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顯微注射技術在原生動物草履蟲研究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2-01-18 21:01
對大多數(shù)單細胞原生動物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目前還缺乏行之有效的轉(zhuǎn)基因手段。針對這種情況,本研究以第四雙小核草履蟲為對象,將包含自身調(diào)控序列的草履蟲纖毛內(nèi)運輸?shù)鞍祝╥ntraflagellar transport,IFT)基因IFT43或IFT46插入表達載體Pzz02-GFP中,用單細胞顯微注射術將重組質(zhì)粒注入到第四雙小核草履蟲營養(yǎng)大核內(nèi)。蛋白質(zhì)免疫印記結(jié)果顯示,與綠色熒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標簽偶聯(lián)的IFT43或IFT46在草履蟲細胞中表達,利用熒光顯微鏡或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統(tǒng)觀察,IFT43-GFP與IFT46-GFP融合蛋白顯示出相似的纖毛定位,同時它們在草履蟲多纖毛內(nèi)的運輸過程被動態(tài)記錄。本研究表明,顯微注射方法能夠在草履蟲細胞中實現(xiàn)外源基因轉(zhuǎn)入和表達,在對單細胞模式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文章來源】: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20,36(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單細胞顯微注射
1.2.1 準備質(zhì)粒
1.2.2 準備細胞
1.2.3 顯微注射
1.3 草履蟲細胞熒光觀察
1.4 總蛋白質(zhì)提取和蛋白質(zhì)免疫印跡分析
2 結(jié)果
2.1 表達載體的選擇
2.2 免疫印跡證實注射后目的基因在草履蟲細胞中表達
2.3 IFT46-GFP和IFT43-GFP融合蛋白在草履蟲細胞中的定位和動態(tài)運輸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進展中的纖毛蟲學研究:新格局、新窗口與新拓展[J]. 胡曉鐘,趙研,黃潔,高鳳,高珊,邵晨,宋微波.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10)
[2]八肋游仆蟲含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大核人工染色體的構(gòu)建[J]. 李娜,柴寶峰,王景濤,梁愛華.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09(05)
本文編號:3595582
【文章來源】: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20,36(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單細胞顯微注射
1.2.1 準備質(zhì)粒
1.2.2 準備細胞
1.2.3 顯微注射
1.3 草履蟲細胞熒光觀察
1.4 總蛋白質(zhì)提取和蛋白質(zhì)免疫印跡分析
2 結(jié)果
2.1 表達載體的選擇
2.2 免疫印跡證實注射后目的基因在草履蟲細胞中表達
2.3 IFT46-GFP和IFT43-GFP融合蛋白在草履蟲細胞中的定位和動態(tài)運輸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進展中的纖毛蟲學研究:新格局、新窗口與新拓展[J]. 胡曉鐘,趙研,黃潔,高鳳,高珊,邵晨,宋微波.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10)
[2]八肋游仆蟲含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大核人工染色體的構(gòu)建[J]. 李娜,柴寶峰,王景濤,梁愛華.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09(05)
本文編號:35955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swxlw/35955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