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2在擬南芥葉片發(fā)育中的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7 19:57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的形狀和大小直接影響植物的經濟和觀賞價值。植物葉緣的形態(tài)受很多因子的調控,其中CUC2、MIR164、PIN1和生長素在葉緣鋸齒發(fā)育的調控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EMBRYONIC FLOWER 2(EMF2)、VERNALIZATION 2(VRN2)、CLURLY LEAF(CLF)和 SWINGER(SWN)是多梳蛋白家族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的重要組分。本研究以擬南芥為實驗材料,探究表觀遺傳調節(jié)因子PcG(Polycomb Group)在調控葉緣鋸齒發(fā)育中的功能,以及CUC2的異位表達在葉片細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實驗內容和結果如下:1通過對擬南芥PcG突變體clf-28 swn-7 CLF::CLF-GR(簡稱iCLF)葉鋸齒程度的分析可知,iCLF的葉鋸齒程度大于野生型Col-0。實時定量結果顯示iCLF中CUC2、CUC3、MIR164B和MIR164C的表達水平明顯升高。通過測量和分析野生型和emf2-10 vrn2-1(簡稱ev)中CUC2::Venus熒光信號的強度得出結論,CUC2在葉...
【文章來源】: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DNA甲基化反應ll21
???1緒論????WD40??propeller?profeins;??H3?tail????H3K27mo3?^??^?C)(C??#>?TM--?v?"????c^J??贏零贏??f?—??暫?必\\??圖1-2植物中PRC2結構及組分的模型⑷】。??Fig?1-2?Model?of?PRC2?structure?and?components?in?plantf41J.??1.3擬南芥葉緣發(fā)育及其相關調節(jié)因子的研究進展??擬南芥是(Jrai/c/o/w’/s?//m/zV/w/)是十字花科植物,作為傳統(tǒng)的遺傳學研究材料,??擬南芥在植物生物學的研究中具有很多的優(yōu)勢。例如擬南芥的基因組較小,生長周期短,??種子多,突變體較多等[55,56】。??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還具有控制葉片表面溫度和水分流失的作用。??根據植物葉片的大孝形狀和在莖上的位置可以分為兩大類葉片:葉柄上只有一個葉片??的單葉,如煙草和擬南芥,以及由連接在一個或多個軸上的幾個小葉單元組成的復葉,??如番茄和豌豆[57]。葉片的形態(tài)在植物應對生物和非生物脅迫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不是扁平的葉片而是較厚的棘[58]。葉片根據葉緣形狀又可分為:全??緣葉、鋸齒葉和缺刻葉。葉片形狀受遺傳、發(fā)育和環(huán)境等因素的調控[59]。葉緣形態(tài)可以??用于區(qū)分不同的植物種類,它的進化與環(huán)境變化密切相關,根據葉片的鋸齒程度可以很??好地預測地質時期內陸地的年平均溫度[6Q]。葉緣的形態(tài)還會影響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甚至對農藝性狀產生影響。例如,在澳大利亞種植面積較大的棉花品種“〇kra-leaf”中,?
?東北林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a)??〇??§?%零響藝11蠢??mmmm??(b)?參,S??〇???#?W?Y?|?!?“?...、???.....I?.?I;?*??^^f?哲?愛辦??圖1-4?Cd-0和G/C2-/D突變體的葉鋸齒程度比較_。??Fig?1-4?Comparison?of?serration?degree?between?C〇I-0?and?chc2-1D^69\??1.3.4?P//W和生長素在葉緣發(fā)育調控中的功能??7?(P/iV-FOiJMiX)/)是生長素極性運輸蛋白,可以在有轉運生長素能力的細胞??底端檢測到P丨N1蛋白的表達,PINl蛋白可以充當生長素極性運輸的跨膜成分[7'葉緣??卞的PIN1蛋白可以在表皮細胞中產生極性聚集點,從而導致生長素濃度最大化的形成,??進而葉鋸齒在此處形成。與野生型擬南芥不同,p/?/突變體中生長素在葉緣處均勻分布,??不形成生長素濃度梯度,從而形成光滑的葉邊緣,說明F//W可以和生長素直接作用調??節(jié)葉緣鋸齒的形成^1。??生長素參與調節(jié)植物生長發(fā)育許多方面,包括根和葉的形態(tài)、器官形成和維管束的??發(fā)育等m¥]。生長素在葉原基發(fā)育的過程中首先在其尖端出現,隨后在葉緣處出現,最??后在葉片的中間部分出現[74]。在野生型擬南芥中,生長素濃度最大化是葉鋸齒產生所需??的,仰(5狀F//^D/C反af/51,即)的異位表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擾亂生長素的濃度從??而影響葉緣的發(fā)育。生長素可以和(乂SyMMEmC'IZiK&W)—起抑制SP的表達??參與調節(jié)葉片的形態(tài),表明生長素不僅可以在分生組織中影響葉片發(fā)育而且可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DNA甲基化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袁超,張少偉,牛義,湯青林,魏大勇,王志敏. 生物工程學報. 2020(05)
[2]植物長鏈非編碼RNA的生物學功能研究進展[J]. 李寧,王柏柯,王娟,黃少勇,戴麒,帕提古麗,高杰,余慶輝. 植物生理學報. 2019(10)
[3]DNA甲基化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意義及研究進展[J]. 鐘焱,徐慧,彭鳳蘭.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9(14)
[4]DNA甲基化與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J]. 李亞嬌,郭九峰,王淑妍,劉曉婷,那日. 生態(tài)科學. 2016(04)
[5]Emerging roles of non-coding RNAs in epigenetic regulation[J]. Juan Chen,Yuanchao Xu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6(03)
[6]Non-coding RNAs as potent tools for crop improvement[J]. Renyi Liu,Jian-Kang Zhu.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4(02)
[7]DNA甲基化對植物發(fā)育調控的研究進展[J]. 劉合霞,周堅.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2(02)
[8]DNA甲基化在植物生長發(fā)育中的作用[J]. 黑淑梅,慕明濤.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7(21)
[9]擬南芥的分子遺傳學研究概況[J]. 樊妙姬. 遺傳. 1992(03)
博士論文
[1]Polycomb group在擬南芥葉緣發(fā)育中的生物學功能研究[D]. 李曉嶼.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054729
【文章來源】: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DNA甲基化反應ll21
???1緒論????WD40??propeller?profeins;??H3?tail????H3K27mo3?^??^?C)(C??#>?TM--?v?"????c^J??贏零贏??f?—??暫?必\\??圖1-2植物中PRC2結構及組分的模型⑷】。??Fig?1-2?Model?of?PRC2?structure?and?components?in?plantf41J.??1.3擬南芥葉緣發(fā)育及其相關調節(jié)因子的研究進展??擬南芥是(Jrai/c/o/w’/s?//m/zV/w/)是十字花科植物,作為傳統(tǒng)的遺傳學研究材料,??擬南芥在植物生物學的研究中具有很多的優(yōu)勢。例如擬南芥的基因組較小,生長周期短,??種子多,突變體較多等[55,56】。??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還具有控制葉片表面溫度和水分流失的作用。??根據植物葉片的大孝形狀和在莖上的位置可以分為兩大類葉片:葉柄上只有一個葉片??的單葉,如煙草和擬南芥,以及由連接在一個或多個軸上的幾個小葉單元組成的復葉,??如番茄和豌豆[57]。葉片的形態(tài)在植物應對生物和非生物脅迫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不是扁平的葉片而是較厚的棘[58]。葉片根據葉緣形狀又可分為:全??緣葉、鋸齒葉和缺刻葉。葉片形狀受遺傳、發(fā)育和環(huán)境等因素的調控[59]。葉緣形態(tài)可以??用于區(qū)分不同的植物種類,它的進化與環(huán)境變化密切相關,根據葉片的鋸齒程度可以很??好地預測地質時期內陸地的年平均溫度[6Q]。葉緣的形態(tài)還會影響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甚至對農藝性狀產生影響。例如,在澳大利亞種植面積較大的棉花品種“〇kra-leaf”中,?
?東北林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a)??〇??§?%零響藝11蠢??mmmm??(b)?參,S??〇???#?W?Y?|?!?“?...、???.....I?.?I;?*??^^f?哲?愛辦??圖1-4?Cd-0和G/C2-/D突變體的葉鋸齒程度比較_。??Fig?1-4?Comparison?of?serration?degree?between?C〇I-0?and?chc2-1D^69\??1.3.4?P//W和生長素在葉緣發(fā)育調控中的功能??7?(P/iV-FOiJMiX)/)是生長素極性運輸蛋白,可以在有轉運生長素能力的細胞??底端檢測到P丨N1蛋白的表達,PINl蛋白可以充當生長素極性運輸的跨膜成分[7'葉緣??卞的PIN1蛋白可以在表皮細胞中產生極性聚集點,從而導致生長素濃度最大化的形成,??進而葉鋸齒在此處形成。與野生型擬南芥不同,p/?/突變體中生長素在葉緣處均勻分布,??不形成生長素濃度梯度,從而形成光滑的葉邊緣,說明F//W可以和生長素直接作用調??節(jié)葉緣鋸齒的形成^1。??生長素參與調節(jié)植物生長發(fā)育許多方面,包括根和葉的形態(tài)、器官形成和維管束的??發(fā)育等m¥]。生長素在葉原基發(fā)育的過程中首先在其尖端出現,隨后在葉緣處出現,最??后在葉片的中間部分出現[74]。在野生型擬南芥中,生長素濃度最大化是葉鋸齒產生所需??的,仰(5狀F//^D/C反af/51,即)的異位表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擾亂生長素的濃度從??而影響葉緣的發(fā)育。生長素可以和(乂SyMMEmC'IZiK&W)—起抑制SP的表達??參與調節(jié)葉片的形態(tài),表明生長素不僅可以在分生組織中影響葉片發(fā)育而且可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DNA甲基化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袁超,張少偉,牛義,湯青林,魏大勇,王志敏. 生物工程學報. 2020(05)
[2]植物長鏈非編碼RNA的生物學功能研究進展[J]. 李寧,王柏柯,王娟,黃少勇,戴麒,帕提古麗,高杰,余慶輝. 植物生理學報. 2019(10)
[3]DNA甲基化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意義及研究進展[J]. 鐘焱,徐慧,彭鳳蘭.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9(14)
[4]DNA甲基化與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J]. 李亞嬌,郭九峰,王淑妍,劉曉婷,那日. 生態(tài)科學. 2016(04)
[5]Emerging roles of non-coding RNAs in epigenetic regulation[J]. Juan Chen,Yuanchao Xu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6(03)
[6]Non-coding RNAs as potent tools for crop improvement[J]. Renyi Liu,Jian-Kang Zhu.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4(02)
[7]DNA甲基化對植物發(fā)育調控的研究進展[J]. 劉合霞,周堅.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2(02)
[8]DNA甲基化在植物生長發(fā)育中的作用[J]. 黑淑梅,慕明濤.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7(21)
[9]擬南芥的分子遺傳學研究概況[J]. 樊妙姬. 遺傳. 1992(03)
博士論文
[1]Polycomb group在擬南芥葉緣發(fā)育中的生物學功能研究[D]. 李曉嶼.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0547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swxlw/305472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