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與白馬湖后生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2 07:38
【摘要】:秦淮河和白馬湖作為江蘇省重要的水資源,其水質狀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秦淮河地處江蘇省南部,而白馬湖地處江蘇省北部,地理位置不同,其氣候條件也不同;另外兩者一個為河流,一個為湖泊,其水體內環(huán)境也不同,且在過去,秦淮河與白馬湖都曾受人類活動的較大影響一度出現(xiàn)水量減少、水質惡化、生物量減少等情況。近年來,兩地政府十分重視水體恢復,因此選取這兩處水體研究其浮游動物的群落結構,對于指導其水體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秦淮河和白馬湖氣候條件、水體內環(huán)境、后生浮游動物的多樣性的調查分析,比較兩者不同環(huán)境下后生浮游動物的群落結構,并分析環(huán)境因子對后生浮游動物產生的影響,以期能夠找出河流與湖泊中后生浮游動物的差異,對于指導相關漁業(yè)產業(yè),調節(jié)、改善水質,監(jiān)測水環(huán)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研究按季節(jié)、分點位對秦淮河和白馬湖中后生浮游動物、水體理化因子進行采樣,對兩樣地后生浮游動物群落組成和理化因子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其群落結構。主要結果如下:1.通過觀察采集的樣本,發(fā)現(xiàn)秦淮河中共計含有后生浮游動物46種,其中輪蟲(Rotifer)27種,枝角類(Cladocera)10種,橈足類(Copepods)9種。秋季觀察到的物種數(shù)最多,冬季最少,在三類后生浮游動物中輪蟲類物種和數(shù)量最多,枝角類和橈足類明顯較少。通過對秦淮河不同季節(jié)樣本的觀察,發(fā)現(xiàn)該河水中后生浮游動物優(yōu)勢種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其中針簇多肢輪蟲(Polyarthra trigla)、螺形龜甲輪蟲(Keratella cochlearis)、萼花臂尾輪蟲(Brachionus calyciflorus)、簡弧象鼻n,
本文編號:2636311
本文編號:26363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swxlw/26363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