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夏季主要降水型與青藏高原熱力因子相關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4-03-07 04:55
本文采用1961-2010年中國國家地面氣象站2474個站降水資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格點資料計算的大氣視熱源(Q1)資料,利用經(jīng)驗正交函數(shù)展開(EOF)、周期小波分析、相關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國東部夏季主要降水型與春、夏季高原分層大氣視熱源之間的相關特征,從三維立體視熱源角度,探討了春、夏季三維結構高原大氣視熱源對中國東部夏季主要降水型的持續(xù)影響作用。主要結論如下: 首先,中國東部夏季降水分為三個主要的降水型:華南-江淮型、長江中下游型以及華北型,從各個降水型時間變化特征來看,近50年來中國東部夏季雨帶總體上有南撤后又北抬的趨勢;春、夏季高原上空視熱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均有較好的持續(xù)性,又由于高原特殊大地形的結構,使得春、夏季的高原上空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抬升熱源,其對東亞地區(qū)氣候變化的熱影響效應不可忽視。 其次,采用降水EOF主分量與高原分層視熱源EOF主分量求相關的方法,尋找出與中國東部夏季降水型相關顯著的春、夏季高原視熱源關鍵區(qū),可為中國東部夏季降水的預測和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根據(jù)以上春、夏季視熱源關鍵區(qū)總結歸納出與各個降水型相關顯著的春、夏季高原視熱源三維結構及其對降...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21419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4.11961-2010年春季、夏季各月高原上空區(qū)域平均的各個高度上視熱源與鄰近上層視熱源序列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
圖5.1華南-江池與存季(左)和a季(右)商原人、視熱源相關沿30、32.5、35、37.5度諱向帝II剖面圖(左四幅圖為降水吧與存季視熱源+丨丨關場,右四幅圖為降水型與a季視熱源扣關場陰影區(qū)為相關系數(shù)超過90%以h的區(qū)域)
圖5.2長丨I:屮下游屯與存季(左)和S季(右)高原人氣視熱源相關沿30、32.5、35、37.5度諱向書育剖面圖(左四幅圖為降水嘲與存季視熱源相關場,右四幅圖為降水艱與復季視熱源和關場陰影區(qū)為相關系數(shù)超過90%以h的區(qū)域)
圖5.3華北啦與存季(左)和S季(右)商原人z=£視熱源相關沿30、32.5、35、37.5度諱向苜.剖面圖(左四幅圖為降水艱與養(yǎng)季視熱源扣關場,右四幅圖為降水》丨|彳與夏季視熱源扣關場陰影R為相關系數(shù)超過90%以卜.的R域)
本文編號:39214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9214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