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急流與印度夏季降水關系的年代際變化
發(fā)布時間:2022-10-09 11:27
利用1958—2014年印度熱帶氣象研究所的全印度降水量、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日本氣象廳(JRA-55)及美國環(huán)境預報中心與國家大氣預報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資料,研究了索馬里急流(SoMali Jet,SMJ)與印度夏季降水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1983年之前,SMJ與印度夏季降水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跟以往的認識一致,但在1983年之后兩者的正相關關系顯著減弱。研究進一步發(fā)現,在1983年之前,南印度洋及索馬里沿岸有越赤道氣流正異常,阿拉伯海、印度西北地區(qū)存在西南風正異常,異常強的SMJ對應著異常強的阿拉伯海西南季風,從而增加印度夏季的水汽輸送,進而加強季風降水,且SMJ與南亞高壓聯(lián)系密切;但在1983年后,阿拉伯海北部及印度西北地區(qū)的西南風正異常減弱了,特別是在印度西海岸的西南風正異常顯著減弱了,而且其與南亞高壓的關系也顯著減弱了,從而導致SMJ與印度夏季降水的正相關關系顯著減弱。另外,在印度夏季降水與ENSO、SMJ相關關系減弱的同時,初步顯示它與東亞/太平洋遙相關型(EAP)的相關關系卻有所加強。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
1.1 資料
1.2 索馬里急流指數
2 SMJ與印度夏季降水關系的年代際變化
3 SMJ與印度夏季風環(huán)流關系的年代際變化的原因
4 印度夏季降水與SMJ、ENSO及EAP相關關系的年代際變化
5 結果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Possible Causes of the Interdecadal Transition of the Somali Jet Around the Late 1990s[J]. 肖子牛,石文靜,楊萍.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5(02)
[2]夏季索馬里越赤道氣流垂直結構的年代際變化[J]. 邱金晶,孫照渤,鄧偉濤. 氣象學報. 2014(02)
[3]夏季索馬里越赤道氣流垂直結構的變化特征及其與東亞夏季風活動的關系[J]. 邱金晶,孫照渤. 大氣科學. 2013(05)
[4]夏季索馬里越赤道氣流垂直結構特征及其與南亞夏季風的關系[J]. 謝磊,孫照渤,李忠賢,倪東鴻. 氣象科學. 2013(01)
[5]Variations of the Summer Somali and Australia Cross-Equatorial Flow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J]. 祝亞麗.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3)
[6]夏季低空越赤道氣流與ENSO的關系[J]. 陳兵,郭品文,向渝川.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2005(01)
[7]越赤道氣流特征及其年際變化特征初探[J]. 彭維耿,蔣尚城. 熱帶氣象學報. 2003(01)
[8]索馬里急流的年際變化及其對半球間水汽輸送和東亞夏季降水的影響[J]. 王會軍,薛峰. 地球物理學報. 2003(01)
[9]南北兩半球大氣的相互作用和季風的本質[J]. 曾慶存,李建平. 大氣科學. 2002(04)
[10]南北半球大氣環(huán)流與氣候的相互作用[J]. 趙宗慈,王紹武. 氣象學報. 1979(02)
本文編號:3688548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
1.1 資料
1.2 索馬里急流指數
2 SMJ與印度夏季降水關系的年代際變化
3 SMJ與印度夏季風環(huán)流關系的年代際變化的原因
4 印度夏季降水與SMJ、ENSO及EAP相關關系的年代際變化
5 結果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Possible Causes of the Interdecadal Transition of the Somali Jet Around the Late 1990s[J]. 肖子牛,石文靜,楊萍.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5(02)
[2]夏季索馬里越赤道氣流垂直結構的年代際變化[J]. 邱金晶,孫照渤,鄧偉濤. 氣象學報. 2014(02)
[3]夏季索馬里越赤道氣流垂直結構的變化特征及其與東亞夏季風活動的關系[J]. 邱金晶,孫照渤. 大氣科學. 2013(05)
[4]夏季索馬里越赤道氣流垂直結構特征及其與南亞夏季風的關系[J]. 謝磊,孫照渤,李忠賢,倪東鴻. 氣象科學. 2013(01)
[5]Variations of the Summer Somali and Australia Cross-Equatorial Flow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J]. 祝亞麗.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3)
[6]夏季低空越赤道氣流與ENSO的關系[J]. 陳兵,郭品文,向渝川.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2005(01)
[7]越赤道氣流特征及其年際變化特征初探[J]. 彭維耿,蔣尚城. 熱帶氣象學報. 2003(01)
[8]索馬里急流的年際變化及其對半球間水汽輸送和東亞夏季降水的影響[J]. 王會軍,薛峰. 地球物理學報. 2003(01)
[9]南北兩半球大氣的相互作用和季風的本質[J]. 曾慶存,李建平. 大氣科學. 2002(04)
[10]南北半球大氣環(huán)流與氣候的相互作用[J]. 趙宗慈,王紹武. 氣象學報. 1979(02)
本文編號:36885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68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