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軸風力機葉片翼型的氣動特性研究
【圖文】:
圖 2-1 風輪的氣流圖如果假定空氣是不可壓縮的,有連續(xù)性條件可得:1122S u= Su=Su風作用在風輪上的力可由動量定理得出:( )12F = ρS uu u故風輪吸收的功率為:( )122P = Fu=ρ Suu u此功率是由風的動能轉換而來的,從上游至下游動能的變化為( )222121 N =ρS uu u令 P = N,得到:uu+
風力機翼型是其葉片在展長方向某一位置剖面的輪廓線。翼型一般是瘦長形的,在其前部較厚且有小圓弧狀前緣,而其后部較薄且有一較尖的后緣。翼型上表面的前部曲率較大,后部曲率較小。翼型的氣動性能直接與翼型外形有關;通常,翼型外形由下列幾何參數(shù)確定[16][17][18]。(1)翼弦翼型前緣點 A 與后緣點 B 之間的連線叫做翼弦,翼弦 AB 的長度稱為弦長,,用字母 C 表示,它是翼型的基準長度,也稱為幾何弦。除幾何弦外,翼型還有氣動弦;當氣流方向與氣動弦一致時,作用在翼型剖面上的升力為零(如圖 2-2)。因此,氣動弦又稱為零升力線,對于對稱翼型的幾何弦和氣動弦是重合的。(2)翼型的中弧線翼型輪廓線的內切圓圓心的連線叫做中弧線;也稱為翼型的骨線或中線。對于對稱翼型的中弧線和翼弦是重合的。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TK8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帆;利用沿海風能資源 服務“海上蘇東”建設[J];能源研究與利用;1997年04期
2 秦桂欣,高志安;風力發(fā)電 造福人類[J];農村電氣化;2005年08期
3 薛桁,朱瑞兆;我國風能開發(fā)利用及布局潛力評估[J];太陽能學報;1990年01期
4 張海平;風力機特征風速的推導[J];云南工業(yè)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5 ;連載15:風力發(fā)電技術[J];廣東通信技術;2009年10期
6 肖勁松;;國際風能研發(fā)機構介紹(二) 歐洲風能研究院[J];太陽能;2005年06期
7 蔣宏春;;風力發(fā)電技術綜述[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0年09期
8 錢喜鎮(zhèn);風力機設計風速的初步探討[J];太陽能學報;1986年01期
9 楊振斌,薛桁,袁春紅,孫振澤;用于風電場選址的風能資源評估軟件[J];氣象科技;2001年03期
10 張廣盛;風能的利用[J];青?萍;1997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賀德馨;;風能工程中的力學問題[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2 王保生;劉文英;盧冬梅;;鄱陽湖區(qū)風能資源及其利用前景[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3 楊勤;桑建人;丁永紅;;WAsP模型對風能資源預測的應用解釋[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資源應用研究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4 方艷瑩;朱蓉;何曉鳳;王鵬;;復雜地形風能資源微尺度數(shù)值模擬實驗研究[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4應對氣候變化,發(fā)展低碳經濟[C];2011年
5 鄧晶;蘇明山;;風能資源評價指標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6 王興;馬鵬里;張鐵軍;林紓;;利用MM5結合CALMET研究甘肅酒泉地區(qū)風能資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4應對氣候變化,發(fā)展低碳經濟[C];2011年
7 王紅雷;;溫州市沿海風能資源分析與利用[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資源應用研究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8 王紅雷;楊小華;曾清江;;溫州市沿海風能資源分析與利用[A];第六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任永建;劉敏;袁業(yè)暢;楊宏青;孫善磊;;基于邊界層模式的湖北省風能模擬試驗[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資源應用研究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10 董旭光;劉煥彬;叢美環(huán);;威海區(qū)域風能資源動力降尺度模擬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資源應用研究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云霞;我省風能資源居全國第五位[N];蘭州日報;2005年
2 曹丹;中外風電企業(yè)內蒙競逐風[N];市場報;2008年
3 記者 高杰;江蘇風能資源凸現(xiàn)投資價值[N];中國環(huán)境報;2004年
4 本報通訊員 王元紅;風能:西藏亟待開發(fā)的潔凈能源[N];西藏日報;2007年
5 燕志華;電解鋁企業(yè)有了福音[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8年
6 記者 李濟東邋通訊員 田禎福 王亞東;湖北“追風”之路[N];湖北日報;2008年
7 通訊員 宗京;龍源與麗江政府簽訂風能資源合作協(xié)議[N];中國電力報;2009年
8 趙亞平;再造西部陸上三峽[N];中國建設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史曉斐 實習記者 吳艷秋;中丹風能合作:從理念到方法[N];中國電力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劉麟 通訊員 覃遵奎 向水生;湖南永順縣開發(fā)水能和風能資源[N];經濟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德;風能資源數(shù)值模擬及其在中國風能資源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2 范忠瑤;風力機定常與非定常氣動問題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3 王健;我國風能資源最優(yōu)化開發(fā)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4 周文平;時間步進自由尾跡方法建模及水平軸風力機氣動性能分析[D];重慶大學;2011年
5 莊月晴;Magnus效應作用下的風力機氣動性能及流動控制的數(shù)值研究[D];上海大學;2012年
6 包能勝;風電—燃氣輪機互補發(fā)電系統(tǒng)若干關鍵問題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7年
7 齊志遠;小型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能量管理集成控制的研究[D];內蒙古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嚴曉建;江蘇省沿海潮間帶風電產業(yè)綜合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9 張悅;混雜系統(tǒng)建模與控制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10 葉杭冶;大型并網風力發(fā)電機組控制算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師英;大型風力機機械系統(tǒng)健康監(jiān)測技術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伍海濱;水平軸風力機動態(tài)氣動問題研究及軟件開發(fā)[D];汕頭大學;2004年
3 唐進;提高風力機葉型氣動性能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4 黃繼雄;風力機專用新翼型及其氣動特性研究[D];汕頭大學;2001年
5 曾杰;大型水平軸風力機載荷計算和強度分析的方法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1年
6 王俊琦;定槳距變速非并網風力發(fā)電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7 丁明華;大型海上風機結構系統(tǒng)的動力特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全建軍;風力機葉尖加小翼動力放大特性實驗研究[D];內蒙古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劉彥超;基于直流電動機的風力機模擬器研究[D];內蒙古工業(yè)大學;2009年
10 楊壯凌;風力機典型受控過程的動態(tài)仿真模擬研究及其CAD軟件開發(fā)[D];汕頭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6123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61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