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烏魯木齊暴雪過程鋒面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4-25 18:46
利用地面常規(guī)觀測、NCEP/NCAR0.25°×0.25°再分析及風廓線雷達等資料診斷分析2018年10月17—18日烏魯木齊極端暴雪天氣過程的鋒面特征。結(jié)果表明:在歐洲高壓脊衰退,中亞長波槽分段東移的背景下,天山北坡強烈鋒生并持續(xù)近30 h;此次鋒生是熱力和動力共同作用的,天山附近鋒面呈帶狀準垂直分布,動力鋒生激發(fā)的次級環(huán)流使垂直運動維持發(fā)展,為大暴雪提供動力條件;400~600 hPa西南和850 hPa至地面西北路徑輸送的水汽,在600~800 hPa強烈輻合,為烏魯木齊暴雪提供充沛水汽。風廓線雷達監(jiān)測資料中水平風向風速的垂直切變、Cn~2變化能夠反映鋒生和水汽的演變特征,也從觀測事實上證實了鋒面對動力抬升及水汽輻合的重要作用。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方法及降雪實況
1.1 資料方法
1.2 降雪實況
2 環(huán)流形勢演變
3 冷鋒變化及垂直結(jié)構(gòu)特征
3.1 烏魯木齊的鋒生過程
3.2 冷鋒的垂直結(jié)構(gòu)變化
3.3 冷鋒形成的動力及熱力條件
4 暴雪區(qū)的動力和水汽條件
4.1 垂直運動與次級環(huán)流
4.2 水汽輸送及輻合的空間結(jié)構(gòu)
5 風廓線雷達資料分析
5.1 水平風向風速
5.2 折射率常數(shù)Cn2
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4年4月22日新疆寒潮天氣過程鋒面結(jié)構(gòu)演變特征分析[J]. 孫淑芳,張廣興,李曼.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8(06)
[2]新疆北部一次暖區(qū)暴雪過程鋒面結(jié)構(gòu)及中尺度云團分析[J]. 劉晶,李娜,陳春艷. 高原氣象. 2018(01)
[3]烏魯木齊“2015.12.11”極端暴雪天氣的綜合分析[J]. 張俊蘭,萬瑜,閔月.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7(01)
[4]烏魯木齊一次極端暴雪事件中尺度分析[J]. 張云惠,于碧馨,譚艷梅,劉晶. 氣象科技. 2016(03)
[5]2010年新疆北部暴雪異常的環(huán)流和水汽特征分析[J]. 李如琦,唐冶,肉孜·阿基. 高原氣象. 2015(01)
[6]鋒生及其次級環(huán)流對北京2012.7.21最大降水增幅和最大降水的影響[J]. 劉海文,全美蘭,朱玉祥,孫艷玲. 熱帶氣象學報. 2014(05)
[7]華北暴雪過程中的急流特征分析[J]. 陳雪珍,慕建利,趙桂香,楊東. 高原氣象. 2014(04)
[8]烏魯木齊風廓線雷達資料在暴雨天氣分析中的應用[J]. 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于碧馨,李海燕.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4(03)
[9]鋒生作用對2011年梅汛期湖北暴雨的影響[J]. 郭英蓮,王繼竹,李才媛,龍利民. 氣象. 2014(01)
[10]新疆中天山一次城市暴雪過程診斷分析[J]. 萬瑜,竇新英. 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 2013(06)
本文編號:3648143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方法及降雪實況
1.1 資料方法
1.2 降雪實況
2 環(huán)流形勢演變
3 冷鋒變化及垂直結(jié)構(gòu)特征
3.1 烏魯木齊的鋒生過程
3.2 冷鋒的垂直結(jié)構(gòu)變化
3.3 冷鋒形成的動力及熱力條件
4 暴雪區(qū)的動力和水汽條件
4.1 垂直運動與次級環(huán)流
4.2 水汽輸送及輻合的空間結(jié)構(gòu)
5 風廓線雷達資料分析
5.1 水平風向風速
5.2 折射率常數(shù)Cn2
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4年4月22日新疆寒潮天氣過程鋒面結(jié)構(gòu)演變特征分析[J]. 孫淑芳,張廣興,李曼.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8(06)
[2]新疆北部一次暖區(qū)暴雪過程鋒面結(jié)構(gòu)及中尺度云團分析[J]. 劉晶,李娜,陳春艷. 高原氣象. 2018(01)
[3]烏魯木齊“2015.12.11”極端暴雪天氣的綜合分析[J]. 張俊蘭,萬瑜,閔月.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7(01)
[4]烏魯木齊一次極端暴雪事件中尺度分析[J]. 張云惠,于碧馨,譚艷梅,劉晶. 氣象科技. 2016(03)
[5]2010年新疆北部暴雪異常的環(huán)流和水汽特征分析[J]. 李如琦,唐冶,肉孜·阿基. 高原氣象. 2015(01)
[6]鋒生及其次級環(huán)流對北京2012.7.21最大降水增幅和最大降水的影響[J]. 劉海文,全美蘭,朱玉祥,孫艷玲. 熱帶氣象學報. 2014(05)
[7]華北暴雪過程中的急流特征分析[J]. 陳雪珍,慕建利,趙桂香,楊東. 高原氣象. 2014(04)
[8]烏魯木齊風廓線雷達資料在暴雨天氣分析中的應用[J]. 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于碧馨,李海燕.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4(03)
[9]鋒生作用對2011年梅汛期湖北暴雨的影響[J]. 郭英蓮,王繼竹,李才媛,龍利民. 氣象. 2014(01)
[10]新疆中天山一次城市暴雪過程診斷分析[J]. 萬瑜,竇新英. 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 2013(06)
本文編號:36481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64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