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盛夏昆明一次夜間致災性強降水的成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4-23 13:18
為深入研究昆明地區(qū)夜間強降水成因,利用常規(guī)氣象觀測資料、加密自動站觀測資料、衛(wèi)星觀測資料和昆明國家天氣雷達站觀測資料,從環(huán)流背景、中尺度近地層分析、水汽動力條件、昆明地形特點、衛(wèi)星云圖和雷達回波情況等方面,對發(fā)生在昆明地區(qū)的一次夜間致災性暴雨進行了診斷分析。結(jié)果表明:(1)暴雨發(fā)生前,暴雨區(qū)水汽條件充沛,從低層到高層整層水汽均較好,中低層輻合區(qū)和切變線的共同作用為強降雨天氣提供了有利抬升條件,低層輻合和高層輻散所形成的"抽吸作用"有效地促進了低層水汽的上升運動;(2)衛(wèi)星云圖顯示,在云南西北部地區(qū)有對流云團生成,同時在其西南方向不斷有點狀對流泡發(fā)展并相互匯合,并向西南方向移動。雷達回波上,在整個回波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較強的風向、風速輻合,且有逆風區(qū)長時間出現(xiàn),對暴雨的產(chǎn)生和維持發(fā)揮了促進作用。移動緩慢和"列車效應"共同促成了昆明特大暴雨的產(chǎn)生;(3)白天地面溫度相對較高,對流不穩(wěn)定能量積聚,夜間來自孟灣的水汽在云南西北部地區(qū)形成深厚濕層和高濕舌,低層的中尺度風場和水汽的輻合抬升、弱的垂直風切變環(huán)境條件和特殊的地形條件,有利地促成了云南昆明夜間強降雨的發(fā)生發(fā)展及維持。在兩高輻合和低層切變的...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2 降水實況與災情
3 條件分析
3.1 環(huán)流形式
3.2 中尺度分析
3.3 水汽及動力條件
3.4 衛(wèi)星云圖
3.5 雷達回波情況
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盛夏昆明兩次致災大暴雨對比分析[J]. 郭榮芬,魯亞斌,李華宏. 災害學. 2018(04)
[2]2017年昆明一次大暴雨過程的中尺度分析[J]. 魯亞斌,李華宏,閔穎,王志云.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8(15)
[3]梅雨鋒西段持續(xù)性暴雨的環(huán)境場特征及貴陽極端降水成因[J]. 杜小玲,吳磊,楊秀莊,盧璐,魏濤,余清. 暴雨災害. 2016(05)
[4]黔東南一次區(qū)域性強降水的診斷分析[J]. 滕林,李小蘭,陳軍. 貴州氣象. 2016(04)
[5]麗江市汛期2次暴雨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 趙韜,周泓,楊靖新,鐘愛華.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S1)
[6]湖南兩次流域性致洪暴雨異同點分析[J]. 許霖,姚蓉,陳斗. 氣象研究與應用. 2014(02)
[7]渝西一次強對流風暴過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張勇,劉德,張亞萍,方德賢. 暴雨災害. 2013(04)
[8]甘肅隴南兩次不同強度暴雨天氣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李曉霞,尚大成,諶蕓,王有生,王勇. 高原氣象. 2013(05)
[9]短時強降水臨近預報的思路與方法[J]. 俞小鼎. 暴雨災害. 2013(03)
[10]上!010805”特大暴雨與“080825”大暴雨對比分析[J]. 曹曉崗,王慧,鄒蘭軍,陳永林,張吉. 高原氣象. 2011(03)
本文編號:3647256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2 降水實況與災情
3 條件分析
3.1 環(huán)流形式
3.2 中尺度分析
3.3 水汽及動力條件
3.4 衛(wèi)星云圖
3.5 雷達回波情況
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盛夏昆明兩次致災大暴雨對比分析[J]. 郭榮芬,魯亞斌,李華宏. 災害學. 2018(04)
[2]2017年昆明一次大暴雨過程的中尺度分析[J]. 魯亞斌,李華宏,閔穎,王志云.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8(15)
[3]梅雨鋒西段持續(xù)性暴雨的環(huán)境場特征及貴陽極端降水成因[J]. 杜小玲,吳磊,楊秀莊,盧璐,魏濤,余清. 暴雨災害. 2016(05)
[4]黔東南一次區(qū)域性強降水的診斷分析[J]. 滕林,李小蘭,陳軍. 貴州氣象. 2016(04)
[5]麗江市汛期2次暴雨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 趙韜,周泓,楊靖新,鐘愛華.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S1)
[6]湖南兩次流域性致洪暴雨異同點分析[J]. 許霖,姚蓉,陳斗. 氣象研究與應用. 2014(02)
[7]渝西一次強對流風暴過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張勇,劉德,張亞萍,方德賢. 暴雨災害. 2013(04)
[8]甘肅隴南兩次不同強度暴雨天氣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李曉霞,尚大成,諶蕓,王有生,王勇. 高原氣象. 2013(05)
[9]短時強降水臨近預報的思路與方法[J]. 俞小鼎. 暴雨災害. 2013(03)
[10]上!010805”特大暴雨與“080825”大暴雨對比分析[J]. 曹曉崗,王慧,鄒蘭軍,陳永林,張吉. 高原氣象. 2011(03)
本文編號:36472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64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