應器內(nèi)微生物生長及傳輸特性[D];重慶大學;2010年
2 李萌萌;微通道氣體流動的分子動力學模擬[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3 徐安懷;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微通道熱沉研究[D];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2001年
4 李鐵;微通道電泳芯片和DNA芯片系統(tǒng)中的信號處理與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2年
5 李金;實用化硅微通道紅細胞變形性測量系統(tǒng)及流路測控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6 馬曉東;十字交叉溝通微通道芯片的微液滴生成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7 王迎昆;高密度組裝微通道對流換熱實驗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8 彭長屏;激光加工石英微通道技術的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9 王勛;微通道冷凝換熱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10 唐裕霞;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列陣散熱技術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637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63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