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及其生物膜的殺菌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30 11:04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EHEC O157)作為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極容易在食品表面形成生物膜,加強其壞境耐受能力,增強其致病能力。超聲殺菌具有殺菌效率高,清潔,高效無污染的優(yōu)點,但因抗菌機制不明確,限制了其在食品抗菌領域的進一步應用。因此,本文重點探索了超聲殺菌對EHEC O157及其生物膜的殺菌機制。首先我們利用透射電鏡觀察在超聲作用后細菌形態(tài)的變化。再對比超聲前后細菌電導率,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胞內(nèi)生物分子的變化,分析超聲對細胞膜通透性的影響。之后,利用電子順磁共振和對胞內(nèi)活性氧的測定,驗證了在超聲處理時會伴隨自由基的生成,并且會導致胞內(nèi)氧化壓力上升。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胞內(nèi)關鍵酶的測定,呼吸代謝的抑制試驗等,分析超聲對細菌生理代謝的影響。除此之外,我們亦對超聲對EHEC O157生物膜的抑制機制進行了探索,通過流動性實驗和表型實驗,驗證了超聲對細菌鞭毛和菌毛的影響。隨后,通過對胞外多聚物超聲前后含量的對比,揭示出超聲對生物膜胞外多聚物合成的影響。進一步的我們從分子層面研究了超聲對生物...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
第一章 緒論
1.1 食源性微生物的危害
1.2 大腸桿菌O157:H7 及其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1.2.1 大腸桿菌O157:H7 的概述
1.2.2 細菌生物膜概述
1.2.3 大腸桿菌生物膜
1.2.4 大腸桿菌生物膜形成相關因子
1.3 超聲殺菌研究現(xiàn)狀
1.3.1 非熱殺菌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
1.3.2 超聲殺菌技術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3.3 超聲殺菌機制研究現(xiàn)狀
1.3.4 超聲在食品中的應用研究
1.4 課題研究背景和立題意義
1.5 課題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的殺菌機制
2.1 引言
2.2 實驗材料與儀器
2.2.1 供試菌株
2.2.2 實驗材料
2.2.3 實驗儀器
2.2.4 實驗主要試劑的配制
2.3 實驗方法
2.3.1 超聲殺菌能力研究
2.3.2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細胞膜通透性的影響
2.3.3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細菌核酸變化
2.3.4 超聲殺菌技術對胞內(nèi)氧化壓力的影響
2.3.5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胞內(nèi)自由基的影響
2.3.6 超聲殺菌技術對胞內(nèi)酶的影響
2.3.7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呼吸抑制率的測量
2.3.8 細菌呼吸疊加率的測定
2.3.9 超聲殺菌技術對HMP途徑中關鍵酶活性的影響
2.3.10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2.4 結果與討論
2.4.1 超聲的殺菌能力研究
2.4.2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表面通透性的影響
2.4.3 超聲殺菌技術對胞內(nèi)生物分子的影響
2.4.4 超聲殺菌的作用機制研究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的抑制效果
3.1 引言
3.2 實驗材料與儀器
3.2.1 供試菌株
3.2.2 實驗材料
3.2.3 實驗儀器
3.2.4 實驗試劑
3.3 實驗方法
3.3.1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抑制效果
3.3.2 結晶紫測定超聲對生物膜的清除效果
3.3.3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新陳代謝的影響
3.3.4 掃描電鏡觀察生物膜
3.3.5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3.4 結果與討論
3.4.1 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的超聲處理條件的確定
3.4.2 結晶紫法測定超聲對生物膜的清除效果
3.4.3 掃描電鏡觀察超聲對生物膜的清除效果
3.4.4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內(nèi)細菌新陳代謝能力的影響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的抑制機制的探索
4.1 引言
4.2 實驗材料與儀器
4.2.1 供試菌株
4.2.2 實驗材料
4.2.3 實驗儀器
4.2.4 實驗試劑
4.3 實驗方法
4.3.1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流動性的影響
4.3.2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表型的影響
4.3.3酶解實驗
4.3.4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胞外蛋白的影響
4.3.5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影響
4.3.6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胞外DNA的影響
4.3.7 大腸桿菌O157:H7 csgB和 csgD基因的檢測
4.3.8 目的基因片段的擴增
4.3.9 瓊脂糖電泳檢測擴增產(chǎn)物
4.3.10 DNA的回收測序
4.3.11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生物膜形成調(diào)控基因csgB、csgD的影響
4.3.12 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4.4 結果與討論
4.4.1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流動性的影響
4.4.2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表型的影響
4.4.3酶解實驗
4.4.4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胞外蛋白的影響
4.4.5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影響
4.4.6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e DNA的影響
4.4.7 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形成相關基因csgB和 csgD基因的檢測
4.4.8 超聲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形成相關基因csgB和 csgD基因表達量的影響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汁和蔬果中的應用
5.1 引言
5.2 實驗材料與儀器
5.2.1 供試菌株
5.2.2 實驗材料
5.2.3 實驗儀器
5.3 實驗方法
5.3.0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汁中的應用
5.3.1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上的應用
5.3.2 色度測量
5.3.3 感官評價
5.3.4 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5.4 結果與討論
5.4.1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汁中的應用
5.4.2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上的應用
5.4.3 色度測量和感官評價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發(fā)表論文和專利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危害風險及其防控用抗菌生物活性肽研究進展[J]. 徐重新,張存政,劉媛,張霄,仲建鋒,劉賢金. 生物技術通報. 2019(07)
[2]大腸桿菌FliC基因敲除后對大腸桿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J]. 喻華英,馬燕.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16(08)
[3]細菌生物膜的形成與調(diào)控機制[J]. 唐俊妮,史賢明,王紅寧,周銳. 生物學雜志. 2009(02)
[4]大腸桿菌O157∶H7感染流行概況[J]. 王燕,謝貴林,杜琳.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 2008(01)
[5]超聲波在食品滅菌中的研究進展[J]. 舒國偉,陳合,呂嘉櫪,王旭. 中國調(diào)味品. 2006(11)
[6]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被膜對抗菌藥物作用影響的實驗研究[J]. 馮星火,趙廣福,崔連東,關欣,王宏達. 微生物學報. 2000(02)
碩士論文
[1]大腸桿菌TA系統(tǒng)基因hipBA對生物膜的形成以及DNA釋放的影響[D]. 趙俊橋.山東大學 2012
[2]桃柁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 王曉紅.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733004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
第一章 緒論
1.1 食源性微生物的危害
1.2 大腸桿菌O157:H7 及其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1.2.1 大腸桿菌O157:H7 的概述
1.2.2 細菌生物膜概述
1.2.3 大腸桿菌生物膜
1.2.4 大腸桿菌生物膜形成相關因子
1.3 超聲殺菌研究現(xiàn)狀
1.3.1 非熱殺菌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
1.3.2 超聲殺菌技術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3.3 超聲殺菌機制研究現(xiàn)狀
1.3.4 超聲在食品中的應用研究
1.4 課題研究背景和立題意義
1.5 課題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的殺菌機制
2.1 引言
2.2 實驗材料與儀器
2.2.1 供試菌株
2.2.2 實驗材料
2.2.3 實驗儀器
2.2.4 實驗主要試劑的配制
2.3 實驗方法
2.3.1 超聲殺菌能力研究
2.3.2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細胞膜通透性的影響
2.3.3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細菌核酸變化
2.3.4 超聲殺菌技術對胞內(nèi)氧化壓力的影響
2.3.5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胞內(nèi)自由基的影響
2.3.6 超聲殺菌技術對胞內(nèi)酶的影響
2.3.7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呼吸抑制率的測量
2.3.8 細菌呼吸疊加率的測定
2.3.9 超聲殺菌技術對HMP途徑中關鍵酶活性的影響
2.3.10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2.4 結果與討論
2.4.1 超聲的殺菌能力研究
2.4.2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表面通透性的影響
2.4.3 超聲殺菌技術對胞內(nèi)生物分子的影響
2.4.4 超聲殺菌的作用機制研究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的抑制效果
3.1 引言
3.2 實驗材料與儀器
3.2.1 供試菌株
3.2.2 實驗材料
3.2.3 實驗儀器
3.2.4 實驗試劑
3.3 實驗方法
3.3.1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抑制效果
3.3.2 結晶紫測定超聲對生物膜的清除效果
3.3.3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新陳代謝的影響
3.3.4 掃描電鏡觀察生物膜
3.3.5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3.4 結果與討論
3.4.1 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的超聲處理條件的確定
3.4.2 結晶紫法測定超聲對生物膜的清除效果
3.4.3 掃描電鏡觀察超聲對生物膜的清除效果
3.4.4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內(nèi)細菌新陳代謝能力的影響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的抑制機制的探索
4.1 引言
4.2 實驗材料與儀器
4.2.1 供試菌株
4.2.2 實驗材料
4.2.3 實驗儀器
4.2.4 實驗試劑
4.3 實驗方法
4.3.1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流動性的影響
4.3.2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表型的影響
4.3.3酶解實驗
4.3.4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胞外蛋白的影響
4.3.5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影響
4.3.6 超聲殺菌技術對生物膜胞外DNA的影響
4.3.7 大腸桿菌O157:H7 csgB和 csgD基因的檢測
4.3.8 目的基因片段的擴增
4.3.9 瓊脂糖電泳檢測擴增產(chǎn)物
4.3.10 DNA的回收測序
4.3.11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生物膜形成調(diào)控基因csgB、csgD的影響
4.3.12 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4.4 結果與討論
4.4.1 超聲殺菌技術對細菌流動性的影響
4.4.2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表型的影響
4.4.3酶解實驗
4.4.4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胞外蛋白的影響
4.4.5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影響
4.4.6 超聲殺菌技術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e DNA的影響
4.4.7 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形成相關基因csgB和 csgD基因的檢測
4.4.8 超聲對大腸桿菌O157:H7 生物膜形成相關基因csgB和 csgD基因表達量的影響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汁和蔬果中的應用
5.1 引言
5.2 實驗材料與儀器
5.2.1 供試菌株
5.2.2 實驗材料
5.2.3 實驗儀器
5.3 實驗方法
5.3.0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汁中的應用
5.3.1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上的應用
5.3.2 色度測量
5.3.3 感官評價
5.3.4 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5.4 結果與討論
5.4.1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汁中的應用
5.4.2 超聲殺菌技術在果蔬上的應用
5.4.3 色度測量和感官評價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發(fā)表論文和專利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危害風險及其防控用抗菌生物活性肽研究進展[J]. 徐重新,張存政,劉媛,張霄,仲建鋒,劉賢金. 生物技術通報. 2019(07)
[2]大腸桿菌FliC基因敲除后對大腸桿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J]. 喻華英,馬燕.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16(08)
[3]細菌生物膜的形成與調(diào)控機制[J]. 唐俊妮,史賢明,王紅寧,周銳. 生物學雜志. 2009(02)
[4]大腸桿菌O157∶H7感染流行概況[J]. 王燕,謝貴林,杜琳.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 2008(01)
[5]超聲波在食品滅菌中的研究進展[J]. 舒國偉,陳合,呂嘉櫪,王旭. 中國調(diào)味品. 2006(11)
[6]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被膜對抗菌藥物作用影響的實驗研究[J]. 馮星火,趙廣福,崔連東,關欣,王宏達. 微生物學報. 2000(02)
碩士論文
[1]大腸桿菌TA系統(tǒng)基因hipBA對生物膜的形成以及DNA釋放的影響[D]. 趙俊橋.山東大學 2012
[2]桃柁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 王曉紅.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733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swxlw/37330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