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F-box家族的全基因組鑒定及TaFBL14和TaSKP2A的抗逆相關表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8-26 15:07
F-box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蛋白家族之一,廣泛地參與了植物生長發(fā)育、自交不親和、衰老及生物/非生物脅迫等多個生物學過程。在擬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中,對F-box家族的認識比較早,而且比較全面。但對于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F-box家族在其中的研究報道較少。一方面,由于F-box家族保守性差,給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帶來困難,另一方面主要由于小麥基因組龐雜和多倍體的特性導致。因此,亟需對小麥中F-box家族開展系統(tǒng)的鑒定分析和功能研究;诖,本研究對小麥中F-box家族基因進行了全基因組系統(tǒng)鑒定、分類、結構解析、進化關系和染色體分布等分析;通過dPCR研究了小麥中F-box家族基因的組織專化性表達模式及響應非生物逆境的情況;以本實驗室前期獲得的F-box基因TaFBL14和TaSKP2A為研究對象,探討了這2個基因在3種激素和2種非生物逆境處理下的表達模式;通過酵母文庫篩選和一對一回復驗證獲得了一個與TaSKP2A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幾丁質(zhì)酶。研究主要結果如下:1.在小麥基因組中鑒定了由406個基因編碼的1013個F-box蛋白;基于其C-末端結構域?qū)⑿←淔-box蛋白分為12個亞家族;...
【文章來源】: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基于小麥中F-box結構域生成的WebLogo每個堆棧的整體高度表示F-box結構域在特定位置的序列保守性,而每個堆棧中字母的高度表示
表 2. MEME 預測小麥 F-box 蛋白家族 FBU 亞家族中的基序Table 2. Putative motifs predicted in wheat F-box proteins of FBU subfamily by MEMEMotifNo.E-value No. ofsequenceLengthof motifSequence1 5.0e-2423 513 26 LPDDLLLEILSRLPVKDAVRTSCLSR2 1.4e-1116 94 50 AFGGLTRLWLENLRFGESDIPNILSTCKRLESLRLYHZVEH3 1.1e-622 84 29 PEGCDLTWTMFILEAAPSLKELCITVWDH4 8.4e-617 193 21 SWRAJISDPAFRKRLPQTHPG5 4.6e-453 91 29 AQLSELEIVYGRFERVELKWLPKLTRLTF6 4.3e-445 62 23 ILSTRPPEITIRKLKIRFVLSPD7 1.7e-414 124 15 IADYVVCNPATREWV8 2.0e-528 100 29 ESJSIGKSVARAMATQKVDAAEFEILTEK9 3.0e-381 525 15 XLLANCPSLEKLTLI圖 2. 小麥中 F-box 蛋白的 C 末端結構域分類Figure 2. Classification of F-box proteins in wheat based on C-terminal domains
.5 小麥 F-box 基因的染色體分布為了確定小麥 F-box 基因的基因組分布情況,從小麥 IWGSC 數(shù)據(jù)庫中獲得了 體位置,并繪制了 406 個已鑒定的小麥 F-box 基因的染色體定位圖。從圖 4 可以的分布并不均勻,染色體 5B (40)、3B (39)、6A (36)、6D (30) 上 F-box 基因分布之下,3A、1D 和 3D 染色體中僅包含 8 個 F-box 基因,所占比例最小 (2.0%)。、7D 染色體外,小麥 F-box 基因更多地分布在染色體長臂上。由于小麥 IWGSC體上長臂和短臂的基因定位情況并未精確劃分,我們無法精確定位該染色體上 圖 3.小麥 F-box 基因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利用 ClustalX 2.1 對全長的氨基酸序列進行比對,利用 MEGA7 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 (NJ) 樹。F-box 蛋白分為 7 個不同的亞支(A-G)。Figure 3.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F-box genes in wheatThe full-length amino acid sequences were aligned by ClustalX 2.1 and the Neighbour Joining(NJ) tree was constructed using MEGA7. F-box proteins grouped into 7 distinct clades(A-G).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麥TaPRF7基因的克隆及表達[J]. 段文靜,白建芳,王鵬,王玉昆,苑少華,孫輝,苑國良,張立平,趙昌平. 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7(07)
[2]小麥葉銹病成株抗性研究進展與展望[J]. 張小輝,暢志堅,喬麟軼,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任永康,張曉軍. 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04)
[3]酵母雙雜交技術應用進展[J]. 王婷,葛懷娜,郭宏. 生物技術進展. 2015(05)
[4]谷子F-box家族基因的鑒定、分類及干旱響應[J]. 霍冬英,鄭煒君,李盼松,徐兆師,周永斌,陳明,馬有志,閔東紅,張小紅. 作物學報. 2014(09)
[5]擬南芥F-box基因At3g16740的表達分析[J]. 段桂芳,王利群,李新梅,趙福,羅俊,趙小英,劉選明. 生命科學研究. 2013(06)
[6]生物信息學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趙屹,谷瑞升,杜生明. 醫(yī)學信息學雜志. 2012(05)
[7]隱馬爾可夫模型及其在語音識別中的應用[J]. 李冠宇. 科技風. 2011(23)
[8]小麥NBS-LRR類抗病基因同源cDNA序列的分離與鑒定[J]. 張立榮,楊文香,劉大群.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1(03)
[9]酵母雙雜交技術及其在植物與病原物互作中的應用[J]. 王夢姣,梁超. 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 2010(03)
[10]內(nèi)源小RNAs在植物脅迫反應中的作用[J]. 謝兆輝. 遺傳. 2009(08)
本文編號:3364465
【文章來源】: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基于小麥中F-box結構域生成的WebLogo每個堆棧的整體高度表示F-box結構域在特定位置的序列保守性,而每個堆棧中字母的高度表示
表 2. MEME 預測小麥 F-box 蛋白家族 FBU 亞家族中的基序Table 2. Putative motifs predicted in wheat F-box proteins of FBU subfamily by MEMEMotifNo.E-value No. ofsequenceLengthof motifSequence1 5.0e-2423 513 26 LPDDLLLEILSRLPVKDAVRTSCLSR2 1.4e-1116 94 50 AFGGLTRLWLENLRFGESDIPNILSTCKRLESLRLYHZVEH3 1.1e-622 84 29 PEGCDLTWTMFILEAAPSLKELCITVWDH4 8.4e-617 193 21 SWRAJISDPAFRKRLPQTHPG5 4.6e-453 91 29 AQLSELEIVYGRFERVELKWLPKLTRLTF6 4.3e-445 62 23 ILSTRPPEITIRKLKIRFVLSPD7 1.7e-414 124 15 IADYVVCNPATREWV8 2.0e-528 100 29 ESJSIGKSVARAMATQKVDAAEFEILTEK9 3.0e-381 525 15 XLLANCPSLEKLTLI圖 2. 小麥中 F-box 蛋白的 C 末端結構域分類Figure 2. Classification of F-box proteins in wheat based on C-terminal domains
.5 小麥 F-box 基因的染色體分布為了確定小麥 F-box 基因的基因組分布情況,從小麥 IWGSC 數(shù)據(jù)庫中獲得了 體位置,并繪制了 406 個已鑒定的小麥 F-box 基因的染色體定位圖。從圖 4 可以的分布并不均勻,染色體 5B (40)、3B (39)、6A (36)、6D (30) 上 F-box 基因分布之下,3A、1D 和 3D 染色體中僅包含 8 個 F-box 基因,所占比例最小 (2.0%)。、7D 染色體外,小麥 F-box 基因更多地分布在染色體長臂上。由于小麥 IWGSC體上長臂和短臂的基因定位情況并未精確劃分,我們無法精確定位該染色體上 圖 3.小麥 F-box 基因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利用 ClustalX 2.1 對全長的氨基酸序列進行比對,利用 MEGA7 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 (NJ) 樹。F-box 蛋白分為 7 個不同的亞支(A-G)。Figure 3.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F-box genes in wheatThe full-length amino acid sequences were aligned by ClustalX 2.1 and the Neighbour Joining(NJ) tree was constructed using MEGA7. F-box proteins grouped into 7 distinct clades(A-G).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麥TaPRF7基因的克隆及表達[J]. 段文靜,白建芳,王鵬,王玉昆,苑少華,孫輝,苑國良,張立平,趙昌平. 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7(07)
[2]小麥葉銹病成株抗性研究進展與展望[J]. 張小輝,暢志堅,喬麟軼,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任永康,張曉軍. 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04)
[3]酵母雙雜交技術應用進展[J]. 王婷,葛懷娜,郭宏. 生物技術進展. 2015(05)
[4]谷子F-box家族基因的鑒定、分類及干旱響應[J]. 霍冬英,鄭煒君,李盼松,徐兆師,周永斌,陳明,馬有志,閔東紅,張小紅. 作物學報. 2014(09)
[5]擬南芥F-box基因At3g16740的表達分析[J]. 段桂芳,王利群,李新梅,趙福,羅俊,趙小英,劉選明. 生命科學研究. 2013(06)
[6]生物信息學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趙屹,谷瑞升,杜生明. 醫(yī)學信息學雜志. 2012(05)
[7]隱馬爾可夫模型及其在語音識別中的應用[J]. 李冠宇. 科技風. 2011(23)
[8]小麥NBS-LRR類抗病基因同源cDNA序列的分離與鑒定[J]. 張立榮,楊文香,劉大群.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1(03)
[9]酵母雙雜交技術及其在植物與病原物互作中的應用[J]. 王夢姣,梁超. 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 2010(03)
[10]內(nèi)源小RNAs在植物脅迫反應中的作用[J]. 謝兆輝. 遺傳. 2009(08)
本文編號:33644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swxlw/33644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