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一次罕見暴雪過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2-09 18:29
該文利用常規(guī)探測資料、NCEP再分析資料和多普勒雷達資料,對2018年12月29—30日銅仁市暴雪過程的環(huán)流形勢特征與成因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此次暴雪過程發(fā)生在高空南支槽、多波動槽東移、700 hPa西南暖濕急流輸送及850 hPa東北回流冷墊的環(huán)流背景下,表現(xiàn)出持續(xù)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大、積雪深的特征;強降雪階段對流層低層有來自孟加拉灣的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濕層厚度增強,且有較強的水汽輻合;700 hPa較強的垂直上升運動及對流層中低層較強的垂直風(fēng)切變有利于暴雪天氣的發(fā)生;強降雪時刻暴雪區(qū)800 hPa以上位于高層冷平流、低層暖平流的疊加區(qū)域,為不穩(wěn)定大氣;此次降雪具有對流性和持續(xù)性特征,雷達反射率回波云團具有列車效應(yīng)。
【文章來源】:中低緯山地氣象. 2020,44(06)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29日20時—30日14時及銅仁市雪深圖(a)及松桃降雨量時序圖(b)
綜上所述,此次暴雪為南支型。500 hPa穩(wěn)定的環(huán)流背景是此次暴雪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700 hPa西南急流的加強北抬為暴雪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輸送條件;850 hPa東北回流不斷地補充冷空氣南下;冷空氣南下在近地面層形成淺薄冷墊,有利于暖濕氣流的抬升。2.2 水汽條件
暴雪的發(fā)生需要充足的水汽供應(yīng)條件。此次暴雪過程在對流層低層有持續(xù)強烈的水汽輸送與輻合。降雪期間850 hPa貴州均為東北氣流,由此推斷水汽的主要來源應(yīng)該是700 hPa以上,因此分析700 hPa和500 hPa的水汽通量和風(fēng)場。12月28日20時—29日08時(圖略),四川東部有暖切變維持,29日20時(圖3),銅仁市上空700 hPa高度上,暖切變減弱消散,在廣西西北—貴州東南一帶有水汽通道建立,對應(yīng)西南急流不斷增強,將孟加拉灣水汽不斷輸送至銅仁市,此時水汽通量中心值為12~20 g·cm-1·hPa-1·s-1,急流軸上最大西南風(fēng)速增強至20 m·s-1,銅仁市風(fēng)速達14 m·s-1,銅仁市處于水汽通道梯度區(qū),500 hPa高度上,銅仁市位于南支槽前,槽前西南氣流將孟加拉灣的水汽源源不斷的輸送至銅仁市,風(fēng)速增至26~28 m·s-1,水汽通量中心值也為24 g·cm-1·hPa-1·s-1;30日02時(圖略),700 hPa的四川東部風(fēng)速為1~2 m·s-1,切變消失,急流南壓,銅仁市上空風(fēng)速減小至16 m·s-1,水汽通量中心值減小至8~16 g·cm-1·hPa-1·s-1,銅仁市風(fēng)速減小至16 m·s-1,500 hPa上的西南急流維持,波動槽移至四川東部,水汽通量值略減小,中心值為20 g·cm-1·hPa-1·s-1,可以看出隨著水汽的減少,降雪增加;30日14時(圖略)以后,700 hPa西南急流減弱且向東南移動,銅仁市逐漸轉(zhuǎn)為偏西風(fēng),水汽通量值減小,500 hPa波動槽移至省西北部邊緣,西南急流增強急流軸南下至貴州省東南部,銅仁市風(fēng)速增至32 m·s-1,水汽通量值急劇減小至4~12 g·cm-1·hPa-1·s-1,降雪隨之減弱。從銅仁市水汽通量散度的剖面圖和相對濕度的時序圖上來看,降雪發(fā)生前,對流層中層水汽輻合,對流層低層水汽輻散,且相對濕度厚度小;降雪發(fā)生時,29日20時(圖4),對流層中層為水汽輻散,水汽輻合中心降低,800~600 hPa為水汽輻合區(qū),水汽輻合中心在700 hPa附近,最大值為20 g·cm-2·hPa-1·s-1,位于銅仁市東部,且相對濕度厚度(圖5)逐漸增加至400 hPa附近,說明此時大氣中水汽含量充足,中低層強輻合,高層強輻散的抽吸作用利于大范圍降雪的產(chǎn)生;30日02時水汽輻合高度不變,強度略減弱,水汽輻合中心仍處于銅仁市東部,相對濕度厚度持續(xù)增加,濕層深厚也是銅仁市東部降雪較西部區(qū)縣大的原因之一;直至30日14時(圖略),銅仁市上空整層為水汽輻散,且相對濕度急速減弱,降雪過程隨之結(jié)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8年初豫南特大暴雪過程的特征與成因分析[J]. 崔慧慧,蘇愛芳. 暴雨災(zāi)害. 2019(02)
[2]2018年初安徽省兩次罕見大暴雪過程的對比分析[J]. 姚晨,楊祖祥,朱月佳,葉金印. 暴雨災(zāi)害. 2018(05)
[3]遵義市冬末初春兩次寒潮降雪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 肖蕾,唐海,張云秋,謝和林. 中低緯山地氣象. 2018(03)
[4]天津地區(qū)一次回流降雪過程結(jié)構(gòu)特征及發(fā)生機理分析[J]. 何群英,孫一昕. 氣象與環(huán)境學(xué)報. 2017(01)
[5]貴州強降雪天氣過程環(huán)流形勢分析[J]. 曾維. 貴州氣象. 2012(06)
[6]貴州近44a降雪天氣形勢及物理量診斷分析[J]. 宋丹,胡躍文,劉麗萍. 氣象科學(xué). 2008(S1)
[7]回流暴雪過程的診斷分析和數(shù)值試驗[J]. 張迎新,侯瑞欽,張守保. 氣象. 2007(09)
本文編號:3617463
【文章來源】:中低緯山地氣象. 2020,44(06)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29日20時—30日14時及銅仁市雪深圖(a)及松桃降雨量時序圖(b)
綜上所述,此次暴雪為南支型。500 hPa穩(wěn)定的環(huán)流背景是此次暴雪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700 hPa西南急流的加強北抬為暴雪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輸送條件;850 hPa東北回流不斷地補充冷空氣南下;冷空氣南下在近地面層形成淺薄冷墊,有利于暖濕氣流的抬升。2.2 水汽條件
暴雪的發(fā)生需要充足的水汽供應(yīng)條件。此次暴雪過程在對流層低層有持續(xù)強烈的水汽輸送與輻合。降雪期間850 hPa貴州均為東北氣流,由此推斷水汽的主要來源應(yīng)該是700 hPa以上,因此分析700 hPa和500 hPa的水汽通量和風(fēng)場。12月28日20時—29日08時(圖略),四川東部有暖切變維持,29日20時(圖3),銅仁市上空700 hPa高度上,暖切變減弱消散,在廣西西北—貴州東南一帶有水汽通道建立,對應(yīng)西南急流不斷增強,將孟加拉灣水汽不斷輸送至銅仁市,此時水汽通量中心值為12~20 g·cm-1·hPa-1·s-1,急流軸上最大西南風(fēng)速增強至20 m·s-1,銅仁市風(fēng)速達14 m·s-1,銅仁市處于水汽通道梯度區(qū),500 hPa高度上,銅仁市位于南支槽前,槽前西南氣流將孟加拉灣的水汽源源不斷的輸送至銅仁市,風(fēng)速增至26~28 m·s-1,水汽通量中心值也為24 g·cm-1·hPa-1·s-1;30日02時(圖略),700 hPa的四川東部風(fēng)速為1~2 m·s-1,切變消失,急流南壓,銅仁市上空風(fēng)速減小至16 m·s-1,水汽通量中心值減小至8~16 g·cm-1·hPa-1·s-1,銅仁市風(fēng)速減小至16 m·s-1,500 hPa上的西南急流維持,波動槽移至四川東部,水汽通量值略減小,中心值為20 g·cm-1·hPa-1·s-1,可以看出隨著水汽的減少,降雪增加;30日14時(圖略)以后,700 hPa西南急流減弱且向東南移動,銅仁市逐漸轉(zhuǎn)為偏西風(fēng),水汽通量值減小,500 hPa波動槽移至省西北部邊緣,西南急流增強急流軸南下至貴州省東南部,銅仁市風(fēng)速增至32 m·s-1,水汽通量值急劇減小至4~12 g·cm-1·hPa-1·s-1,降雪隨之減弱。從銅仁市水汽通量散度的剖面圖和相對濕度的時序圖上來看,降雪發(fā)生前,對流層中層水汽輻合,對流層低層水汽輻散,且相對濕度厚度小;降雪發(fā)生時,29日20時(圖4),對流層中層為水汽輻散,水汽輻合中心降低,800~600 hPa為水汽輻合區(qū),水汽輻合中心在700 hPa附近,最大值為20 g·cm-2·hPa-1·s-1,位于銅仁市東部,且相對濕度厚度(圖5)逐漸增加至400 hPa附近,說明此時大氣中水汽含量充足,中低層強輻合,高層強輻散的抽吸作用利于大范圍降雪的產(chǎn)生;30日02時水汽輻合高度不變,強度略減弱,水汽輻合中心仍處于銅仁市東部,相對濕度厚度持續(xù)增加,濕層深厚也是銅仁市東部降雪較西部區(qū)縣大的原因之一;直至30日14時(圖略),銅仁市上空整層為水汽輻散,且相對濕度急速減弱,降雪過程隨之結(jié)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8年初豫南特大暴雪過程的特征與成因分析[J]. 崔慧慧,蘇愛芳. 暴雨災(zāi)害. 2019(02)
[2]2018年初安徽省兩次罕見大暴雪過程的對比分析[J]. 姚晨,楊祖祥,朱月佳,葉金印. 暴雨災(zāi)害. 2018(05)
[3]遵義市冬末初春兩次寒潮降雪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 肖蕾,唐海,張云秋,謝和林. 中低緯山地氣象. 2018(03)
[4]天津地區(qū)一次回流降雪過程結(jié)構(gòu)特征及發(fā)生機理分析[J]. 何群英,孫一昕. 氣象與環(huán)境學(xué)報. 2017(01)
[5]貴州強降雪天氣過程環(huán)流形勢分析[J]. 曾維. 貴州氣象. 2012(06)
[6]貴州近44a降雪天氣形勢及物理量診斷分析[J]. 宋丹,胡躍文,劉麗萍. 氣象科學(xué). 2008(S1)
[7]回流暴雪過程的診斷分析和數(shù)值試驗[J]. 張迎新,侯瑞欽,張守保. 氣象. 2007(09)
本文編號:36174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6174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