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山區(qū)傳統(tǒng)村落公共空間冬季小氣候實測研究——以洋頭村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7-08 13:15
閩東山區(qū)現(xiàn)有大量保存完整、風格獨特的傳統(tǒng)村落,為村落人居小氣候環(huán)境的研究提供豐富的優(yōu)秀案例。文章以鄰接水型的洋頭村為例,運用實地測量的方式對洋頭村人居公共空間的冬季太陽輻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風速等小氣候要素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分析小氣候的時間變化特征與空間分布規(guī)律,歸納空間景觀要素與冬季小氣候之間的效應,總結小氣候環(huán)境優(yōu)化與改善的具體理法,為閩東山區(qū)傳統(tǒng)村落公共空間規(guī)劃建設提供設計策略及科學依據(jù)。
【文章來源】:四川建筑. 2020,40(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洋頭村測點平面位置
表1 洋頭村測點平面位置 空間類型 編號 測點位置 空間形式 面積/m2 路寬/m 遮蔽情況 臨水情況 居住空間 1 民宅庭院 封閉 14.1 / 天井檐下,半遮蔽 不臨水 2 古厝庭院 封閉 10.5 / 天井檐下,半遮蔽 不臨水 通行空間 3 古橋 封閉 / 1.5 密林,全遮蔽 溪流,寬1.5m 4 林蔭步道 半封閉 / 2 密林,全遮蔽 水渠,寬30cm 5 渠邊步道 開敞 / 2 無遮蔽 水渠,寬50cm 6 石巷 半封閉 / 2.5 檐下,半遮蔽 水渠,寬50cm 7 宅前小巷 半封閉 / 1.2 檐下,半遮蔽 水渠,寬40cm 停駐空間 8 溪畔游憩地 開敞 / / 疏林,半遮蔽 溪流,寬6m 9 魚池 半封閉 14.7 / 無遮蔽 水池5.9m2 10 祠堂前廣場 開敞 235.5 / 開闊,無遮蔽 水池127.2m22.2 空氣溫度
各測點空氣溫度逐時變化曲線(圖3)變化趨勢接近,呈“早低午高晚低”單峰型變化。測試期間大氣溫度日均最高溫為16.2 ℃,日均最低溫為8.3 ℃。通過對比可以得出,各測點最高氣溫主要集中在14:00,溫差最大為魚池與古厝庭院,最大差值達到3.9 ℃。對氣溫優(yōu)化效果最好的是魚池,在測量時段均高出所有測點各時刻溫度平均值2.7 ℃;其次為渠邊步道,在10:00~17:00氣溫高出同時刻全測點溫度平均值1.5 ℃。石巷、宅前小巷的氣溫變化和緩,稍高于全測點氣溫平均值;古橋、林蔭步道、溪畔游憩地、祠堂廣場的氣溫變化跨度較大,午間時段感覺較溫暖;庭院空間氣溫略低于全測點氣溫均值。2.3 相對濕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閩東山區(qū)傳統(tǒng)村落水環(huán)境空間結構特征研究[J]. 羅曉薇,張軼超,秦曉玉,夏瀟丁,謝祥財. 南方園藝. 2020(03)
[2]夏熱冬冷地區(qū)傳統(tǒng)村落公共空間氣候舒適度研究——以武漢市大余灣村為例[J]. 金玉澤,張迪新,賈肖虎,王紫璇,陳劍宇. 城市建筑. 2018(23)
[3]閩東傳統(tǒng)民居夏季熱環(huán)境實測分析——以長樂“九頭馬”古民居群為例[J]. 吳志剛,肖毅強. 建筑節(jié)能. 2017(07)
[4]淺析江南古典園林空間的微氣候營造——以瞻園為例[J]. 熊瑤,金夢玲. 中國園林. 2017(04)
碩士論文
[1]風景園林空間小氣候實測及適應性設計研究[D]. 段玉俠.浙江農林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271643
【文章來源】:四川建筑. 2020,40(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洋頭村測點平面位置
表1 洋頭村測點平面位置 空間類型 編號 測點位置 空間形式 面積/m2 路寬/m 遮蔽情況 臨水情況 居住空間 1 民宅庭院 封閉 14.1 / 天井檐下,半遮蔽 不臨水 2 古厝庭院 封閉 10.5 / 天井檐下,半遮蔽 不臨水 通行空間 3 古橋 封閉 / 1.5 密林,全遮蔽 溪流,寬1.5m 4 林蔭步道 半封閉 / 2 密林,全遮蔽 水渠,寬30cm 5 渠邊步道 開敞 / 2 無遮蔽 水渠,寬50cm 6 石巷 半封閉 / 2.5 檐下,半遮蔽 水渠,寬50cm 7 宅前小巷 半封閉 / 1.2 檐下,半遮蔽 水渠,寬40cm 停駐空間 8 溪畔游憩地 開敞 / / 疏林,半遮蔽 溪流,寬6m 9 魚池 半封閉 14.7 / 無遮蔽 水池5.9m2 10 祠堂前廣場 開敞 235.5 / 開闊,無遮蔽 水池127.2m22.2 空氣溫度
各測點空氣溫度逐時變化曲線(圖3)變化趨勢接近,呈“早低午高晚低”單峰型變化。測試期間大氣溫度日均最高溫為16.2 ℃,日均最低溫為8.3 ℃。通過對比可以得出,各測點最高氣溫主要集中在14:00,溫差最大為魚池與古厝庭院,最大差值達到3.9 ℃。對氣溫優(yōu)化效果最好的是魚池,在測量時段均高出所有測點各時刻溫度平均值2.7 ℃;其次為渠邊步道,在10:00~17:00氣溫高出同時刻全測點溫度平均值1.5 ℃。石巷、宅前小巷的氣溫變化和緩,稍高于全測點氣溫平均值;古橋、林蔭步道、溪畔游憩地、祠堂廣場的氣溫變化跨度較大,午間時段感覺較溫暖;庭院空間氣溫略低于全測點氣溫均值。2.3 相對濕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閩東山區(qū)傳統(tǒng)村落水環(huán)境空間結構特征研究[J]. 羅曉薇,張軼超,秦曉玉,夏瀟丁,謝祥財. 南方園藝. 2020(03)
[2]夏熱冬冷地區(qū)傳統(tǒng)村落公共空間氣候舒適度研究——以武漢市大余灣村為例[J]. 金玉澤,張迪新,賈肖虎,王紫璇,陳劍宇. 城市建筑. 2018(23)
[3]閩東傳統(tǒng)民居夏季熱環(huán)境實測分析——以長樂“九頭馬”古民居群為例[J]. 吳志剛,肖毅強. 建筑節(jié)能. 2017(07)
[4]淺析江南古典園林空間的微氣候營造——以瞻園為例[J]. 熊瑤,金夢玲. 中國園林. 2017(04)
碩士論文
[1]風景園林空間小氣候實測及適應性設計研究[D]. 段玉俠.浙江農林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271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2716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